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伺母笔记》一文与网友对话
作者:裴育民
《伺母笔记》2月3日在本网站发表后,引起不少读者关注,当日点击量达到7万多人次。不少网友在朋友圈发表评论,我亦逐人给予回复,并将一部分网友评论及我的回复整理成《对话》形式,以企进一步交流。
何彩娥:《伺母笔记》真实感人,让我们看到一个年过古稀的领导干部,在外工作与在家表里如一,对同志对亲人都是一片赤诚之心。当领导和当母亲的儿子都做到了尽职尽责,母亲为有这样的好儿子应感到高兴和骄傲。
回复:母亲到了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儿女们应该挺身而出,照料她的生活,这是人之本能,也是道德法理的要求。社会主张人人友爱,那在家庭首先要爱父母,做到了这一点才有资格去爱人人。
王满院:文字朴实,真情表露,令人感动,催人泪下,这就是情和义,是做人的道理,百善孝为先。作者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愿每一个做人儿女的都应从中受到教育。
回复:只有经历过伺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之后,才能体会到老人晚年生活的艰难,也才能感受到孝敬老人是要付出心力与劳累的。但这又是亲情不能舍弃的行为。
叱干留:读了笔记。深受震撼。作者古稀之人克服困难,伺奉母亲,让人感动,又让人受到教育。
回复:其实也是正常之事,对于未经历的人来说,也许能有一些启示,而对经历过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共同的感受。
袁职田:慈母能活到百岁,除了本身体质因素外,与子女的孝顺绝对有关系,作者已经70多岁,扑下身子,带头伺候母亲,尽一个儿子的责任。这种人品和美德,是一生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我们以作者为榜样,孝行天下,必然诸事皆顺利!
回复:母亲年迈,做儿子的应该尽心尽力照顾好她的生活。以此报答她的养育之恩,这是一种责任,也是做人的本分。她养我小,我养她了,天经地义,人之常情。
邢万川:读罢笔记让我更加动容的是作者那一片真挚的孝心。通过伺母中的思想感受和言行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传统美德课,让人敬佩不已!
回复:伺母虽辛苦,却又义无反顾,无怨无悔,这许就是人的本能,是在回馈生养之恩艰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因为这是对爱的回报。
王福堂:我把《伺母笔记》发到我们家族群里了,让弟妹和孩子们也好好看看,学习如何做尽心尽力的好儿女。我也有伺候老人的体会,身心都很疲惫的辛苦付出,但那又是一种做人的责任。
回复:看来你也有侍奉老人的实践和体会。那种劳累是参与过的人才会有深切感受的。但尽管辛苦,内心的责任感却又让人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因为那是从情感上对父母的真诚奉献!
云霞:百岁老人的背后,肯定有孝顺儿女的付出。孝顺儿女里。肯定有个好的带头人,作者人格高尚,在岗时是好领导,在家是弟妹们的好领班,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回复:你的总结和归纳富有理性思考。家务事有时比公务事更难处理,不是有俗语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吗,好在我的弟妹们都是懂礼数的人,他们品格高尚,比我做的更好。我感谢今世和他们的相遇情分。
潘新泉:孝敬父母天经地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而作者70多岁了,他依然带头值班,照料母亲生活,对自己的要求常常近于苛刻,弟妹咋能不服他?榜样的力量促使着大家齐心协力,让母亲晚年幸福快乐!
回复:老母亲一生受苦受累,把我们拉扯长大成家立业,她却变老了,生活不能自理。这时我们就应该挺身而出,照顾好她的生活,这是人生的轮回转折,是生命的传承接续,做儿女的应该无条件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也是一个人良知的体现。
乐然:拜读《伺母笔记》,深受感动和教育。做人难,做官难,年过古稀,伺候母亲亦难!你为人善良,在岗实干。伺母孝先,值得点赞!
回复:人生在世,事事都难,重要的是如何去看待那些事情。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它,我老在想,假如是我一个人,还不为父母养老了?这样想问题,啥事情都好解决。
尚勇华:认真拜读了笔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亲的挚爱,孝和顺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人感动。
回复:这是50多天伺母的心得感受,是在经历了琐碎生活以及内心寂寞之后的真实体验,但为了照顾好母亲,一切都不是什么困难。
云淡风轻:认真拜读了“伺母”一文,颇受感动。你是一个忠孝两全的领导者,退休后伺奉老人,不仅给你的儿孙树立了榜样,也为年轻人做了榜样,你确实做得好。
回复:退休了,有时间照顾老母亲,这也是我的职责,与弟妹们各分担一些劳累,也是减轻各自负担,目的就是让母亲晚年生活的更好一些!
老圃新枝:看了你伺候母亲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让我很是感动。你的行为难能可贵,真不容易。你的人生,我深切的感受到,处处体现着做人的良知,时刻彰显着道德风范,这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回复:照料母亲生活也是我的本能之事。虽有辛苦,却无怨无悔,这是义务,也是必行之责。生我者父母,母老矣,我当助之。是报恩,也是行孝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是人就不能没有孝敬之心!
李国政:《伺母笔记》是一篇爱老敬老的活教材。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佳作。作者躬身笃行,孝敬百岁母亲,令人敬佩不已。本人所昭示的高尚道德精神,值得人们倡导和效行!
回复:你对这篇作品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对我的一种激励和鼓舞。母亲年迈,需要有人照顾,我们做儿女的本就应该为她尽孝道。虽有劳苦,但母子情结会冰释一切劳顿!
记忆犹新:满含热泪看完了《伺母笔记》,字里行间充满了母子情和浓浓的报恩情怀,有几处细节特受感动,没有对父母的深情厚谊和孝心是做不到这些的,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伺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多艰难。
回复:伺奉卧床老母亲,劳累是必然的,还有难以表述的不雅之词。但那是亲娘,我还怕什么脏与苦?母亲在我小时还不是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养大,现在我凭什么嫌弃她?那是血脉传承的亲娘,我不为她做这一切那不是失去了良知?我的生命都是她给予的,为她排忧解难,是一个儿子的责任。
万民:认真阅读了全文,感人之深,颇有教育。你给所有人传递了百善孝为先的事例。对其中的那幅长联我已收藏。
回复:父母养育了我们,为她养老送终。本是儿女的职责,但有些人忘本了,不尽义务,不履行职责,所以孝道教育和法治强化都得施行。
王平凡:饱含热泪读完了这篇散文,你有资格写这样的文章,你一辈子孝敬老人。年少时为母亲纳鞋底,帮母亲卖鸡蛋。成年后,年年回老家与父母一起过春节。如今古稀之年仍守护老娘床前端水喂饭,你做到了忠孝两全。
回复:你说的对,未经历过伺候卧床老人若真正经历了,才知道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真要说心里话,特辛苦劳累。但那是老娘再苦再累再脏我也会在所不辞。这是责任驱使,也是道德使然,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舍弃老娘。
王平汉:你伺候百岁老母。亲力亲为,细致入微。回到家中能见高堂老娘,谈天说地聊家常,是你的幸福。
回复:是的,我已七旬之人,回家还能喊一声娘,而且有娘答应是我最大的幸福,我还是一个有娘的孩子,娘在哪里,家就在那里,娘去,家就成了故乡!
邹伟光:读了这篇文章让人很感动。其中的不少文字令人感慨,字里行间充满着感恩情怀,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是孝道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更需要这样爱老敬老传统美德教育。年轻人大部分没有这方面经历,也不太懂这些,应好好学习!
回复:现在年轻人忙于创事业,对爱老敬老这方面的常识和理念还比较薄弱,更没有这方面的人生经历。事非经历不知难,人到老时难亦难。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年轻人也应了解这方面的社会常识。
老铁家:作者严于律己,为人正,为子孝,70多岁之身,率先垂范,伺奉老母亲于床前,一篇短文写出了真实的自己,写出了母子情深,写出了对家庭承担,写出了对人生的感悟。字里行间充盈着浓浓的报恩情怀。
回复:母亲一生,饱经岁月风霜,为儿女辛勤劳作,到了晚年,应该得到儿女的呵护。为母亲尽职养老,让她安度晚年,是儿女们应尽的职责,也是爱老敬老的道德体现。
禅心:对母亲的爱渗透在字里行间,为子之孝尽在心田。孝顺,既是要孝还要顺,也是体现在浓浓的亲情里。有你们的爱,老人才能百岁高寿。
回复:孝敬老人是儿女们的义务,作为一个正常的人,不该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操守!
民众:伯母其所以能成为村子里的百岁寿星,除了体质较好、心地善良、性格豁达、作息规律外,与堂哥和堂姐堂妹的精心照顾分不开的,全村子不少老人羡慕,也赢得了左邻右舍的赞美!
回复:父母生养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无论为他们付出了多少辛劳,都报答不完他们的恩德,只有以这样的情怀,才能做到尽心尽力孝敬双亲!
房方:百岁老人的背后,没有儿女的精心照料,是难以走到人生的巅峰。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
回复:孝道不是一句空话,而应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铸就于灵魂里的一种责任与担当!
2024年2月5日
作者简介:裴育民,笔名雨石,陕西省兴平市人。曾先后任县市党政领导职务数十年。退休后,痴情于阅读和写作,《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著有散文随笔集《生命留痕》《岁月散记》《青山依旧》,作品获得“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优秀作家奖”。视写作为晚年的一种生活方式,乐在其中。
【最美中国年•全国作家诗人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483284.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