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峰峰这位剪纸达人,
“巧男”剪出云龙飞舞,剪出年味!

作者:吉卫东
不久前,一场大雪让峰峰银装素裹,寒风袭人。一个周日下午,笔者如约来到美雅小区,草坪上有孩童们堆成的雪人,仿佛在迎候笔者的光临。
外边冰天雪地,然而走进明亮又整洁的两居室,屋里却暖意融融。宾主互相寒暄后,笔者落座咂口香茶,瞥见茶几四角压有四只剪纸红蝴蝶,翩翩欲飞。
抬眼就看见明亮的阳台边,放着一张简陋小木桌,上面堆满剪纸工具、图案资料和一叠叠剪纸作品。无论春夏秋冬,他就坐在这里,静心地剪上二三个小时。俭朴的家居陈设,颇有几分断舍离的味道。隐居陋室的这位剪纸艺术家,满头堆雪,一脸谦和、慈祥。说起剪纸,就打开了话匣子。
张圣明,男,1950年出生于峰峰矿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区文化馆特聘剪纸创作员,峰峰老年大学书法老师。他的剪纸技艺最早来自母亲的启蒙。从小耳濡目染,看母亲农闲时,盘腿坐火炕上,用巧手为亲友剪红喜字,过年剪窗花、花鸟虫鱼等纹样。母亲边讲民间故事,“给猴一棵树,给虎一座山”,边手把手教他,怎样把一张红纸折叠、翻转像变魔术一样,剪出各种生肖小动物。高兴时剪个“喜鹊登枝”,剪个吹吹打打的“老鼠娶亲”,剪出盼望富裕生活的聚宝盆和摇钱树,还有滑稽可笑的小人,让哭闹的孩子破涕为笑,给乏味的童年增添些乐趣,也寄托着家人辟祸和祈福的朴素心愿,成为难忘的儿时记忆。
他对剪纸的刮目相看,是退休后2007年在北京一家特教机构做生活管理员时,接触到一些自闭症和孤独症儿童,在残疾老师指导下学习剪纸技艺。既锻炼专注力,手脑并用还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又能换取生活补贴。在这里,他偶然欣赏到一幅十几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剪纸长卷:光各色人物就有八百余人,各种牲畜八十多匹,大小船只近三十艘,商铺楼阁三十多栋,各类桥梁也有近二十座。众多的人物神态栩栩如生,呈现出繁华的景象,真是“致广大,尽精微”。没想到小剪纸居然还能表现恢弘场景和主题,令他叹为观止和心灵震撼,受益匪浅。这打破了他对剪纸的肤浅认识,便从此下决心钻研这门博大精深的技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他慢慢开始痴迷于剪纸艺术,手指常磨出血泡和老茧。他会边剪边哼:“一把剪刀多厉害,能剪龙,能剪凤,剪的老鼠会打洞;能剪鸡,能剪鹅,剪出鲤鱼跃龙门。”剪纸是凝聚心灵的艺术,需要恒心、细心和几分天真。需要一丝不苟的功力,如稍不专心,手一颤,容易剪断一细小处,整个作品就会前功尽弃。在他心里有一条民俗的河在流淌,飘落的纸屑犹如跳跃的音符,回荡在滏阳河柔美的臂弯里……

在阳台前,笔者看他正在创作的龙年剪纸《龙腾盛世》,剪刀随心走,上下翻飞,一条惟妙惟肖的“龙”型剪纸正在跃然纸上。你看!龙鳞层层叠叠和胡须细如发丝,见证着功力。剪刀的尖端犹如春蚕,在红纸上的不断翻转与“蚕食”,随着纸屑似雪花纷纷飘落绕。他把“千剪不断,万剪不乱”挂在嘴边。他用盲剪惊艳了我,龙的威猛气势逐渐从模糊走向清晰,还带有几丝魔幻味。
红纸剪刀巧用心,轻拿慢剪似行云。他以磁州窑梅瓶等器物为“主角”,将剪纸艺术融入磁州窑、响堂山石窟和黑龙洞等风景名胜等文化元素,形成自己的特色。他有心把瓷瓶上龙威猛的传神地展现在剪纸中,极具装饰效果。他借鉴白底黑花瓷器上的鱼藻纹和牡丹纹,

张老师展示出凝聚他心血的代表作品有:《梅瓶瓷韵》、长卷《八仙过海》《太极拳图式》等,哇!我又被眼前的剪纸惊艳了!
当剪纸遇到太极拳,一剪之趣夺天工。他结合习练太极拳调养身心的经历,还拓展剪纸题材。不辞辛苦收集资料、画草图、登门拜访老拳师,请教太极拳教练审核姿势、图稿,反复修改,历时整整一年,他精心创作出杨氏太极拳剪纸版图谱91式,剪刻细致入微,一招一式透出太极拳以柔克刚的神韵,受到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为我区全民健身运动贡献了一份心血。
他说每天三件事:剪纸陶冶情操,书法怡养身心,太极拳强健体魄。实际上,剪纸的阴阳、太极拳的刚柔和书法的形神,三者都融汇对立统一的传统文化精髓。这三大爱好让他受益良多,他老伴羡慕地说:他常年不打针吃药,睡眠质量好,躺下不到三分钟就能安然入睡。
他有时睡觉前还在琢磨新题材,实力是靠作品说话的。二十年磨一“剪”,他被人们称为“巧男”,20年来共潜心创作1000余件剪纸作品。遍尝“苦涩”终有“回甘”,他的众多作品在省、市、区级参展、参赛获得各级奖项。
谈到传承,如今年轻人不愿学这门看似枯燥的手艺,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他担忧这祖辈流传下来的技艺失传。几年来,他就在区老年大学义务办多期剪纸学习班,学员中既有稚气未脱的孩童,也有精神矍铄的老者。他从阴剪、阳剪、圆形、椭圆到线条流畅和毛刺处理等技法,一遍遍示范,培训学员达100多人次。今年秋在区文化馆非遗中心组织下,他举办剪纸体验活动,让小学生及家长领略民间剪纸的独特魅力,纷纷为为他竖起了大拇指。2023年他被授予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传承人。
张老师常扪心自问:我今天是不是又虚度了一天?不辜负每一段岁月,非遗传承不能丢。他说银发族也要一辈子学才行,脑子不用要生锈,艺无止境!
逢年过节,将窗花等剪纸分送亲友、邻居,自己也会有点成就感。他不忘老伴贤内助的默默支持和付出,买菜、做饭、家务活都揽下来,让他专心创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说话间,他拿出新创作的《龙腾盛世》贴在窗户玻璃上,顿时满屋喜庆!谈到剪纸作品《龙腾盛世》,他激动地说:“看如今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炮火连天,老百姓命如草芥。一对比,感到生活在和平安宁的中国,无比幸福!龙年就要来了,我祝愿祖国这条东方巨龙,飞龙在天,龙腾盛世!”
从张老师家出来,我感触很多:银发族虽然离不开柴米油盐,但也要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制作都市头条编辑刘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