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 龙 年 献 礼(短小说)
作者:吴岳华
我们三垛村四水相交,有杨柳两大姓,有七八个杂姓,分别居住在三个大垛上。有小桥相连,龙形,龙头是东南角的小庙,龙尾是墓地。
千年小村,没有古屋古街古景,半百的老树都没有,但却是个文墨之地,有良好的家教和传统,历史上出教师多,出医生多,而现在出大学生多,出干部多,出老板多。小村大干部有两个,一个是副省级,一个是副部级,大老板有三个,上亿的一个,几千万的两个。这五个人中,有四人祖先早已移居他乡,只有清明祭祖和过春节有来往。
我是中层干部,曾当过十五年的市信访局的局长。我的儿子是一个公司的副经理。
我家的老祖屋在三垛村的东南角上,是三四户人家的小舍子,风水极好,龙护庙佑。解放初期,因我的爷爷是名中医,有收入,盖了全村最好的房子,说起来好笑,东墙和南墙是砖砌的,西墙和北墙是土墙,五架梁,有参板,盖的是茅草,面积仅有60 平方米。
老房子年久失修,进风漏雨。去年春天我下决心翻建,连正屋和厢房,是140平方米,基建和装潢用掉四十万元。堂屋有大幅山水画,东西墙上是拓片画,郑板桥的兰菊竹石。最美的是条台上,是我多年旅游买的纪念品,有长江三峡的龙船,有景德镇的大花瓶,有唐山的唐三彩,有西安的兵马俑,还有雨花石黄河石寿山石,仿佛是立体的万里江山图。
按我们这里规矩,第一年过年,新房子必须有人住,礼遇客人。
我这一带头,远方的游子都纷纷回来翻建老屋,一个砌得比一个好,但我的房子内外装修有特色,我说,这是我献给龙年的大礼。
到老家翻建老屋,我与爱人约法三章,只看只玩不说不管,不陷入村里的纠纷之中,自找烦恼。但想分离也是不可能的,我毕竟是老团长老局长,村里有什么事上门找我。
疫情过后,议论两件事,修庙修通往公墓的路,让龙头龙尾旧貌换新颜,精神抖擞,不要有穷相,没精神。
两件好事都通到钱,初算也得二十多万元。
钱从哪里来,事情谁来办。因修桥补路和建庙,群众有积极性,拥护支持,我心里有数。
以我的侄子牵头,老支书和群众代表参加,成立了领导小组。争取在年前搞好,向龙年献礼。
我把问题看得简单容易,其实水很深,很复杂。
我的侄子在外乡办厂,实际操作的是苏师傅,苏师傅个子不高,很壮实,黑黑的,是个聪明灵活的人,跟村支书关系甚好,本村和邻村都用他的车。
捐款通知发出后,大家积极响应,大小干部和大小老板是两千元,群众是三五百元。所期待的奇迹没有出现,大老板能出个上万元,只有一个大老板捐出了五千元,一个大干部出了四千元。
但也比预想的好,筹集了近二十万元。
苏师傅找来施工队伍,两处都上马施工。估计年底天气不好,紧锣密鼓,夜以继日地进行,我看了甚喜,甚至有想当个村干部真好的感觉。
这中间,我回到市里一趟。
正遇到我二外甥女第三次从加拿大回来探亲。在疫情期间她的母亲和她的公公先后去逝,他们没有能回来尽孝送终,留下了终身遗憾。多少年没有回老家过年,说什么今年也要陪老父亲和婆婆过年,尽孝心,他们全家下了决心。
最打动我的是她对母亲对公公的思念之情。多少个日夜她彻夜难眠,几乎精神崩溃,只好请假在家呆着。
联合国把我国春节定为世界级的节日。她高兴得梦中笑醒。她认为尽管在外国过春节也热闹,但总没有在国内在老家过年有味道有乐趣。她最喜欢吃的是外婆做的红烧肉、狮子头、三辣菜、酱花生和米甜酒。
我说我们正在办两件好事,修庙和修通往公墓的路。她很高兴很支持,也捐款一千元,略表心意。
因回老家管情,我和老支书、苏师傅到施工现场去了一下。
机器轰鸣,大家正忙碌着。
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一手拿卷尺,一手拿砖头,叫喊着:“这哪里有十厘米,达不到,你们休想再浇!”
苏师傅和老支书很为难。他们告诉我,这个女人很蛮很丑,无理狡三分,有理不让人。
我对他们说,有唱红脸的,好。有群众监督,是件好事。
“丑话说在前面,你们达不到十厘米,将来路面压坏了,我一分钱也不给会陪,还要追究你们的责任。”
我用这个妇女的话,说给施工工头听,一定要保证质量。
“还有,前面有一段,路面低一点,要浇十五厘米,少一点,我也不让你们浇!”
苏师傅和老支书又很为难,钱不够怎么办?
“只要她说得合情合理,就浇十五厘米,钱不够,我想办法。”
我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李准笔下的那个敢说敢为的李双双形象。
一个顶真的群众,抵得上十个老好人的干部党员。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坐在办公室里,没办法,走出办公室,就有办法。
我真想当一回村干部,当村干部有意思有意义。
下面碰到的三件事,让我头脑清醒了许多,家长和村干部,还真不好当,没有两把刷子,吃不开,解决不了问题。
大路过了桥,一边是墓地,一边是蟹塘。要修路,就得与塘主商量,让两尺。
连续几天阴雨连绵,我没有带雨靴,出不了门,只好请领导小组和塘主到我家商量。
等了二十分钟,老支书、我的叔子没有来,我侄子说,不用等了,商量好告诉他。
我们商量得很顺利,塘主很支持,风格也高,我大喜,看来大功告成,圆满结束了。
哪知老支书板着脸,比雨天还阴,没坐下,扭头就气呼呼地走了。
我叫我侄子给老支书打招呼,作个自我批评。
我侄子也一肚子意见,说老支书一家有几个工作的,才捐了八百元。
我这时才如梦初醒,事情本来是复杂的,想得天真,是不行的,会砸了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庙掀起三尺浪。
新庙像四合院,前后两敬,砖墙琉璃瓦。香炉很高大,而菩萨很小,只有一尺多高。
引起很大反响的是东墙的一副对联:
日双日晶四日(因读不出音,打不出)光宇宙,
月朋三月四月定乾坤。
群众不识这些字,不懂是什么意思,搞这样对联干什么。
还有秀才诠释更惹群众生气。羿射九日,天留下一个太阳,就够了,四个太阳,要把人晒死。月上广寒舍,四个月亮,要把人冻死。
我尽力劝解,上天言好事,日多月多,才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我拜托在京城的大干部,请教有关专家,正确读音,作出正确的内涵解释。
大家踊跃捐款,总要立个功德碑,问题和矛盾在碑上炸开了,战火纷飞,口枪舌战,不在外面,而是我家的内战。
儿子向我开炮,怒火中烧。说我是荣辱是非不分,就是和稀泥,人家在你头上拉屎尿尿,还说人家好。
我认真地研究了捐款的名单和数量,大有文章,反映各人的想法,钱如镜子照出各人的出钱的心路历程。
我们姓杨的是村里的大姓,儿子是群主。我与我侄子商量,作艺术的处理,我儿子也出五千元,与出五千元的杨姓的并列。
其他的按数量按辈分排列。
反复推敲征求意见,才平息了风波。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的工作不好做。
乡情、亲情、友情浓于水,话说开了,事情解决了,也就和好如初。
他辞年上公墓烧纸,路好走了。
春节期间上庙烧斗香的人特多,香灰堆了三尺高。
建房修庙修路,向龙年献了三大礼,我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为了我们家乡的振兴,我要尽力所为,在龙年再办几件好事。
作者简介:吴岳华,《世界文学》签约作家,出版两部长篇小说:《东西》《双刃剑》。
出版寓言、随笔集三本:《儿童寓言宝典》《做人了吗》《家家都可以抱出个金娃娃》。
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寓言、诗歌、歌词、随笔、散文近千篇(首)。
在天津、南京、浙江、宁夏、南通市等征歌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或入围奖。
发表小小说二百多篇(首),在全国征歌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在中融保安杯全国微型小说征文中获得二等奖。
在冀东小小说环宇杯征文中获三等奖。
【最美中国年•全国作家诗人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483284.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