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年味
文||刘凤仙
每个人从婴儿哇哇坠地,到生老病死,都过着不同的年味。我是身有体会,我在度过每一年当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岁月随着时光悄然无声的流失,留在脑海里的过去,默默地变成了美好的记忆。
1971年,我刚7岁,在八亩台老房子住,一间半的瓦房里住着我们一家7囗人,那时生产队里,实行多劳多得,可我们弟兄都年岁小,分粮食按人均分配,到年底一平分儿,可我们家要出很多款,我父亲有病,我们一家全靠母亲一个人挣工分儿。在无奈之下,我父亲花几元钱买了个小猪儿,把它放到猪圈里指着我们弟兄几个说,你们要天天给猪挽青草,把猪养大了,等过年杀了猪咱们好吃肉。这话我便记在心里,我每天都筷着篮子拿着镰刀去给猪挽青草,我挽的青草小猪最爱吃,看它吃的那么香,真的好开心,除了青草外,就是一些涮锅水,根本沒有什么粮食来喂,养它一年多,到了年底杀了八十斤,我高兴的跳了起来。终于吃上肉了,一年多的辛苦没有白费。
可到了第二天,村里的人们都来我家买肉,我还记得很清楚当时情景,如今想起来真是有点儿好笑。见他们纷纷把肉拿走,连猪腿都卖完了。我就死死抱着买肉人的大腿不放,大声的哭起来,边哭边说,这是我们家的肉,不许你们拿走,哭的好伤心,母亲上前愣把我手拉开,我便在地上打起滚来,卖肉的人有点儿不好意思了,他顺手拿起菜刀,割下一块儿,称了称,说一斤二两,这块就给你们剩下过年吧,算我的,说完转身走出院门。父亲看了我一眼却摇了一下头,你……唉!
我这才不哭了,我一轱辘爬起身,看着一斤二两肉感到很欣慰。我父亲把卖剩下的猪头 、肝、肺、肚儿,还有这一斤二两肉等, 清理干净后煮了满满的一锅。父亲架起了木柴,不到一个小时,满锅沸腾,浓浓的香味把满屋搞得热气腾腾,我们一个个小脑袋趴在炕沿上,谁都不打盹,是大眼瞪小眼儿,期盼锅里的美食早点出锅,当肉熟了的时候,父亲用筷子扎了几下说熟了,便捞出来那块肉切了半碗,拿着筷子一个一个的夹着喂我们,父亲却没有吃一口,吃完了我还要吃,父亲说,吃肉吃个香,吃撑了就会吃伤了。我们这才安心睡觉去了。这年过的一家人还算很开心吧!
如今想起来觉的很可笑,后来我们一年比一年长大了,我十几岁的时候,日子少微好转,养的猪每年杀200多斤,过年就不都卖了,剩下一部分自己留着吃,在供销社买来半面袋子大粒盐疙瘩,用碾子踩烂后用来腌肉,腌了半缸,这下可以吃一年的美食。把瘦肉剁成肉馅放上盐,也能吃半年。那时的年过的更加充实,不但有肉吃,还蒸年糕 、做豆腐、灌肠子等,各村庄石磨、碾子都排上号,生产队的小毛驴并抽签排号推碾子,金黄色的小黄米再加上一些黄玉米掺和在一起碾成面来蒸年糕,那味道才叫香喷喷的。
那时过年有个顺口溜,也是母亲嘴边上的话,二十四家家忙打扫庭院和厨房,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家要煮肉,二十七碾黄米,二十八蒸了血糕蒸渣饼,二十九吃一口。其实这顺口溜就是老辈子对过年寄托着很大盼望,辛苦了一年终于该歇歇了,而且平常就是家常便饭,只有过年才能改善伙食,所以,过年都是大人小孩儿所期盼的,都喜欢那种美好时光。
今天是2024年,这个年和往年都不一般,是我整60周岁,龙年大吉!又是我的本命年,我不求大福大贵,只求平平安安,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在过去的每一个年当中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时光过的很快,就像一场梦,可也像一出戏时而闪现在脑海里,深深地留下永远抹不掉的美好回忆。
作者简介:刘凤仙,1964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刘家台乡黄龙寺村,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时间爱好写作,喜欢唱歌,爱唱河北梆子。有许多文章发表在作协图书中,发表与网络平台,现在县城搞个体经营。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