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里的二哥》
作者:点 亮
主播:吴涵伟
监制:方 音
责编:夏 天
总编:阳光波


每逢佳节倍思亲,二哥是我爱人的哥哥,家里排行老二,因此,我们都习惯叫他二哥。一晃,二哥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五年的时间,亲人们无时无刻都在怀念他。
八十年代初期,还记得咋来房管所工作时,二哥是所里主管生产调度兼材料员,也是我的领导。二哥为人正直,善良,敢于担当,和二哥一起工作朝夕相处,即是同事又是亲属关系。二哥长我五岁,工作中非常照顾我。当时我在局里分配到房管三所,没过多久,所里开始冬季大会战打沙子。每年冬天房管所各单位都得储备很多沙子,为夏天施工用。开车上东升大河套里把沙子运回来。一台解放牌大汽车配四个装卸工,来回一趟往返需要一个多小时,就这样一天能拉六七趟。

说起打沙子确实不容易,那年我刚从局里下来,没干过太累的活儿,第一天拉沙子,我和二哥还有两名所里的工人一台车,那年冬天特别寒冷,北风呼啸,大河套里厚厚的冰面如镜子一般。汽车开到河套里风借车速,车借风力,开到沙场时我们被冻得瑟瑟发抖。紧接着四个人分工各把车箱一角,一侧两个人开始用平板铁锹往车里装沙子。记得第一次装沙子,还怕被别人落下,所以,只能拼命地往车里装了。干起活来全身大汗淋漓,因为用力过猛,两只攥着铁锹把的手都伸展不开了。身上被汗水浸透了。然后,装满沙子身体就卷卧在汽车上。大河套里司机开车车速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一路狂奔着!任凭寒风侵袭……等到达目的地时,才发现身上穿的军大衣和棉袄被冻得像铁锅盖子一样的硬。就这样,每天能赚到二十多块钱。

干了半个多月,局里闻风,等到开工资时局里又给扣回一部分。理由是;“你们挣得钱太多了。比我们办公室的科局长都要多!”为此事,二哥多次上局里为大家讨公道!他不为权贵,不计较个人得失,和主管财务科长分理抗争!为大家争取利益最大化,他刚直不阿,敢于担当,耿直的性格,受到大家的尊重和一致好评。
所里拉沙子,每天都是有干活撑不住的。所以,我是咬牙硬撑过来的,回到家里累得饭都不想吃就睡着了,第二天还要继续战斗!当时依仗着自己年轻,一个月开几十块钱的工资,一下收入二百多块钱,谁看到都会眼红的,别人可不问你付出多少。

听爱人讲,二哥小时候就特别能干活儿,一家兄妹六人,爱人排行老四,上有兄长大哥二哥和姐姐,下有两个弟弟。爷爷夏天上山种地,采集药材和山货等,冬天上山打猎来帮助家里。父亲上班养活一家人,虽然生活拮据,但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冬天到了,林区雪下得特别大,北风呼啸,寒风刺骨。大哥和二哥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小哥俩儿带着自制的铁爬犁和弯巴子锯,上南山坡疗养院后山里拉“原木”烧材。趟着没膝盖的积雪,拉着一爬犁原木艰难的往家里赶。因为雪太大,每次遇到上坡时,大哥在前边用力地拉,二哥在后边使劲地推。时在推不上去了,大哥回头一看,以为二哥不使劲儿,气得要打他,二哥委屈地和大哥抗争辩解,小哥俩儿几乎要打了起来。

回到家里和母亲哭诉着告大哥的状,大哥赶忙认错和二哥赔礼道歉。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二哥初中还没有毕业就下乡了。二哥下乡到乌伊岭一农场,二哥很会来事,工作中踏实能干,领导很喜欢他,看他又瘦个子又矮,但人很机灵就安排他和老师傅学修理农机具拖拉机。一个月工资三十六块钱。除去八块钱伙食费剩余的全部交给母亲手里。母亲含辛茹苦,操持家务,积劳成疾。还记得月末家里又要揭不开锅了,母亲在自言自语地说: “二山子,该开工资了吧!”第二天一大早,二哥从乌伊岭风尘仆仆赶回到家里,把钱交给母亲手中,然后,吃口饭又急冲冲地赶回乌伊岭。
那一年冬天,母亲突然离世了。家人悲痛欲绝,思念万分,安葬完母亲回到家里。只看炕上的小弟弟饿得哇哇地直哭,父亲和爷爷急得团团转不知所措?只能喂小米汤给弟弟充饥。寒冬腊月,二哥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为了弟弟,他每天脚登着自制的钢筋铁滑子,带上棉帽子和棉手闷子,一手提着牛奶瓶子。一只脚登着自制的冰铁滑子,另一只脚,保持身体平衡在用力地加快速度……就这样,每天奔波往返于四公里小屯。

二哥为兄弟姐妹操了不少心,挨了不少累。兄弟姐妹家里生活有困难,他率先垂范,主动帮助解决问题。问寒问暖,关心照顾。那年家里的房子要动迁了,我和爱人在外地做生意,没时间回去。就这样,二哥主动帮助我们办理动迁的相关手续等事宜,并且,把动迁款一分不少地给我们带回来。二哥为人好,朋友多,无论单位和朋友亲戚,只要家里有大事小情红白喜事都落不了他。他主动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是有目共睹的!每次二哥一家人来省城都给我们捎来山特产品。饮水思源,感恩生命中所遇见的贵人,谦卑着,感恩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岁月流逝,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斯人已去。二哥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他的人格魅力无人能敌。二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2024年2月3日



姓名:周宪龙 笔名:点亮,哈尔滨市人,中国诗歌会黑龙江分会副会长,黑龙江省老艺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联盟》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不老河畔人家》一部,诗歌文集《太阳岛抒怀》。有诸多文学作品刊于中国诗歌会黑龙江分会《特刊诗集》以及《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哈尔滨广播电视周报》《林城晚报》《 伊春日报》《法治文苑》《哈尔滨市党史书刊》及《精品阅读》《冰凌文学》《红袖天香文学社》等网络文学平台发表文章数百多篇,并多次获奖。












☆ 免责声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