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的年味
作者:饶晓辉
在我的心中,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它既是亲情的味道,且是团圆的味道,又是快乐的味道,更是记忆深处永远无法抹去的一种美好,它就是万家灯火团聚的新春佳节。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佳节,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各地都有着不同的迎春习俗,但归根结底都是充斥着团圆、喜庆、幸福美满。
在我的家乡,临近春节前的几天,各家各户都会忙着备年货,尤其是制着各式糕点炒货,以备正月拜年供亲戚朋友品尝。到了大年三十除夕的时候,春节的氛围感来到了高潮。一大早,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年画,准备各种各样的美食,比如年夜饭、饺子、春卷、粘糕、排骨、糖醋鱼、红烧肉、炸麻花等等。这些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寓意着团圆和幸福。过年也就成了忙忙碌碌的是大人,开开心心的是小孩这样一道幸福的风景线。
小时候的记忆中,春节还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因为我们小孩子不仅会有新衣服穿,还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礼物,这其中尤以收到压岁钱甚欢。正月开始,都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跟家人一起出门拜年,走访亲朋好友,品尝各种各样的美食,这些都是我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年味不仅包含着传统文化,也是一种亲情和团圆的情感,更是家人们一起共度快乐时光,共享天伦,感受着爱的温暖,年的味道就在我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年的味道不仅仅是美食和整洁,还有亲戚朋友间的相聚和祝福。邻居们也会互相串门送上问候与祝福,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在年的味道中,美食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我们情感上的寄托和思念。那时,我们农村的孩子们喜欢聚在一起,玩老鹰捉小鸡、斗鸡、踢毽子、挑兵扯羊等游戏,乐乐呵呵,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快乐的一天落下了帷幕,又开始了新的期盼,希望下一个更美好、更幸福、更快乐的春节早日到来。
每每回忆起儿时的年味,总觉得那是一种深深的、温暖的幸福。那时候的过年,是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日子,是全家人团聚的时刻。那时候的过年,是糖果、瓜子、花生,是我们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的快乐时光。那时候的年味儿,一串鞭炮就这么简单而又美好。

如今,尽管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过年的氛围也似乎越来越淡,但凭心而论,总觉得现在人过年,似乎再也难找回到童年的那份天真与快乐。如今只要闭上双眼,我们仍然能感受到那份儿时的幸福和温馨。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我们永远珍惜和感恩。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