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
第六卷 最后的胜利
韩济生
第14回 无人区创根据地(九)
“你不信啊,那好,我给你开一圈试试?”韩行后世是搞农业机械的,开这些拖拉机简直就是轻车熟路。他指挥着几个战士帮着安装上犁铧,然后上了履带车一加油门,四个犁铧立刻翻开了黑色的土地,真是一眨眼就是一大片啊!那地耕得,真是又深又平整,比牛强多了。
韩行的亲自操作,立刻引来了一大帮围观的县区干部和战士。人们惊奇着,夸奖着,个个赞不绝口:“这就是一头神牛啊!”“从来没有见过,这耕地还有用坦克耕的。”“还是韩司令亲自操作呢,韩司令除了生孩子不会,怎么什么都会!”“你真小看他了,这个韩司令是干什么的?他是指挥着千军万马,打得小鬼子屁滚尿流的司令呀。”
这下子陈苹信了,韩行从拖拉机上下来,陈苹立刻上去拉住了韩行的手说:“好了,好了,我算服了。干脆说吧,你还有多少农业机械,我统统地要。”
韩行卖了个关子说:“至于有多少农业机械,订单上都有,拖拉机、播种机、圆盘耙,老鼻子了。”
这个时候,张大千粘着一身白面跑了过来,连脸上都是一脸的白面。她亢奋的劲头还没有过去,立刻在韩行的脸上亲了一口,兴奋地说:“粮食,我们有了粮食了,部队和无人区的乡亲们有救了。我们有救了——”
还守着陈苹呢,弄得韩行有些尴尬。她这一亲,陈苹不乐意了,我就在身边呢,这个张大千,怎么能这样呢?这就叫得意忘形,今天她这是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你亲,我也亲,不能白叫你占了便宜,所以陈苹也给韩行来上这么一口。
战士们和开会的干部们,对着韩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时候,徐老爹跑了过来,他高兴地对韩行说:“韩局长,我看到麦种了,真是多么好的麦种啊,粒又大,又诚实,一麻袋一麻袋地装着。只是……只是少了点儿……”
韩行说:“老鼠拉木锨,大头还在后面呢,按照定单,飞机会把麦种继续运来的。”
这下子,徐老爹高兴了,他拉住韩行的手说:“我知道,韩局长是不会放空炮的,打了这么些年的交道,韩局长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吗!”
这个时候,大家才想起来,开会时,他们对韩行是有多么大的误解。
张大千笑着对韩行说:“怨不得开会的时候,韩局长东一棒子西一榔头的,把我都砸晕了。我还纳闷呢,韩局长这是怎么了?原来句句都砸在点子上。粮站必须得建,这么些的粮食,无人区又这么缺粮,要是管不好,那还不乱了套呀!我们聊堂支队必须保证粮站的安全,谁要是不按计划来抢粮或者胡闹,格杀勿论!
“还有这个机耕队,当然也得建,指望无人区的农民和政府部队帮着种麦子,毕竟是力量薄弱了一些。还有种子站,徐老爹必须管好,当然具体怎样干好,韩局长是内行,就由韩局长看着办吧!”
张大千把韩行的话重复了一遍,说是重复也是落实,剩下的问题,就是这些干部们做好各自的工作,管理好这些粮食和物资就是了。大家都感到无比的高兴,埋在心头好长时间的一个死疙瘩解开了。
吃饭的时候,韩行一家三口子,领了一斤半馒头。韩行嘱咐小英子:“小英子啊,今天吃白面馒头,可得听亲爸爸的话,不能多吃,吃一个就行。好东西留着,晚上再吃,明天再吃。”
小英子眼巴巴地看着白面馒头,口水恨不能都流出来了。韩行递给了她一个,很快的,三口两口,这个馒头就被小英子吞下去了。小英子继续对韩行伸着小手说:“亲爸爸,我还要吃。”
韩行看着她挺可怜的,又给了她一个,对她说:“小英子啊,咱可是就这一个了,再也不能多吃了。”
小英子点了点头,又把韩行递给的这个馒头吃了。觉得还不饱,又对韩行伸着小手说:“亲爸爸,我还是饿,能不能再给我一个。”
韩行生气了,摇了摇头说:“怎么刚才还没说饿,吃了两个馒头倒吃饿了。”
小英子也挺会说的:“亲爸爸,刚才是没觉得饿,吃了两个,才觉得饿了。”
一个小孩子尚且这样,更不用说好长时间没有吃上壮饭的战士们了。大家接到了馒头,就和饿狼一样,三口一个,半斤馒头一眨眼的功夫没了,有的大呼过瘾,有的则说,不吃还好,越吃倒越觉得饿了。
柴龙做工作说:“同志们啊,要管好自己的肚子。我们的肠胃都相当的瓤,不能在作战中没有战死,倒把自己撑死啊!以后将给大家逐渐增加粮食计划,放心,只要有粮站在,就不怕没有粮食吃。”
那时的一斤为16两,战士们的粮食计划将从6两,增加到12两,其余的,仍以野菜补充。别看增加的只有6两粮食,战士们觉得吃饭好像进步了好大一个台阶,高兴之情自不必说。
为了解决饥民吃饭的问题,各地开始建了粥棚。在当地八路军工作队的保护下,几个村建一个。在无人区里,建立了上百个的施粥棚。施粥棚的饭,也就是熬了一勺子一碗的稀粥,一人一勺,供饥民们排队享用。别看只有一勺子稀粥,却把许多人从快要饿死的边缘上挽救了过来。
各地的饥民听说无人区里建立了施粥棚,那真是如同发现了人间救星一般,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人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纷纷拿着饭碗,到施粥棚来领取饭食。就连一些不是无人区的民众,也拖儿带女地来喝碗黏粥了。
这就是老百姓开始从所谓“富庶”的区域里,向无人区里倒流了。
借着这股子东风,冠县北部地方政府,堂邑政府,迅速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建立村里基层抗日组织。只要是有了组织,就可以通过当地抗日政府,申请一部分救济粮。这样的话,饥民们再也不用到粥棚里领粥了,可以自己做点儿饭吃。
为了解决无人区的麦种问题,只要是有当地抗日政府的,可以通过当地组织,到粮站里来领取优质的麦种。王羡庄早已组织起了抗日村政权,建立起各种群众组织,这回他们到孙庄粮站来领取了麦种。王向天过意不去,亲自找到了韩行,要向韩行当面致谢。
王向天看见了韩行,就要向韩行施以大礼。韩行赶紧扶起了他说:“使不得,使不得,咱八路军不兴这一套。”
王向天赶紧拱了拱手,向韩行说:“韩司令呀,上一回我说麦种的事情,也就是有一句无一句的,没拿着当回事儿。我知道,八路军连粗粮都吃不饱,上哪里弄麦种去。实在没想到的是,韩司令把这个事儿当真了,真还给弄来了麦种?”
韩行笑了笑说:“民以食为天,更何况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秋种大事,关系到明年的吃饭问题,岂可以儿戏!请问王老先生,麦种还可以吧?”
一说到麦种,王向天顿时来了情绪,说:“岂止可以,而是很可以了。我活到六十来岁,说真的,真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麦种,个粒大,诚实。”
韩行想,这是几十年后,经过专家培育出来的最好的品种,哪能差得了。但是对于王向天,这些话就不能说了。韩行逗他说:“王老先生呀,这些麦种可得看好了,别叫人偷吃了?”
王向天一听这话急了,说道:“谁要是偷吃麦种,我就和他拼了!这一粒麦子,能分九蘖,一个蘖上能长四十到五十个麦粒,也就是说,现在吃一个麦粒,就是吃掉了明年的四五百个麦粒。那就不叫庄稼人了,那就叫败家子。”
正好这时候,张大千过来了,问王向天:“王大爷啊,你那里地是怎么种的啊?这么多的地,种得过来吗?”
王向天一看是张书记,赶紧说:“是这样的,张书记。有一部分呢,是我们自己种的,有一部分呢,是政府和部队上帮着种的,还有一部分没人种的地呢,就让外地人种了,谁种上算谁的。你说呢,张书记,总比瞎了一年强啊!还有就是有机耕队帮忙,我们也省了不少的劲,要不,没有了牛,地都不好种了。”
听到了这话,张大千放心了,点了点头。
陈苹的机耕队,机械是有了,添了几十辆的拖拉机,再加上各种机械,像耕地的犁铧呀,中耕的圆盘耙啊,播种的播种机呀!可是技术人员呢,技术人员没有呀,没有技术人员,就操作不了这些机械,可把负责机耕队的陈苹急得嗓子里冒烟,牙框子肿起了老高。
作者简介

韩济生,笔名:沃土、沃土456、 沃土789。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国际诗词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协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成员。《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签约作家、17K签约作家、奇迹作品签约作家、喜马拉雅人气作家。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