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是什么
文/辛卫江
一场雪覆盖着另一场雪。或在他乡或在故乡,雪花把大地涂成银白色,或大或小,或薄或厚,均匀地分布在地面、屋顶或山腰间,雪花可能比所有家庭的面粉还要白,还要多。大片的白色把阳光配送到玻璃上,屋子显得格外亮堂。
忙碌的身影踩着一脚深一脚浅的疲惫,一不小心打个趔趄,引来众多路人的目光。红色成了年关主色调。无论是集镇街道,还是城市乡村春联、灯笼、饰品都寄予来年红红火火的美好寓意。过年是天然成趣的交响乐。天南海北的人们都被一根无线的风筝牵着,无论家有多远,路有多难,或已回家或还在回家的路上,除夕定会准时到达……

春节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华夏文化更多是一种图腾文化、祭祀文化,自古就有祭天、祭地、祭祖宗的习惯。如现分臧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金瓯永固杯和乾隆金镶玉均为皇都初一在养心殿祈求国泰民安、江山永固杯的器物。同样的道理,咱们老百姓在楼门上贴的门神,腊月二十三祭灶神,正月初五祭财神等等。
春节是一种文化包容与自觉。过年的人最大方,平时抠抠掐掐,斤斤计较的,即使生活再拮据,都显得出手大方。过年的菜价一般来说比平时高出一倍甚至数倍,基本没有搞价的空间,买者就会想卖菜的人天寒地冻的,都是为了生活,毕竟一年就这一次,自然就取消了搞价的念头。春联没人让贴,人们可以把自己生日忘了,但贴春联却没有一丝一毫马虎。
春节特别具有仪式感。兄弟姐妹平时为了生计,天南海北,甚或在同一座城市都很难相聚,但遇到过年,就早早在心里盘算。全年给晚辈的压岁钱准备好了吗,老几娃结婚了,来几个人,摆几桌子,热菜几个,凉菜几道,饮料喝可乐还是果粒橙等等……
春节是一种精神归宿。无论贴春联、吃年夜饭、看春晚、包饺子、走亲戚等都是人们的一种情感交流与沟通,也是一种心理调整与放松。春节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也预示着人们新的忙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固化成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辛卫江,男,生于 1970年 ,陕西商州人。系商洛市作家协会会员,商洛诗歌协会会员,商州区作协理事,商州区书法协会会员。曾在《商洛日报》发表诗歌《收麦子》、《那山那水年片天》、《火车趟过咱山窝窝》、《春天的脚步》等二十余首,《请给春天捎口信》在《天涯诗刊》发表。现供职于商州区图书馆。
【最美中国年•全国作家诗人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483284.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