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舅死里逃生
作者:李铁
曹国舅是宋代开国名将曹彬之孙,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名叫景休。 在戏剧里,曹国舅的形象一般是头戴纱帽,身穿红袍官服,手持阴阳板。
曹国舅平时为官八面玲珑,人人喜欢。宋神宗曾在众人面前大夸赞他的办事效率与态度,在朝堂之上从不直呼其名,非常尊重他,还把后宫仿制的黄金玉带当做生日礼物送给他。
北宋时,宋仁宗下诏开科取士,广东潮州有个叫袁文正的秀才进京赶考,来的时候带着他美貌妻子张氏和三岁的儿子。不过他来时碰上了二国舅,这袁文正刚开始还挺高兴,以为自己抱住了一颗大树。谁知,这二国舅平时仗势欺人,无恶不作,什么夺人妻女,占人田地,毁人家财,都是些常事。见张氏貌美,就起了坏心,他诱骗袁文正夫妇住进了他的府内,趁袁文正不备,将杀其父子锤杀,然后弃尸于院内的一口水井里。杀了袁文正,他又强占了美貌的张氏,并准备带着她去郑州上任当官。
这一天,恰好包拯正在劳军回京的路上,一阵怪风差点把她的官轿掀翻,他立即敏感意识到,一定是民间有了重大冤情,他急令下属追踪这股怪风,不想一直追到二国舅爷的府第,并在府第内一口水井中捞出了袁文正父子的尸身。二国舅爷无疑有重大杀人嫌疑!
曹国舅知道了这个消息,赶紧命人去郑州报信,并企图派人杀张氏灭口,以为这样就死无对证了。不想,郑州那边有个叫张青的马夫救了张氏,并护送张氏到东京,也就是汴梁告状。张青告诉张氏:“去东京,一定要到开封府找包拯,他很正直,肯为民做主,定能洗刷你的冤情。” 张氏牢记此话,一到开封府就想找包拯,但曹国舅出行时排场和包拯差不多,张氏误以为曹国舅就是包拯,拦马告状。曹国舅一看,这还了得,急忙下令殴打来人,张氏差一点被打死,幸亏她命大才侥幸逃脱。张氏没死,第二次又到开封府衙门找包拯鸣冤告状,包拯知道了她的冤情,非常气愤,但国舅爷位高权重,后台势力也很大,并不好抓捕。于是,包拯诓说有急事找两国舅到府中商量,两国舅觉得,包拯不可能有胆量对他们怎么样,于是也没多想就来了,这样,包拯把两个国舅爷都抓了起来,下了大狱。
两个弟弟下了大狱,曹皇后当然着急。这曹皇后过去以贤良淑德,聪敏贤惠著称,曾是个深明大义的人,为朝廷做过不少事,很有威信,她亲自到开封府找包拯求情,但包拯铁面无私,就是不允。最后,宋仁宗也亲自出面,并当场颁布赦书送至法场,但包拯防着这个结果呢,赦书送到时,首犯二国舅已经斩迄,人头落地,只有老大曹国舅遇赦,死里逃生。
不过,曹国舅遇赦后,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对自己弟弟恃势妄为,深以为耻。他不想面对他人的指指点点,于是便躲进了深山修行。他隐迹山岩,出家修道,野服葛巾,有时十多天也不吃东西。修道时,他恰巧遇上钟离权、吕洞宾两位仙人,两人看他诚心修道,对过去的错误也非常懊悔,就收他为徒,不久,曹国舅修成,列入仙班,成为八仙之一。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