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过年
文/烽是永恒

太阳刚刚有些暖意,我就喊着两个儿子穿好衣服,后备厢里早就装好了捎带的过年用品,驾车奔赴离县城10多里地的乡下老家。

还没有到村口,就看到年过七旬的老母亲颤巍巍地候在风中,远远地瞭望着,期待着未曾见过一面的孙儿们。搀扶着母亲的臂膀,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向家里走去。一路上,母亲一句话也不讲,只是时不时地爱怜地看着蹦蹦跳跳的孩子,眼中闪耀着慈爱地光芒。

正屋里,父亲一个人坐在炉子旁,火红的炉火不仅烧红了炉膛,生铁铸成的盖子也变得红彤彤的。屋里暖融融的。看到我们进来,父亲起身抓起一把瓜子和糖果,使劲地往两个孩子手中塞去。年幼的小儿子开始还有些怯怯的,不一会儿就满屋乱跑,时不时地还要爬到炕上,用力地掀开炕头的木柜,看里面有没有好玩的东西。

拽着胳膊将孩子拉到炕边,替他脱下鞋子后在炕头疯玩。父亲不说话,母亲不说话,除了孩子大声地叫喊着,就是炉膛煤块燃烧时不间地“吧吧”声。靠窗的写字台,桌面还是我离家时铺着的那块黑红相间的厚塑料台布,茶盘、水壶等原模照样,丝毫没变。朝南墙的另一边窗台上,白糖玻璃罐、梳子依然有序地停放着。这是我的老家,我最亲最爱的父母亲生活的地方,梦里萦绕千百遍,醒来仿佛在眼前。

怅然若失,恍然如梦。生我养我的乡村,育我教的父母,总是割舍不了的永远。曾经的老家,没有了老屋,没有了父母,渗进了血液,变成了回忆。回乡过年,这条不到15分钟的车程,慢慢变得开始遥远。每年,只有清明时节、中秋时分、春节佳期,才会回到这片土地,回到魂牵梦萦的地方,回到父母长眠之地,静静伫立,静静诉说,静静畅想,一如当初全家生活的样儿。

只是岁月不居,时光不再,无论多么的美好,都已经随风而逝。梦已醒来,携妻带儿,快车入乡,拈一柱香,掬一杯土,寄托哀思,一诉衷肠,顺带捎去浓浓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