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小说《叶尔绍夫兄弟》受到的启发
文/龚如仲(Ralph)
当我开始接受启蒙教育时,由于我父亲自认为“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塾师的水平肯定高于从新社会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所以在无需和我这个“小屁孩”商量的前提下,他把我送进了一所离家不远的、只有一位老学究当老师的私塾人家,开始了我与“之乎者也”打交道的人生历程。现在想一想,那位德才皆优的老先生对我的品行和学业都是帮助颇大的。就学识而言,至少我从习读《三字经》《千字文》等基本教材上对古文有了粗浅的认识,也为后来喜欢读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打下了基础。
在我读中学期间,我记不得读过多少部中国古典小说了,就连当时鲜为人知的古典小说诸如《青楼梦》、《四游记》、《三遂平妖传》等我都读过不止一遍。我也记不得读过几本中国近代和现代作家的经典著作。但有一点我是非常清楚的:我的一生只读过屈指可数的几部外国文学名著,比如《红与黑》《三剑客》《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等。但是,有一本前苏联作家弗谢沃洛德•阿尼西莫维奇·柯切托夫所写的长篇小说《叶尔绍夫兄弟》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这部小说中一位主要人物的思维方式和及其所行其事给我后来的人生影响不小。我记不得是叶尔绍夫兄弟中的老大还是老三(老二在卫国战争中牺牲了),还是另外的一位书中主要人物,比如是阿尔连采夫?还是刑满释放回到工厂就业的沃罗别内?时隔太久我真的记不清楚了。但这位老兄在书中非常出彩那一段描述给我留下永生无忘的记忆,也是我后来偶尔仿效的经典做派。
那位老兄有一次谈起他与人打交道的精妙哲学时说道(大体意思):凡事暗中使劲,不要过分诚实地告诉人家你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干成了某件事情或完成了某项任务。他接着说道:比如,厂长布置了一件很重要的任务,你办公室里没干完,拿到家里开夜车,一直干到拂晓才完事。但到了办公室后,当领导问起来是不是夜里干得很晚很累时,“你要轻描淡写地回答道:‘哦,领导,我昨夜只花了一会儿功夫就干完了,我一点儿都不累,谢谢领导关心’。”言下之意,这位老兄无非是想告诉大家:他是很有能力和才华的。
我读完这一段文字后,陷入了沉思,我的最后结论是:明明是有点儿撒谎,但这种做法也有可取之处的,人生偶尔有一点善意、虚荣的谎言也是可以接受的。说句心里话,自打我踏上工作岗位后好像也有三四次干起过和此人同等的勾当。最明显、最有成效的那一次,是我在国家电台当英语播音员和采访记者时。
那一年我作为国家电台派出的记者,随同当时的党主席、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先生访问英国。和我同行的是我们电台英语部赫赫有名的三大权威之一的张庆年女士。说起这位老行家,我是肃然起敬的,因为老张不仅英文功底深厚,更了不起之处是她对英美文学的极深造诣,她常常指导我们这些播音员如何“演好”对外播出的各种“剧目”。另外,她还有一项旁人难以想象的绝技 ,那就是她那极快的英文打字本领。无论多长多难的文章或稿件,无论你以何种速度读完此文,她都可以一边听你朗读、一边打字,等你读完全文时,她那双快如穿梭的手已经把你所念的文章打完,而且很少有漏打或错打之处。在国际电台,老张的英文打字技术可谓天下无双。
和这样一位英文高手共同完成采访任务,我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她的英语水平比我高得太多了。但出发前部里定了章程:她和我平均分配,各自完成五篇采访专稿。这十篇播音文章全部由我通过与我们亲密合作的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播音室对外播出,但文章播出前必须由级别为“高级编辑”的老张来审稿、把关。在采访期间的短短时间里,我们的任务非常繁重,而且时间非常紧凑(电台工作的特点就是时间性、紧迫性极强)。当我们跟随着政府代表团一整天东奔西走回到酒店时,往往是晚上五六点钟了,我们二人匆忙找个饭馆吃完晚饭后,就各自回到酒店房间琢磨着如何把采访回来的录音、笔记等素材转化为合格得体的好文章。
写一篇出彩的采访稿对于英语精通的老张来讲是手到擒来的,但对我而言就很有难度了。万幸的是,在出发之前,我对英国政商界巨头的详细资料、对伦敦的风土人情、对当地的有关文化的描绘我都用英文仔细地写在一个小本子上,以备到时之用。饶我如此精心,但还是感到相当吃力。所以我最后只有采取类似于“笨鸟先飞”、“以勤补拙”的策略,有一两次几乎是“连宵不寐”。有一次,稿子非常难弄,那一夜我一直干到凌晨三点后才睡觉。清晨起床、洗漱后便和老张一起到酒店餐厅吃早饭。正吃饭时,老张突然问我:“这一次的稿子写起来难度不小,你可能干到很晚才睡觉吧?你一定有点累了。”我故意“漫不经心”地回答道:“还好吧,我干到九点多钟就完稿了,昨夜睡得挺早。”老张一听大为惊讶,她赞扬我道:“想不到你的英文功底很厚啊,不错不错!”(说实话,我当时心中惭愧,因为说谎可能我的脸都红了)。
后来我才听说,在那一次英语部召开的小范围的权威们才有资格参加的私下评议会上,英语部主任魏琳和三位老权威作出了同意我“可以读重要文章”的决定时,老张是帮我美言了的,而“读重要文章”和“一流播音员”应该是可以画等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