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山河无恙,赴春暖花开
文/彭根林
还有三天就是龙年的新春佳节,可突如其来的冻雨大雪,就这样铺天盖地的席卷江城。游子回家的路放慢了脚步,高速封闭,铁路滞留,一票难求,返程之苦,超乎想象。年老体弱者毫无怨言自觉的窝在家里,不敢越雷池半步,从电视里看到医院里摔伤骨折病人已经人满为患,马路上车辆像蚂蚁班爬行,险象环生,车祸频出……天也、道也、自然,谁也无法改变。
小门不出、大门不迈,还是在沉思中领略文化的魅力,我听到1800年前的罗马皇帝哲学家奥勒留的声音从远方传来。“人只可在一件事上取得快乐与安息一一行善又行善。”仿佛听见文化大师梁实秋对着我的耳朵轻轻地说。“适应你命中注定的环境,爱你命中注定要遭遇的人,而且是真心去爱!”我默默地很虔诚的接受一切。
闲赋间又重读《沉思录》,是源于我的人生原则和做人的准则:做个好人,“要做个思想决不背离有理性的人和一个良好公民应有的模样”。《沉思录》给我带来的三件东西就是:情怀,胸怀,气质。奥勒留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世界:“对人行善,容忍别人,克制自己。”而《沉思录》再三强调自律与朴素的生活状态,我想这不仅仅是奥勒留所倡导的,也是人们所追求的。《沉思录》教导我要做个好人,并且还教我如何去做个好人。奥勒留给我们指出做好人的途径是:“我是想有利于人群而做事。”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在文化殿堂里吮吸,在诗词歌赋中徜徉,也常常被人称作“文化学者,文化大咖”,经过人生的风光与风雨,经过人生得意与磨砺,我才真正体味到文化人应该具备的素养: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善,是人性中所蕴藏的一种最柔软,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怀。《沉思录》中有这样一句话,“单纯而良善的人,就好像是身上带着一种味道,一经走近他的邻人无法不嗅到”,我中风17年,左半身不遂,长期参加各种社会文化圈子里的活动。时常会被人问多大呀,中风几年了呀?我都毫无遮掩的如实告知,他们会笑着说:“一点都看不出来,脸色红润又光滑,比实际年龄小多了!”俗话说“相由心生”,人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我想这就是《沉思录》带给我的: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有一张年轻的脸和永远自信的笑。秦穆公有次出行,丢失了心爱的骏马。原来骏马已被人宰杀,300多名当地人正在吃马肉。穆公往那里一站,说:“你们吃的是我的骏马!”众人皆惧而起,穆公说:“我听说,吃了骏马的肉,如果不喝酒,会伤人。”于是,就赐酒给他们喝,并赦免了他们。
三年后,晋国攻打秦穆公,将他围困。往昔吃过马肉者,相互转告说“我们应当以死报答吃马喝酒之恩矣!”于是,众人皆拥戈争死,秦穆公不仅得以解困,反而抓获晋惠公得胜以归。
这就说明,积德之人,必有后福。行善不止,必遇贵人。一位君王善德可以操之于掌心,只因一匹良马,被三百乡野救出,其实这就是平时行善积德的结果。
《沉思录》让我穿越时空,与千百年前先知先觉的圣贤奥勒留进行了一场心灵对话,我从“向内看,善的源泉是内在的!”开始修炼,经历“努力过一个好人的生活,对于宇宙整体划分出来给自己的那一份欣然接受”的过程,拥抱清风明月,静看花开花落,与心仪的人相爱,同有缘人相守,用自己的善与他人和谐相处,因为我坚信奥勒留的千年哲语“我们是为了和谐相处而生”。不管如何艰难,我们也应该坚持善良,不管多么孤独,也要坚守人格的高尚。
万物复甦,姹紫嫣红的春季即将开启;鸟语花香,绿肥红瘦悄然临近;待山河无恙,赴春暖花开。🌸 
水龙吟(柳永体)
《癸卯腊尽大雪》
玉龙喷雪千山。乱,寒威峭如毡。长。风云万里、琼瑶满地,银河漫。老。岁暮天涯,故人相见,情怀先。想。对西楼明月,夜深清影,还疑是、江边。莫。
酒醒灯残烟。恨,空费梦绕关燕。此。谁知他也,飘零客子、几时眠。待。更倚高望,孤鸿去处,有斜阑。看。数归期未稳,东篱黄菊、已开繁。忆。

2024年2月6日作于江城武汉

作者简介:彭根林,出生1961年2月,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长期在企业机关从事党政教宣工作,退休后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导,同时撰写诗歌,散文等,不同文化载体均有作品发表,坊间称其为身有奇才,作家,诗人。现被不同文化社团聘请为顾问,导师,会长,艺术总监等。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于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