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领跑,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从肩挑背扛到一键启停,从北移创业到智能矿井,毛乌素沙漠上一座新生企业拔地而起。科技兴企,潮平岸阔风正扬帆。从“人控”到“数控”的改造升级,从“自动”到“智能”的提速前进,十余载春华秋实,今朝骏业日新。在广袤无垠的毛乌素沙漠上,气象万千的创造和改变,凝聚着一点一点力量的攒动,铺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智慧画卷。挂图作战,擘画智慧矿山新图景如何起好步、开好头?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搭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巨轮,革故鼎新,开启高质量发展之路?

“创建智慧煤矿、打造世界一流煤炭企业”——从建设之初就秉承“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运作”建设理念的小保当矿业公司,早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前路孤独,慢进则退,回顾2017年矿井加速建设阶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征说:“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从没有想过找退路。”没有同类行业借鉴,那就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没有历史经验积淀,那就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围绕顶层设计,公司在全矿进行了整体数据的规划落实,提出了“三大平台、两个中心、56个子系统”的总体规划,建成了集千兆安全环网、千兆工业控制通讯环网、万兆视频环网为一体的工业网络传输平台,搭建起“安全生产运营管控平台”,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控制中心、生产辅助控制中心、安全保障控制中心等系统集成的“一张图”管理脉络,迈出了智能化建设步履坚实的第一步。

从确定方向到多方调研,从大兴建设到开航引路,目之所及,是一座“生产集约化、智能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的安全高效智能矿井。荒芜沙漠上逐步摸索的小保当矿业公司,于风劲潮涌中踽踽前行,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安、减员提效的创新智能发展之路。创新引擎,驱动矿山建设加速度点击鼠标采煤,智能机器掘进,如今的煤矿工人早已摘掉“黑帽子”,穿上“智能衣”。“这些‘高科技’设备,解放了采煤工人的双手。”综采队队长王晓鹏感慨道,“减人、提效、助安,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一个关键变量。”

在全国首个国产中厚煤层450米超长综采工作面的生产现场,工作人员通过200余个高清摄像头采集和远距离数据传输技术,实时观测工作面的运行情况。煤机司机动动手指启动采煤机,每割一刀就有2300吨煤落入刮板运输机。该高度智能化超长综采工作面目前已实现单班7人的少人化开采和常态化运行,更是于10月末创下了日产原煤5.2万吨的历史纪录。

全国首套护盾式智能掘进机器人是公司的又一大“名片”。集掘、支、锚、通风、除尘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掘进机器人,可实现定位导航、自动截割、远程控制,地面与井下全系统虚拟测控和一键启停,成功破解了该矿巷道夹矸与片帮共存的掘进难题,并以月进尺1052米的好成绩受到中煤协会的贺信表彰。创新不仅给予了生产体系以活力,更赋予了管理体系以生命。公司锚定民心“焦点”,与华为公司签订智慧园区建设战略协议,按照一个数据底座、一个智慧园区平台、7大子系统34个功能点、4个智慧应用进行建设,建成智慧餐厅、存取一体化货柜、健康小屋、无人超市等多个智慧应用场景,打造园区可视化、管理精细化、工作便利化和生活幸福化的发展新格局。智慧赋能,开创企业发展智时代新格局。
现在的小保当矿业公司,巡检机器人对井下水泵房、变电所进行24小时智能巡检,实现无人值守;无人叉车、重载AGV、四向穿梭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沿着既定路线载货卸货,实现尺寸、重量各异的货物分类存储自动搬运;智能火车装车站溜煤槽自动调整角度,煤块精准均匀铺装,实现高效装载,装满一节车厢40秒、装满一列火车仅需40分钟……

摒弃新故相推的改弦易辙,跳出人云亦云的亦步亦趋,公司终是尝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硕果。
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级智慧型矿井建设项目”,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煤炭工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项目”;被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陕西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全国首套高度智能化超长工作面“一面一人一千万吨”目标日趋实现;主导编制的《煤矿巷道掘进机器人系统》团体标准发布实施;井下全工况、长距离5G+无人驾驶进入工业性试验阶段。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自立自强的小保当人一直在开创属于自己的智能时代,扎实走好推进“智能矿井、智慧园区”建设的每一个步伐。
“不怕眼前落后,就怕眼光落后。”在坚定走数字经济和传统能源经济高度融合的发展之路上,小保当矿业公司所砥砺的正是这样的风物长宜放眼量。(文/图:雷添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