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牡丹亭〉说起》
作者:朱海明
主播:小 黎
监制:慧 颖
责编:夏 天
总编:阳光波


玉屏洞箫呜咽长,焦尾古琴响铿锵。
勾魂摄魄天上曲,细腻圆柔水磨腔。
千古留名汤显祖,百年竞唱杜丽娘。
若得生死真情在,泉下离魂亦返阳。
这首《瑞鹧鸪》写的是《牡丹亭》,取材于明代文学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400多年前被搬上昆曲舞台,至今仍焕发着熠熠光彩而名角儿辈出,久演不衰。

昆曲是中华戏曲的主要剧种,已经有了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百戏之祖”,周总理则称其为“空谷幽兰”,是一门顶级的综合艺术。尤其是它那云步轻纱的舞姿,游弋逶迤的旋律,婉约细腻的行腔,舒缓柔曼的音韵,声绵绵而无尽,意悠悠而愈深,有一种牵魂动魄之美,极易使人沉溺其中而尽忘今夕是何年。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为得意的浪漫主义精神杰作,写的是杜丽娘追求与柳梦梅的爱情而从生到死死而还魂的动人故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据说与《史记》和《红楼梦》齐名。
汤显祖在《牡丹亭》前言中说:“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和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异曲同工。

杜丽娘是《牡丹亭》的主人公,他她的爱情经历曾产生过很大影响,有俞二娘、内江女子、金凤钿等多情女子,因《牡丹亭》而死。明代才女冯小青有绝命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还曾有一位叫商小伶的女演员,在演唱《牡丹亭·寻梦》曲牌《江儿水》,唱到“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一句时,因角色伤情悲恸过度,满面泪光,颓然倒地,气绝而亡。

多年来人们称汤显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觉得应该称莎士比亚为西方的汤显祖更为确切。因为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更凄美更浪漫更感人。
2001年,中华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评选为首批“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牡丹亭》是主要参评演出剧目。



朱海明,笔名:瀛亮,网名,高拨子导板。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河北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参军汽车第五十团,执行援老抗美作战任务。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疆海忠魂》中篇小说集《乡女情仇》中篇小说《刺客专诸》长篇三农史诗电视剧《大耕耘》近代史电视剧《翼王石达开》京剧新编历史戏《春江恨》












☆ 免责声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