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心潮澎拜
左显成(四川)
今年都江堰暖冬天,可不知,风向逆转,偏偏在这时段下雪了。过去一两天,只是在灵岩山、玉垒山有雪,当然岷山、青城山、赵公山、还有光光山,积雪要厚一些。这次下雪不打紧,气温逐渐降低,下雪从山上降到都江堰市区。房顶上积着约有五六厘米的雪,树叶上也有雪了,白雪世界,在都江堰这个地方,成为了盛情之物,大自然送给都江堰厚礼。
几年或十年才有一次下雪,这不能和东北,新疆、阿坝州相比,雪皑皑,有的山峰周年不融化的雪,他们见惯不鲜了,特别寒冷的漠河,零下五十度,积雪很厚,零下五十三度,边防战士还在执勤,人也成为冰棍,如此的坚强,我们有多少人知道,和平是人民解放军保卫下塑造成的。在新疆今年雪达三米多厚,这真是天下奇迹。当然了,人员出没很少,天寒地冻,在室外生存是很难的。却与那么一群人,也爱天寒地冻活跃生活,滑雪运动,用狗拉雪橇,走街串户,冰上滑冰,冰球运动,雪雕和冰雕,哈尔滨冰雪世界代表,冰灯一有尽有。活跃在冰雪世界中。但在都江堰,就不同了,一般零下一二度,超过零下三度的很难见。
昨天晚上,我走去散步,手中拿着雨伞,大雪飘飘,雪花在天空飘浮,缓缓地落到地面上,雪就变成水了,消失在混凝土的路面和泥土中。空中低温,地面温度比较高,人们在走路,有的撑着伞,有的光着头走,仍是风雪飘飘,不时向东,不时朝西,东西南北都有飘到地面的雪,雪姑娘不意的飞走不见了。但到了晚上,气温逐渐降低,雪姑娘悄悄的又回来了,向人们打招呼:“我回来啦!”“在树上、在草地里、田野里,给你们惊喜,哈哈!!!你们来关注我,嘻嘻。”
清脆有力,给人们诱惑蛮大的。不论是男女老少,都在这一激情中,去找那一片快乐,找到积雪的地方。
一月二十四日早晨,我们吃了早饭,我告诉妻子,我准备去都江堰看雪,与雪姑娘相会,可她不乐意,天气这样寒冷,我不出去,要去你出去。接着十三岁多的孙儿,他说:“我要去看雪,我们两人一路去。我要去玩雪。”
我们整装出发,从顶层楼到了我们城北苑院子内,院子内一派北国风光,很难得一见,雪姑娘在召唤孙儿,孙儿兴奋,无语言表,爬上小树上,和雪姑娘亲吻,你在树叶上,我也把你请下来和我一起玩。雪姑娘怎么也情愿,低声的说:“你这小哥哥,我和你玩,不要把弄来不见了,你就和我没有玩的了”。
孙儿说:“我会护着你,逗你玩,我喜欢你,哈哈。”
不时在这里弄点雪,那里弄点雪,童趣不减,玩得是那样投入,我叫他照张照片,他都有点不乐意,我还要和雪姑娘玩。
白雪世界,是那样吸引人,我们不放过这次机会,再三催足,他还是留下小小院子雪景照片。我给他照了几张,我也喊他给我照,他咔嚓照了几张,接着发给他的同学,同学看了,他们好是羡慕他,有机会玩雪,我们还在读书耕耘。
毕竟院子太小,房顶上的雪,只能在我们家顶层楼才能见着,在地面上根本看不见,太扫兴了。我们想到外面看雪,去看都江堰区域内的雪,白茫茫的世界,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我们走到大门,在桥上看了一下畔溪沟,我们屋檐下雪景,绿色树上白茫茫一片,改变过去的冬季装俗,魔术一样变幻,吸引我们的眼球。我们的目的,不是这一片,要看更为广阔视野,我们向后门走去。
刚一出后门,我们碰上了一层楼住的周孃,我孙儿和她的孙儿同岁,因为他去补课,今天没有时间去看雪景。周孃正等五金铺子刘孃。刘孃在天寒地冻,早晨吃了饭,又回到被窝里保暖。周孃喊她:“刘孃,走去看雪景!”刘孃说:“好!我去!”
她刚从被窝里爬出来,她们两人在一起走过来。
周孃手里提着一个布厚的口袋,准备去买菜,一只手打着花伞,她们两人在一起正想去街上看雪景,在东风菜市场买菜回家,做中午饭。
我和孙儿出现,我说:“今天难得一见的雪景,我们沿着观景路看雪景,比城里好得多,有灵岩山,多么好的景色啊”。
不约而同的沿着观景路朝二王庙方向走去,抬眼一看,白茫茫世界,视如北国风光,雪姑娘在向我们招手,处处动人的美景吸引我们的眼球,特别是五十来岁刘孃特别兴奋,看见道路花台上被修剪过圆形灌木树上的积雪比较厚,刘孃不约而同和我孙儿,两人对面用双手去触摸雪姑娘,显得那样开心,用手开始堆积雪人,欢声笑语,感动我们。
不一会儿,雪人堆成了,孙儿堆雪姑娘说:“再见了!我会找你玩得的”!
由此,我们走在公路上,刘孃说:“出来看雪真的感觉很好,走起路来,就觉得不冷了,如果还在家里呀,我还会在床上蹲着,还是周孃来喊我,不知怎样的,我这人总是被动的,只要他们喊我,我才会陪他们一起散步,今天看雪也一样。”
周孃说:“我们看雪景,往那里去呀!”
刘孃说:“唉,我们到二王庙上面去看雪景。”
孙儿说:“这条路通二王庙,我们上去就行!”
我们到了畔溪沟公路桥,桥与畔溪沟连接处有一个三角地,地理有海棠花开了,白色雪姑娘基本上全覆盖了,只见树枝几乎全都是雪,过往人员,不管男女都在这里照相,沟里两旁雪覆盖,背景灵岩山,雪景迷人,照张照片好留念。我们几乎都各留影了。
这是来到山岔路口,要做出选择,沿着公路走,还沿着畔溪沟进村小道路,我接着说:“沿着沟道路走可以看风光,体验美景,也可以到二王庙,比走公路好。”
人们都有一双眼睛,相比较,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沿沟而上。村庄道路也通汽车,不时也有车辆来往,走几步也要让车通行,有一段道路非常特别,树枝几乎全遮住,成一段隧道似的,看起很壮观,但见不了雪迹,雪姑娘关注很少,没有留影我们就通过了。
我们沿着道路而行直上,到了一家农舍,右边一条路上竹林寺,左边路到二王庙,与都江堰市经二王庙后山公路到虹口和龙池的道路,恰巧有何人行道到二王庙路口,我们没有选择人行道,沿着公路转弯上二王庙。
正走到上灵岩寺路口,交警执勤人员在这里执勤,有四五个人,还有路牌公示:“路滑车辆禁止上灵岩寺”。
我们没有管这些,我们徒步走,仅有周孃打伞提包,我们三位空手,刘孃说:“上次,我们到灵岩寺,出了一身大汗,今天我们上灵岩寺,走路很暖和,很值得。”
我们就漫步在一片雪景道路上,公路上没有雪,两边地上,树上都是雪。雪姑娘光顾,显得灵岩山更美了。
我们漫步,不约而同人们,带着小孩老人漫步在这条公路上,但两遍路边雪姑娘,那么使人光顾,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用与雪姑娘亲热,戴着手套或光手去碰碰雪姑娘。有的带着玩雪塑料小桶,塑料铲子,以及玩雪塑料夹子,也有一个夹子可以立即将雪做成鸭子,好像是手捏成的,雪夹子做出来雪鸭子非常可爱。塑料铲将雪装在塑料桶内,好在公路边空地堆雪人;更有甚者,专门给孩子买了坐的滑雪撬。
我们四个人,与同伴一起,踏着矫健的步伐,不时也到路边玩雪,中爱和雪姑娘在一起,特别是公路边栏杆上,厚厚的雪,吸引孙儿和刘孃,不时用手触摸以下雪姑娘的感觉。孙子有时也用小树枝条,在栏杆上沿栏杆面上滑行,找到了和雪姑娘玩耍乐趣。
玩雪球,堆雪人,使人们最喜欢做的事。慢慢游行,看见树枝雪,有的人在路边走,空地有树地方玩雪,几个男女在一起,突然用脚蹬一下树干,那雪姑娘,仙女散花,打上人身上,那种快感,非常开心,满脸的笑容绽放。
这时,周孃提出,时间在十点钟了,他们还有任务,到菜市场买菜回家做中午放,她和刘孃告辞下山了,而我和孙儿,觉得还没有玩够雪,向上灵岩寺观光雪景。
我们又同其他上灵岩寺人们,边走边观察风光。值得注意的事,棕树上堆积的雪各有形态,雪姑娘的舞姿多彩,利用自己生长特点,树叶参差,北极雪压托起,有的连在一块,地上是湿润地,有的分离,有时辨别不出它是棕树。
道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带着小孩,可以这样说,一路走来,一路都在玩雪,好像对雪姑娘的眷恋,难舍难分。孙子就利用自己剪的短木棍,在公路外边沿栏杆上,滑动走路,看见雪花飘落。但公路上没有积雪,人们走进树林和草地,那里堆积五到十厘米厚的雪。我们在走向灵岩时的一个弯道选择小路直上,没有沿着公路走,有家人在雪地玩雪,有父亲母亲,也有孩子一共五人,孩子在十一二岁,正好我们爷孙两也上到这个台地,他们正在打雪仗。我们孙子到了,他们父亲说,你们小孩可以分成两组,无形当中,我的孙子也在其中,这时男女小孩齐开战,顿时雪球天上飞,却打着人的很少,玩一会儿,人感疲倦,打雪仗就停止了。我们的目标是向灵岩寺进军,我们漫步直上,回过头一看,在弯道捷路第一台阶上,又积聚了一伙人,他们热情奔放,男女老少,又开始打雪仗,四季花儿开,欢笑声,雪球挥舞交织在一起,欢乐同在。我们用手机录下了这一瞬间。
前行是我们目的,我和孙儿继续爬上公路,这时里灵岩寺越来越近了,公路上有融化积雪,道路也有冰碴子,我们为了快速到达灵岩寺,又走小路,没有沿着公路弯道走,这条路走的人比较多,雪不是很厚,看得见小路,有石板上根本没有雪,但有一点滑,只要小心,漫步不会摔跤绊跟斗。现在玩雪变少了,看雪的多了起来,道路上也有积雪,逐渐的变厚,竹林被雪压弯了腰,有很多人留影,最后我们到了灵岩寺停车场,进车道路被栏杆当阻,车场内积着厚厚的雪,场内仅停了一辆小汽车,有人在这里走动,一个两个男女孩子在沿停车场外边沿看山下的雪,手里拿着小树枝,这时孙儿也想找一根树枝玩,好用它在地上玩雪。这时雪姑娘关顾的地方,无所不在,天空也飘着小雪花,能见度在一二十米左右,我们穿过停车场,再往山坡灵岩寺街道走,街道建在斜坡上,仅有一条街道,两边房屋商店,主要是饮食茶楼,石梯上全是厚厚的雪,屋盖屋檐上吊着有二三十厘米长的淩条,有一二厘米粗,孙子好奇总想去取凌条,但屋檐很高够不着,只能望而声叹。
我们不时在往上爬,阶梯雪厚厚,踩着哗哗的响。有的店铺开着的,伴山隐炉茶舍,还有其他茶社,供烤火热茶,我们只是玩,只有沿着台阶上看雪,越往灵岩寺,能见度越低,我们爬到街道顶端的台地停车场,车场里停了一辆白色小车,雪覆盖车顶,车盖。近在尺尺的灵岩寺,也看不见他的身影,天空全是雾霾一样,就好像灵岩寺黑风洞刮出来妖风,迷雾天极,就连灵岩寺书院也没有见影子,我们孙儿双手捧上雪,面带笑容,感觉美滋滋的,显得那样天真。
这时已经到十一点了,孙子奶奶突然打电话来了,我接到电话告诉她,我们在灵岩寺街道山上最后一个台阶上,正准备下山。她问我们,回不回家吃午饭,我们回答,回家吃午饭。我们挂断电话,就准备下山。
雪的美景,雪姑娘最眷顾的是四川的高山,天寒地冻。四川雪域在高原,平原山丘很少下雪,这种喜爱雪的场景,才有自在的跑在有雪的地方观顾。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的确是这样,在这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地方,最注意就是摔跤绊跟斗。孙子总想找一根小木棍,在这刚建成灵岩寺街道十多年地方,找到树枝很难。左找右寻,他终于找到一根,但很脆弱,轻轻一杵就折断了。
我们在台地第二条石台阶下山,这里走的人就更少,阶梯上的雪有十几厘米厚,房檐上的淩条约有三十厘米长,看见了可望不可即,只有留着悬念,留着遗憾往下走。山上所建筑路径,街道总是迂回,不自然穿到一个平地,这里搭着篷房卖小吃的,女老板娘生着炉火,准备做零食,雾气弥漫,天色灰灰,显得非常小,仅有她一人,冷冷清清,没有生气。孙子说:“我的肚子有点饿了”。
我告诉他说:“这里没有啥子吃的,你都十三岁多了,你忍一忍,我们回家去吃,你奶奶正在等我们回家吃饭。”
孙子很理解,也知道这是比较正常,就了卖小吃的,冬天游客本身就很少,关顾吃零食也很少,没有一个人关顾她的生意。我们没有停步,踏着积雪又回到正街道的石台阶下山。
看雪观雪,在返回的路灵岩寺石台阶路上,孙子眼睛不停在观察屋檐上的凌条,也在看低洼处有无凌条的存在,终于在一个街檐下的滴水地方发现了几根凌条,他用手把它摘下两三根拿在手上玩,我用手机摄影下了这一瞬间。
我们走在下一个下台阶右边,一个小姑娘十来岁,正拿着做鸭子塑料夹子,在石桌子上摆放两排她亲自做的雪鸭子,她还说:“你喜欢可以拿走,这里雪很多,我可以再做。”
我们只是看一看,照下这里情景,我们就离开了,我们下到最后台阶,正遇上了上灵岩寺街道人群,有三十人左右,正在拍集体照。我们走下去没有影响他们。他们很快摄影完,我们到了最后台阶的停车场。由此我们沿路返回。
回家的路上也快到十二点了,这时我们没有沿着公路弯路走,而是在有人上来的小道走,他们为了摄影雪景,在小路平地雪积得比较厚,所以他们也没有选择沿着公路走。我们经过几段捷路,路道有积雪,湿淋淋石头上路滑,我和孙子都摔过两跤。公路的弯道减少了,我们也走公路上,公路上的情景,我们遇到一群男女,有的手上抱着雪团,特别有一个女的四十多岁,手中抱着雪人,把它带回家,随行的人同事在录像,我告知她,你要把抱着雪人走的录下来,她告诉我,我已经录过了。
我和孙子一直走到上二王庙与到灵岩寺交叉口,警察执勤仍然进行,这时孙孙奶奶又打电话,问你们到了哪里了;我们说,我们到了上二王庙的道路上,很快就回家了。挂断电话,沿着到都江堰方向公路走回家。上灵岩寺人仍然有,带着孩子,拿着玩雪用具,漫步在上灵岩寺的道路上,而我们朝着都江堰外北街四零八号走,到家都下午两点钟了。
2024年2月7日星期三都江堰。
作者:![IMG_20240124_112740[1]](https://img.zdwx.com/templates/default/images/defaultblack.jpg)
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和《花蕊夫人》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我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通联:都江堰市外北街408号, 邮编:611830. 电话18200569415,电话微信。QQ号5935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