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三十将至,一大早远处便传来阵阵鞭炮声,大人们忙碌起来,孩子们也跟着忙得不亦乐乎。
院子和大门口胡同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大人们用大扫帚将垃圾扫成堆,孩子们则用铁锨和竹蒌将垃圾铲起抬走。
母亲吩咐将地窑里的萝卜挖出,拿到老井边用温热的井水洗净。咬一口青皮萝卜,甜脆可口。
洗净的萝卜被擦成细条,在热水中稍煮烫至半熟去生味,然后捞出在院里的大竹篮中控水,以备包饺子用。
我们拿着红纸找邻居雷老先生写春联。只见他在裁好的红纸上比划,饱蘸墨水的毛笔在墨盒边沿轻润轻提,笔墨飞舞间,一幅幅春联一挥而就。一旁的人们忙轻轻拉过,放在地上让墨迹晾干。
雷老先生写得一手漂亮大字,堪称民间书法大家。他正直善良,热情助人,深受乡邻尊敬。每有红白之事,他都会热心帮忙,不求言谢,就像家人一般。
我们扯下门框上的残旧对联,有些粘得紧,便用水浸湿后手撕刀刮。母亲已将面粉熬制的浆糊弄好,倒了一小盆。
一手端着浆糊盆,一手拉着椅子,小妹在后面手拿对子来到大门口。我们用废弃的扫帚疙瘩蘸点浆糊刷在两侧门框上,然后双手捏着对联上面两个角,上下对齐贴上,轻拉抻平,再用干净扫帚从上往下轻轻扫平整。
横批被端端正正地贴在门框中央,如果门框上门楣太高够不着,就站在高椅上,人扶着椅子以防滑倒。

拉上两扇大门,将手拿大刀枪戟、勇猛威武的门神分左右贴好,严守家门,喝退各类妖魔肖小之辈,保家人平安出入。后退几步看看是否贴得整齐,若歪斜不齐再揭下重贴。
贴好大门后,再依次贴正屋、厢房、灶房的门。院子里也贴上了家里福贴条,院南墙贴上了“出门见喜”“抬头见喜”,猪圈牛棚则贴上了“六畜兴旺”;炕头隔墙贴上了“合家欢乐”、“身体健康”条贴,水缸上贴上了“川流不息”,粮囤上贴上了“粮食满仓”,全是喜庆吉祥话儿。
贴对联也有讲究,如果上下联贴错会闹笑话。传统上,应将上联贴右,下联在左。面对大门或臂柱来区分,这是因为以前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春联也是从右向左念。然而,现代人们习惯从左往右念读,这时上下联就根据横批来定上下联左右之分了。
贴门神同样有讲究,俗话说“反贴门神不对脸”,如果左右贴反了,是会闹别扭的,谁也不管了。门神分为文武门神两种。武将门神最常见的是关羽、张飞、秦琼、尉迟恭,他们横眉怒目,面面相对,严守各家大门。而文官门神则是天官赐福,手拿金银,寓意招财进宝;儿童怀抱金鲤,寓意年年有余;有送子娘娘、众小孩和蝙蝠图案的,则喻意多子多福、五子登科。

贴对子一般选在三十的下午到傍晚时分,顺序是由大门外面向里面贴,先贴抬头福,再贴门福,最后才能贴“倒”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从外面流向里面。撕去旧联,除去不好的运气,贴上新对联,寓意除旧迎新,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风格内容不同的对联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国人过年时不可或缺的习俗。时不时传来的噼哩啪啦鞭炮声中,家家户户门上一幅幅崭新通红的对联显得愈加喜庆,年味扑面而来,过年的气息也一下子浓烈了起来!

作者简介:雷晓军,微信名称“朝花夕拾”,洛宁坡头人,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