

璀璨的烟花 火红的年
作者:梅派老生
主播:牧 歌

甲辰龙年新春佳节披着红色盛装在热烈的鞭炮礼花声中向我们走来。家乡的年,展现眼前的是一片红红火火的色调:超市里红红火火,马路上高挂着大红灯笼、红红的中国结,小区里鲜红的春联、红红的福字、红红的窗花、红红的门神、红红的鞭炮,孩子们手里红红的糖葫芦,堂屋里红火的年夜饭……人们的脸庞,也泛着红光。各种各样的红,充盈着我们的眼球,也温暖着我们的心坎儿。


就连夜空也是红色的。“通”的一声,红色的二踢脚来了,“噌”的一下,划出一道红色亮光,在半空中再次炸响。“大地红” 一串串铺在地上,一家人兴奋的点燃鞭炮,“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响彻夜空,高楼里的人们拉开窗帘 打开窗户,同样兴奋的观赏助威。除夕夜,“闪光雷”、“一千响”、“穿天猴”、“天女散花”等燃放的高空烟花,此起彼伏,火树银花,五彩缤纷,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漫天烟花,璀璨了家乡的夜空,映红了小岛的年夜。


我想,如果大年有颜色,那一定是红色的。只有中国红能够美的如此豪情万丈,美的这般热烈奔放。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夹杂着孩子们的欢笑和大人们的惊叹,让特有的火红年味儿一次次达到了高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终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的声响诠释了新春的生机;璀璨缤纷展现出节日的欢乐。年的原汁原味儿,总是那么浓烈而芬芳,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而沉醉不已。
一声接一声的鞭炮脆响,成了我们迎接新年的一种传承仪式,那红彤彤的鞭炮纸屑,也成为了年特有的最靓丽的装扮。
作者:陈学礼。网名:梅派老生、水墨画。居秦皇岛,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爱好写作,曾在《中国教育报》《中国体育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人间方圆》《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视听之友》等报刊上发表散文百余篇。著有散文集《正街漫笔》一书。
责任编辑、主播:郑宝琴,网名:永恒的微笑、牧歌。中共党员,秦皇岛市教科所退休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市教育学会、宏观教育科研和《秦皇岛市地方志》、《秦皇岛市教育志》、《秦皇岛教育》(季刊)编辑工作。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获奖,曾荣获河北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省市教育志编修先进工作者、省市学会工作先进工作者等称号。现任京津冀头条(秦皇岛头条)责任编辑,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副主任,秦皇岛朗诵艺术团团长。酷爱朗诵,在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举办的“红色记忆 百年风华”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活动中荣获“最佳组织者奖”及“最美诵读者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