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书《道德经》第63章俗解
汉语成语有诫告人的名句"杞人忧天"。作者是介于老子和庄子之间的列子。列子与老庄并列同为道家文化的开山鼻祖。
列子讲了春秋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当时有杞国,即现在河南省杞县。杞国有一个人生来聪明又谨慎。他每天活的很累,走在路上担心天上的云会砸下来,将他砸成肉饼。走在路上怕地陷进去,被土掩埋便一命呜呼。坐在家里不动好,看着房顶又愁眉苦脸,房梁一垮,四壁一塌,不成了活埋他的坟墓了吗?后来他钻到坚硬的石头山洞里,哦,挺好,把头露在外面看风景,身体不怕受到任何侵害。问题又来了,一直猫在这里不就困死了,饿死了。愁啊愁,他日日夜夜活在恐怖之中,饱受煎熬。后来经过有人苦口婆心的开导,杞人才逐渐从恐惧之中走岀来,活的稍微自在些。

列子写了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世人一个道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瓦蓝瓦蓝的天空,飘过来一片片云彩是漂亮的风光,天火雷崩也是不可控的现象,自然界的变化太神奇了。人不过是宇宙中的小微生物而已。
2千多年之后,列子还不是讲的笑话。当今还真有杞人的后代存在。每天压力山大,生活在惴惴不安的心境中。担心地震与洪水的爆发,担心核武战争的来临,担心流星雨迎面抛下来。无事走在人行道上,紧贴路沿,东张西望,恐怕行车的人流里出现一个路怒症的疯子,突然间开车杀奔而来。所以现在有种叫”抑郁症"的病人越来越多。有的比杞人的胆子更小,忧虑心越重。现代人智商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担心的内容更多,怕被算计,诽谤,掉进人为设计的陷阱中。经常感到周围没一个好人,处在鬼魅的国剿之中。
这样的惨案不少见。不缺吃不缺穿花的也不缺。因为害怕,提前结束了生命。
怎么活好呢。死真的很容易,一眨眼就解除了痛苦。活着才难。
生死是大事,也是小事。有首禅歌词儿好,你问我生死有多远,一念之间;天和地有多远,谈笑之间。
人活着什么才是难啊,老子在《道德经》第63章里,与我们讨论的就是怎么活的话题。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难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人世间的路很短,是因为从生到死就这么短促。有个抖音拍了个生命过程,抽象叫"飕"的一声。这边刚从娘胎里岀生的婴儿,在空中飕地划了个半圆之后,一个老头已奄奄一息,火化场排队准备轮回去了。

世界的路也的确漫长。不说其它的辛苦。你每天起来强迫自己走6公里,20年才可以绕地球一圈儿。多么艰苦的行程,说起来是一件无所谓的小事儿。
怎么活好?老子说这么做可以。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为无为,以无所谓的态度经营自己的人生。野心多大,志向再高,不如怀抱自然而然的态度。
事无事,以恬淡虚静的心情面对一切面临的事情,既来之,则安之。泰然自若,不慌不忙。凡是来的,都是有缘的。人生只有7个字,"就是那么一回事"。
味无味,味,五味,与吃喝有关。这个味字面广泛,是品鉴欣赏世间的一切事物。每份饭菜有独特的味道,每个人都有自在的风景。别在乎任何人对自己的的评价,也别以自己的好恶去判断每一事物的好坏。要知道世间每一事物都有不可替代的存在。品鉴是不带倾向的。
无为,无事,无味,都是以无为而治的态度面对世间万物。按现代人的俗解,就是以上帝视角看待一切事物。一切是最好的安排,无病呻吟是因为自己看不开。
"大小多少。"
老子说事有点象学前班的稚儿,道就这么简单"大小多少"。大道至简。宇宙间万物无不是在大小多少4个字中无穷无尽的变化。大是小,小是大,多也是少,少就是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又在变化中九九归一。一是起点,又是终点。

"报怨以德。"
字面理解,是宽容和豁达。不计前嫌,不记仇怨,反而给对方恩惠,帮助。懂得道的人,有了无为的大胸怀,是自然而然的自觉行为。德怨与大小多少一样,也是转化的。无怨无悔,不憎不爱,才是大德之人。实际上呢,最大的爱心,收到的是最大的自私。
"图难以其易,为大于其细;"
图,谋划,谋求,愿心的意思。
要克服很大的困难,要先从容易办到的着手。要做很大的事业,要从点滴细节做起。老子抛岀本章至关重要的观点。易,细,是大道中"大小多少"的小与少。易与细可忽略不得。它是大与多的组成,是天下万物成败的关健。既是道,又是术。有志于做岀一番事业的男女,要对本章特别专注研习。世间哪有什么天赋与成功,都一样是专注与坚持不懈的结果,把宿命转化为使命。

"天下之难,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认为很难的许多事情,必须在容易的地方下功夫。天下以为很大的事业,企业,设置的宏伟目标,都是无数个细节构成,必须一点一滴,丝丝缕缕的做好。
太好理解了。但一般人却很难做到。
容易,细节,渗透着重复和无聊,烦躁和煎熬。考验着人的耐心和韧性。一般做成事业的男女,无不是做到两个字,坚持。容易的重复做,简单的不断做。两种行为塑造伟大品格,熬的住时间,耐的住寂寞。
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健,就是取决于动手的习惯。世间最不缺的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还把注意"细节"定为第3条军规。面对高难度的挑战,首先把当下的事情做好。要想做大事,就俯下身子把每件小事做好,而且要全力以赴。
大海不择细流,故成其为大,群山不择细壤,故能称其为高。
看到过一篇介绍香港"菲佣"的文章。东南亚菲律宾国专门生产"媬姆佣人"的一项服务家庭的职业。香港人宁愿高价雇菲律宾女做媬姆,也不低价用内地人。因为菲佣岀口之前,菲律宾政府对这项服务业有严格的培训制度。一套家庭的服务技能,如何伺候老人婴儿,烹饪厨艺,言语行为礼仪等。把普通家务拆分成240多项细节来辅导。考核通过才给予行业准入。所以"菲佣"还成了国际服务业的品牌。劳动赢得了尊荣,注重细节,将每一件容易的事做到极致。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告诉世人一个天大的道理。一生想达到不容易的目标,要把容易的桩桩小事做好。想成就惊天动地的大器,要把每个螺丝钉小部件做成精品。
圣人,就是人中龙凤,是获得众人仰视的非凡角色。为什么他们可以成就大业,是因为他们有傲骨无傲气,心中百万胸兵,但从不海阔天空。反而默默的不多说话,把自己的身段放的很低,脚踏实地。为人处世,做好当下的每件小事,不疏忽每一个细节。就象当下人们说的靠谱。件件有交待,事事有回音。聚沙成塔。在平凡的世界里,凸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网媒上介绍过好几个商界大佬,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活的比任何人辛苦。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狗睡的晚,比鸡起的早。难道他们天天擘画宏伟的蓝图吗?不是,更多的时间是处理鸡毛蒜皮的小事。岀色的管理就在于不含糊的处理好细节。千里大堤,溃于蚁穴。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的这句话,希望阅读经文的绅士和淑女们,一定当作座右铭写在心上。
夫轻诺,是说很轻松的答应下一件小事。嘴皮子一碰,并且不费力气就可以实现的小菜一碟。是容易的,是无所谓的小细节。比如说,顺便和友人说,明天周末下午一块儿去看电影吧。好了,第2天朋友调整了时间等着,自己却抛却脑后,和另一伙人打麻将去了。朋友知道了只能摇摇头。三番五次的这么做,朋友就会当你是喊狼来了的坏孩子,正经事绝不会相谋,因为不靠谱。
必寡信。就是失去了信任。许多人赢的人格外尊重,一个人活的有尊严,根本上讲就是拥有丰厚的信用资产。达不到一言九鼎,也不要不装炮弹放空炮。就是小小的承诺,容易办的小事,说话前一定过一下脑子,自己有空有闲吗,能做到吗?事有在二在三,反复这么来,自己的信用招牌必定砸在自己的手里。人对人的评价怎么来的,都是自己的表演细节,日积月累的结果。
我们的社群平台德商汇办商学院,让企业家聚在一起聚人气,积人脉。每期培训班结束时,兴奋时热血冲脑,往往就立誓主张,我们来个不成文规矩,每月必聚一次!满堂呼应,好好。此时我就站出来浇一瓢凉水,别新修的茅房三天香。还是从长计议好。事实上大家平时一人一摊子,忙的一塌糊涂,不可能实现月聚。久病无孝子。这句话只有年长的人深知其意。
不要轻易承诺,不要把任何人任何事看的简单。唾到地上就是钉子。做不到的永远别提前显摆,哪怕别人说你很冷血。
"多易必多难。"
看的容易的事情,必然会存在许多的困难,许多的麻烦。为什么,天道也是人道。你对人对事不重视,不走心,没有任何准备。往往容易的事反而复杂起来。

做人做事,用兵打仗,商场,官场,情场等遇到的问题,都是知己不知彼。一有变化,预案不足,乱成一团是必然。
杞人忧天没必要,天塌地陷那是自然规律。每天面对的小事,那可要认真对待。做事认真的男女属于稀有资源。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犹难之"?面对任何事情任何问题,都知道不容易,都有克服困难的充分准备。圣人都是这么做的,所以任何时候任何事情的结果好象处理的非常顺利。化腐朽为神奇。圣人其实并不神,是因为毕生用坚持的力量,赢得了多少个不容易,每个细节一丝不苟。聚腋成裘,以小博大。成功自不在话下。
《道德经》第63章准确阐释了"无为"的核心理念。无为不是许多人说的无所谓,是消极理念。大无为是人法自然的生命态度。而老子是提倡我们有为的。老人家从不喊天大的口号,直插人间烟火。他很明白人与生而来的自私,懈怠,隋性。好高骛远,信口开河的男女太多了,人性啊。他反复警示,教诲,提醒我们天下之难难于易,天下之难难于细。做有为的事业过不了这两道关,必将一事无成。
老子还在这一章讲到为人处世的细微,讲到承诺与信用。不敢说话不走心,嘴片子没有把门的,舌头一滚随意期许承诺。得不到兑现的话,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会失去民心,失去朋友。细节决定做人的成败。
学道念经,根本目的是照着镜子修理自己,不断重塑一个新的自我。一个易,一个细,多念吧。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钻钢铁活儿易,钻瓷器活儿难。经常对付这两个字儿,处理好每一件细每一桩易,踏实坦然,一生顺溜。不但不会杞人忧天,还会活的轻松自在。
(待续,第64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