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拒绝而没有拒绝
张玉庭
爱情从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成功的爱总是双向的,就好象一句挺美丽的诗:一个思念加上一个思念,合起来才是十五的月亮。
自然,爱情不是一厢情愿,如果无意接受爱,就理应及时明确地表示拒绝,这不仅不是冷漠,而且恰恰意味对对方对自已的负责。
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其一。一个女学生爱上了教逻辑学的男老师,那男教师的课极具说服力,论证合理,表述严密--她想试试她能不能成功,有没有希望,就用化名写了封信给老师,并在信中出了个题目让老师证明一下,这个题目是:“我爱上了你。请用逻辑证明,你也会爱上我。”
聪明的男老师不打算响应她,更不打算让她难堪,于是证道:
能够爱别人的人,是好人。
对于你来说,我是别人。
你能够爱别人,说明你是好人。
好人,人人都爱。
这个“人人”也包括我。
所以,我也爱你。
而女学生一但读懂了这道证明题,发现聪明的老师已将她所说的情爱的“爱”巧妙换成了广义上的“爱”, 猜到了老师的态度,也就偃旗息鼓不再进攻。自然,这故事也告诉我们,美丽的拒绝很明亮,它温暖而且甜美--像春风,像阳光,像诗,像画。
其二。某国有个极善良的音乐家,他发现前来求学的三位女孩子中有一个根本就不适合学音乐,意欲劝她改行,但又怕直陈其事会伤害她的自尊心, 就在与她谈心时委婉地提醒了一句:“您很聪明,当新娘子肯定呱呱叫!”注意:在那个国家,这句温暖的话有两个含义:一是“你干这个不行,干其它却呱呱叫。”一是“我在向您求婚。”音乐家原本以为,女孩儿听了会恍然梦醒的,不料那女孩子却按第二种理解红着脸回了一句:“那么,我非常愿意嫁给您。”音乐家听了,顿时无言以对,他深怕他的拒绝会使女孩子伤心,也就答应了她并且娶了她。而后来的事实也就使他深感进退两难:女孩子对音乐的浅薄理解使他很难忍受,但女孩子的善良又使他难以启齿提及“分手”--就好象“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弃之则意味着对她的残忍,留之则意味着对自已的残忍,音乐家无奈,苦苦地“坚持”了两年后,还是与她分手了。自然,这故事也说明,仅仅因为“善良”而接受了“爱”,其实不是聪明而是糊涂,于人不公,于已不幸。
既然如此,既然“爱情比任何公式都复杂”,那么,当您遭遇了“爱”并无意响应时,请明确地巧妙地温暖地说上一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