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涵: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表现:
(1)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2)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能够分析评价现实人地关系问题,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
(4)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生活发展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动植物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等各种资源,所以说,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各种活动:
首先体现在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
低纬度地区热量丰富,阳光炙热,所以人们喜欢穿凉快,易散热、能遮阳的衣服,而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人们穿皮衣、戴皮帽以御寒。我国南方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盛产水稻,所以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北方气候干旱,适合小麦的生长,所以北方人爱吃面食。西欧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地生长,所以乳畜业发达,人们爱吃乳制品。东南亚和我国云南地部分地区气候湿热,人们喜欢住高脚屋,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因为气候严寒喜欢住木屋。沙特阿拉伯因为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所以房屋的墙壁很厚,窗户很小。我国南方降水多,河湖众多,古代社会传统的交通工具以船为主,北方降水少,传统的交通方式以马车为主。
其次,环境影响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种类。
我国南方是是水田,适合水稻,北方是旱地,适合小麦生长。西欧是乳畜业。非洲萨赫勒地区传统说游牧业。
第三,环境影响工业的生产和布局。
在一些矿产地,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往往形成工业性城市,如大庆市,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攀枝花市随着铁矿资源的开发而兴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自然环境有时候还会给人们带来不好的影响,各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比如:地震、洪水,海啸、寒潮、台风等等。
(1)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自然界中索取资源,二是向自然界中排放废弃物。如果索取大于再生,就会造成资源短缺;如果排放大于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当然,人们追求的是万物永续利用,环境永远美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就是人类错误的对环境的影响方式,也是违反自然规律的生产方式,砍大树种小树,繁育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等都是对环境有利的影响。春种、夏生、秋收、冬藏,不违农时,休渔制度,不打三春鸟,不吃四月鱼,都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人们从惨痛的经验教训中学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能够分析评价现实人地关系问题,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
现实人地关系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何分析评价它?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式、强度、后果方面进行评价。从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方面进行评价。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有利和不利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
措施方面:
a、控制人口规模
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b、转变发展模式。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的清洁生产。
c、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土地资源田,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妥善保护森林资源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海洋资源伏季休渔、禁止滥捕、污染治理。
d、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社。个人参与: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
政策方面:
国际方面:与保护臭氧层有关的国际环保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安全议定书》《卡特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我国保护环境的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谁污染,谁治理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说到人地协调观,不得不说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过程,原始社会,人类崇拜自然,适应自然,工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奉行人定胜天的思想,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使人类认识到,人地关系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也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部分,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主动认识现实中的人地关系的问题,用人地和谐的观念区看人地关系的问题,去解决人地关系的问题。
(选自网络)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