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南冶庄头村东南头‘风水’好,你看那一片儿,有十几个八九十岁的老人又健康又享福,精气神十足!”“谁不说里,尤其咱村老会计王国英王叔,人实在,脾气好,照顾的爹娘无微不至,是咱们村出了名的大孝子,俺们这些年轻人都佩服,真是俺们学习的榜样!”午后的阳光和煦明媚,茶余饭后的几个村民们在村南大坑旁边闲坐唠嗑说起了村风家风,评论的头头是道。其实他们说得一点都不错,这一片儿确实有很多长寿老人,但这跟玄学可扯不上什么关系,而是这些老人除了自身带着长寿基因外,更是因为子女的孝顺使得他们得以健康长寿。人们口中评论的王国英,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曾在村委会担任会计多年,是全村出了名的大好人,除了工作上认真,他的孝道更值得学习和敬仰!
出生于1952年的王国英,自幼家境贫寒,家中兄弟姐妹多,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特殊年代,一家人的温饱都是问题,穿的衣服更是补丁缀补丁,家庭人员虽然多,但一家人十分和谐团结,父母的谆谆教导和对爷爷奶奶的孝道让王国英和兄弟姐妹们有目共睹,孝道这颗种子深深埋在王国英心里。儿时的王国英学习优秀,回家后除了先完成作业,就是帮父母做家务,砍柴、喂猪、压井打水,性格内向的他言语不多,但满眼都是活,从小就成为父母的一个好帮手。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过去多年,王国英也人到中年,随着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父母也不约而同的变老。王国英的父母在村南单独住一个小院,小院虽不大,但在王国英的整理下,小院收拾的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每到春天,他都在院里种上各式各样的蔬菜,整地、浇水、施肥等,夏天,枝繁叶茂、蝶飞虫鸣,到了秋天,瓜果满园,飘香四溢,生机勃勃的小院给父母带来无数的欢乐。

陪伴,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道。王国英种着几亩苹果树,但不管多么忙,他下地干完活回家都要去父母那里转一圈,或是端着爱人刚做的丸子或是拎着刚出锅的馒头,给他们送去可口的饭菜改善生活。路上遇上街坊邻居总会笑着问他:“国英,你这是又去老爷子那边呀!”他用一个微笑就算是回复了邻居的问话。守着娘边剥棉花桃边唠家常,陪着爹看电视、给爹理理发,再烧上一锅热水为他们泡泡脚,对于王国英来说是最简单而又最幸福不过的了。
王国英不善于言谈,但他做事很细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王国英想尽一切办法让父母生活的更好。每次去集市赶集,他都会给父母带回既健康又营养的食品,他从不因为给父母花钱买东西而吝啬。除了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求,在精神生活上,王国英也考虑的非常周到。他曾经负责分发村里的报纸,邮递员每次送到报纸后,他都有条不紊的按征订用户分好,闲余时间给父母读报,讲国家新政策,讲社会焦点,讲感人的典型故事,让父母足不出户就了解外面的世界,既让父母开阔了眼界,又解除了他们心中的苦闷。
前几年,王国英的母亲因病去世,母亲的去世让他很伤心,他总是自责自己照顾不周才使母亲的病没有好转。街坊邻居们劝他说:“你是个大孝子,没有你的精心照料你娘哪能活到八十多岁啊,她活着的时候,你尽心尽力照顾,没让她抱屈,你已经做的最好了。”话虽这样说,但王国英始终觉得愧对母亲。母亲走后,留下九十多岁的老父亲一人独住院子,虽然老父亲生活还能自理,但他还是不放心。如果半夜父亲拨打他的手机,他就会担心的一夜睡不着觉。他担心老父亲出意外,马上穿衣去父亲那院里,当他看到老父亲确实没事,才放心的舒了一口气。上了年纪的父亲血压、血脂偏高,平时也离不开药物,为了让父亲按时准确的吃药,细心的王国英怕父亲记性不好用错药,就把一天要吃的药按剂量分装在三个袋子里,嘱咐父亲哪一袋什么时间吃,分别吃哪袋。父亲感冒发烧,他第一时间带父亲去医院诊疗、输液,在医院跑前跑后,完全忘记自己的腰间盘突出、膝盖骨的疼痛。几年前村里改厕,他自始自终的监护把厕所改好,让爱人做了棉垫,绑在坐便器上,让老人用着更舒服、方便。
王国英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老大,他处处以身作则,兄弟姐妹们以他为榜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个个都非常孝顺,并附之以行动中。在家的弟弟觉得王国英腿脚不好,愿意替他分担照顾老人的任务,但他不同意,他认为他该负的一份责任就要自己去做。每到冬天,王国英的两个妹妹会把老父亲接到城里去住,这让王国英感到非常过意不去,他说养儿防老,当儿子尽孝是应该的义务,不能老让妹妹们伺候。当父亲去城里后,他一周内要给妹妹们打上好几个电话,询问老父亲的身体情况。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王国英这位70多岁的“老孝子”,人强、实在、孝顺,他怀着一颗纯净透明的孝道之心,以身作则为儿女们做榜样,用实际行动感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为人处世和孝道精神为小村庄街坊邻居做了表率,在创建文明村庄的潮流中起着模范带头标兵作用!

作者:翟海静 ,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人,从事卫生健康宣传工作多年,喜欢摄影、文学、文艺,热爱参与社会公益。怀一颗火热的心为爱助力,愿社会给予老幼病残和弱势人群更多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