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深人静的时候
作者:季志林
我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因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
下有过刻骨铭心的经历。
记得我入伍后第一次站岗就是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凌晨3点,睡得正香,我被值勤的战友唤醒,我知道该我换岗了。
我迅速穿戴整齐接过战友手中的枪,他嘱咐我:一小时后给各班的火墙添一次煤,然后再叫醒接岗战友。
我身背半自动步枪全副武装走上哨位,时值冬季,戈壁滩的夜晚,寂静、深沉、苍凉、贼冷,一出门,那“嗖嗖”的寒风毫不客气地直往裤腿里钻,让我不由得打了一个激凌。幸好我身穿皮大衣,头戴皮帽子,脚蹬大头鞋,否则非冻成冰棍不可。
仰望夜空,总觉得戈壁滩的天似乎比家乡的天还高还远,满天繁星不知疲倦似的竞相闪烁,深邃的星空显得异常辽阔,冰凉的星光洒在广袤的戈壁滩上,既让人感到无比的安静,而且带有几分神秘感。
夜岗为流动哨,来回走动着会感到宽松一些。望着满天星斗,突然觉得想家了,此刻,家乡的亲人们肯定都进入了梦乡,他们知道远在边关的我正在站岗么?想到这里,不由得产生了一股神圣感:我们在保家卫国啊!当时的国际形势十分复杂,美苏两霸亡我之心不死,前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我们岂能有半点麻痺大意!虽然戈壁滩几百里没有人烟,万一遇上敌人的空降部队呢?于是更加振作精神,睁大眼睛,生怕放过一丝一毫的动静。
过了一小会儿,我想起了战友的嘱咐,该给火炉加煤了。戈壁滩太冷,部队靠烧火墙取暖,如果不及时添煤,火墙的温度就上不去,战友们可能会冻得当“团长”。于是我挨着给各班火墙加煤,火墙就在窗户外边,隔着窗户,战友们在梦中咬牙放屁说胡话都听的清清楚楚,我一边添煤捅火一边独自念叨:战友们啊!大伙儿安安稳稳的睡吧,我保证把火墙烧得热热乎乎的。
从这一夜开始,我懂得了军人的使命和责任!
后来我成了一名基层连队干部,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必须查岗查铺,看看大家睡好没有,给那些睡觉不老实的战士掖好被子,尤其是冬天,别让他们感冒了。
我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和战友促膝谈心,也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提着马灯到军事专用铁路巡道,当然,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是学习的好时机,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多读点书可以充实自己,久而久之,便有了夜读的习惯,不看书不动笔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睡不踏实。
夜深人静的时候对于常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而对于当兵的人来说则大不相同,夜深人静的时候往往也是想家的时候。远离家乡久別父母岂能不想?所以,我也可能在这个时候写封家信,报个平安,问父母好,总觉得有一肚子话要对亲人们说。即使不写信,躺在床上,对家乡的记忆如同过电影一样浮现在脑海之中,那都是十分甜蜜的记忆。每个夜晚,我和我的战友们都是伴随着对家久的深深思念进入梦乡的。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写道:“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是七绝圣手,其边塞诗充分体现了古代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因而脍炙人口传颂至今。与古人比,我们和家乡的通信联系要方便许多,但是,我们对家乡的思念岂是一封家书能替代的?所以,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的心自然就和家乡连在了一起。
屈指算来,我离开部队己经二十六年了。火热的军营是我的第二故乡,是培养我成长的摇篮。如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不用再想念家乡了,反倒是日夜回想昔日的军营生活,回味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怀念曾经同甘共苦的战友,更忘不了那条令我牵肠挂肚的军事专用铁路!
人生如白驹过溪,世事多起伏变幻,尽管我会逐渐老去,但是我必将更加珍惜夜深人静的时候!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最美中国年•全国作家诗人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483284.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