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回故乡闻韶过大年(组诗)
精华热点
温飞宇
1除夕
兔年的三百六十五天
有坎坷心事,也有喜上眉梢的甜蜜
走到岁未了,什么也不说
不愉快的那片天空
跌停的念想,随红灯笼的风
随大红春联的照应
早消失无影,看飞越苍穹的福龙
一路追着五彩斑斓的烟花
满地火,那是报春爆竹
敲响了新的一年希冀,我们的心愿
2024年2月9日
2耐读的晨诗
温飞宇
于晨,最耐读的一首诗歌
来自红包,属于正月初一的利是
原创者从容,举着吉祥的灯
牵引一千万个小太阳从东边日出
龙吐祥瑞,万物复苏
岭南的一山一水,早已经
背熟了祝福的修辞
开门红的手,接过毫笔
每一个字,无不是欢欣鼓舞
诗的韵律操节奏有序
书写生态,小草也可以是诗人
2024年2月10日(龙年正月初一)
3路头村词话
路,辅满的是鲜花和赞礼
来的人,脸上拂面春风
读着有历史的村庄,诗词如一匹马
追着飞龙,奔跑在道上远方
遥指,路没有尽头说词
上了色彩的故事,神韵在熠熠生辉
舜帝的皇旗,卷起千面祥风
赐题一页古曲,托高了万里韶韵
此时,难得一壶清茶
赋予久违的乡情,一并叙说
关于路头村的神奇,关于春的神光
全交给爆竹代言,捧红一地吉祥
2024年2月10日

4钱包袋
大年初一,于故乡路头村
漏不掉的习俗,必须要有酿豆腐
其用料简单,外皮是自磨豆腐
内装竽头、蒜苔、葱花加虾米
那时,母亲非常讲究这礼仪
一早备料,水豆腐油火滚炸
跟着,双筷细致填充内料,尾声
是大火蒸笼,斋豆腐出笼上桌
母亲隐居仙山后,我嫂嫂继承衣钵
每一道工序,无不讲究认真
无不在豆腐袋内,装满喜庆和祝福
告诉屋背的竹海,看文字翅膀扑腾
吃斋,不仅仅是为了敬畏神灵
更深内涵,是给除夕过道
那些留宿肠胃的菜肴,作一次洗漱
还有,喻为团圆和谐,包括图腾
2024年2月10日
5路头村读晨雾
晨雾,撒开了一张网
轻轻罩住楼房、小河与田园
于熟悉的老家,我能闻到飘游气息
能感知久违的竹香,甚至更远
门口古道,千面皇旗划过的画面
一曲韶乐的起伏,洗尽凡尘铅华
雾,喜欢隐藏一个村庄的往事
比如几百年留下的一座围楼
又是如何被蛮火焚毁,成了无头案
起码,我不敢涉及猜疑的字眼
我还能听见,一条河水的节奏
强音散了,音符穿越在低弱的河道
曾经,应该有一叶扁舟沉醉雾影
撒网打鱼姿势,堪比大江东去洒脱
趁阳光尚未赶来,我拉紧雾之衣袖
此刻,才知属于春天景致
更多的迷幻,以为在山城重庆徘徊
念一首雾化的诗歌,甘愿醉在他乡
2024年2月10日(龙年正月初一)

年味(组诗)
文/李海芳
1红红的春联
腊月,屋内屋外打扫干净
于除夕,贴上红红的春联
年就盛装出场了
红红火火的福祉
予笔尖沾染墨香
弥久的年味,传承千年
喜庆的祝福
踮起脚尖,迎接新年的钟声
吉祥送万户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红红的春联
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2年年有鱼
在僻壤的乡村
大抵都会有山塘
远离烟火缭绕村居的山塘
鱼儿赖以生存的水源
从山涧流淌而来
青草和菜叶是天然的养料
历经春夏秋冬
一方净水,养育了肥美的鱼儿
于除夕前一天
男人们必定会聚集
在山塘撒上几网
翻腾跳跃的鱼儿
自是成了除夕餐桌上
不可或缺的一道
——年年有鱼
中国传统,年的气息
源于美好的寓意
代代,相传
3烟火年年
中国的年味
于乡间
除了美食,少不了就是烟火助兴
从除夕夜开始
烟火的盛宴就拉开了序幕
夜幕降临
小孩们点燃童年的烟火
找寻童趣
当千家万户的烟火
点燃绽放,璀璨夜空
烟火缭绕中
民俗文化,传承千年
原味的中国年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
年味,愈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