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婶子,我一定好好学习,等我大学毕业后就业,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说话的是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他中等个,面部黝黑,眼神中透露着坚强,面对眼前送他求学远行的这位70多岁的农村妇女,坚定的神情充满了无限感激……这感人的一幕发生在深泽县赵八镇西大陈村,年轻小伙是一位刚刚参加完高考被南京铁路职业学院录取的学生李森杨,这位农村妇女是养育他成人的本家婶子白国江。
出生于2004年5月的李森杨,自幼家境贫寒,由于父亲年龄大,母亲智障,从小森杨出生那天起,婶子白国江就担负起了养育他的重任。森杨出生在医院期间,白国江担心智障的森杨妈照顾不了孩子,日夜守护在森杨母子身边,端水送饭、陪床陪诊,一直照顾到他们母子平安出院。出院回家后,白国江的生活多了一份重担也多了一份责任,她深知小森杨在这样的家庭中不利于成长,母亲智障,单单父亲是无法照料他们母子的,于是她和森杨姑姑商议承担起照顾森杨的义务。善良的婶子对森杨视如己出,未出满月的小森杨因吃不上母乳,白国江省吃俭用给他买奶粉喂养。孩子没有穿的、用的,白国江就给他做衣服、小棉被、隔尿垫子,等到孩子睡着后,她放弃休息时间,争分夺秒的裁剪尿布备用。

森杨五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婶子更成了森杨母子的依靠。智障的母亲虽然在生活上照顾不了森杨,但骨子里与生具有的母爱始终围绕着森杨,有一次小森杨吃坏东西拉肚子,正好赶上婶子白国江过去,当她看见这种情况,立即决定抱着森杨去医院看医生,但智障的妈妈错误的理解为她会把孩子抱走不送回来,本能的将森杨紧紧抱在怀里不撒手,还用手挡住森杨的眼睛,生怕吓到孩子。白国江急得苦口婆心的给智障的母亲解释,孩子病了得去看,耽误着会把孩子的病情延误,不是抢走孩子。在婶子的不懈坚持下,森阳的母亲终于松手,小森杨的病得到了及时救治。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森杨在婶子的关爱呵护中渐渐长大,眼看到了上学的年纪,婶子白国江开始为小森杨上学的事奔波,她带上户口本、身份证,到村小学为森杨报名,给森杨买最喜欢的“奥特曼”漫画书包和学习用品,换上干净漂亮的衣服,送森杨踏入学校的大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婶子白国江的精心照料下,小学毕业后,小森杨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初中,然而这个时候也正是少年叛逆期,初二时,森杨成绩不稳,脾气越来越倔,为了森杨的身心健康,白国江几次到学校和班主任、校领导沟通,讲述森杨的坎坷生活经历,希望老师在各方面多教导孩子。白国江担心森杨会因为家庭的贫困导致自闭,经常教育他做人要踏实,做事要有诚信。俗话说:人穷志不穷!在婶子白国江的正确教育下,森杨逐步走向正轨,奖状也逐渐多起来。每当放学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外,就主动帮婶子做家务,跟着婶子学做饭,给妈妈洗头、煮饺子,看着森杨一天天长大又懂事,白国江才塌下心来。

初中学习紧张花费也多,她总是想法设法让森杨吃饱穿暖,当即之下还变卖家里的粮食给森杨交学费。作为婶子虽然生活节俭把贴补都给森杨,但日子过的还是紧巴,无奈之下,他求助于县里的公益团队,在公益团队的帮助下,婶子照顾小森杨的事迹被河北广播电视台报道并广泛传播,呼吁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帮助小森杨。而每当收到爱心人士的救助款和救助物品,白国江都会一笔笔记在小本子上,她想让森杨得到帮助的同时也懂得感恩。
从出生落地到嘤嘤学语,从囊中襁褓到蹒跚学步,时隔20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那辆曾送森杨上学放学的破旧脚蹬三轮车见证了婶子白国江对他全部的爱。小森杨的每一滴成长都倾注着婶子白国江的心血,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婶子的操持,更离不开婶子一路无私的陪伴、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育。白国江由衷地说:“别的家长能做到的,我当婶子的只能做的更好,不能让森杨像没有妈的草,放任的成长。”婶子的爱让森杨在成长的道路上坚定了信心,婶子的每一句悉心教导都鼓励着森扬努力勤奋、不自卑、不退缩、拼搏向前。而今,在婶子白国江的精心照料下森杨已长成一米八的壮小伙,步入大学校门,而养育他的婶子却老了,但70多岁的白国江对森杨的爱丝毫没有减少,他把这份爱心传递给了儿子和侄子,让他们接过手中的爱心接力棒,延续对森杨以及森杨智障的妈妈进行照料,把社会各界对森杨的救助款也详细的交代给儿子和侄子,让他们根据森杨的需要合理安排。森杨开学前,婶子已经为他积攒了10万多的学费备用。“能把森杨拉扯成人,我也就能歇心了。森杨上大学了,让他安心读书,他妈我们也照看着,不让他有后顾之忧。

”古有嫂娘养包拯,今有婶亲育侄郎!白国江是朴实的,她的大爱不仅仅让森杨成人更让他成才。森杨是幸运的,但这幸运正是善良的婶子无私付出的写照。白国江,这位黝黑瘦小的农家妇女,用柔弱的双肩托起一片希望,她的大爱将会在森杨心中生根、发芽、成长,更会感染激励着子孙后代去传承、扩散!

作者:翟海静 ,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人,从事卫生健康宣传工作多年,喜欢摄影、文学、文艺,热爱参与社会公益。怀一颗火热的心为爱助力,愿社会给予老幼病残和弱势人群更多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