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生于民国十八年八月,在页村和张八度过了童年,解放前嫁到了周家村。一生为人善良,与婆婆兄嫂和睦相处,在周家村是有名的女强人。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很会过日子。她经常白天下田干活,晚上纺线织布,常常拿织的布到集市去换日用品。在艰苦的年代,母亲用瓨子酿的醋,用瓮淹的咸菜,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度过了难关。

母亲是个勇敢的人。她说:“做人要恶不怕,弱不欺。如果有人欺辱你,自已那怕是个鸡蛋,别人是块石头,也要碰一碰,人活着要有尊严”。她爱憎分明,不畏权贵,处事果断。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浇自留地,水没流到地头,看水那人就堵了水口子,等了一阵子,水还没浇到地头,母亲就与那人理论,那人理亏还仗势不依。母亲二话不说,拿着铁锨,毅然铲开了被堵住的水口子,又把那人在腰渠开的口子给堵上,直到浇完地,母亲才把水改到邻家地里。

母亲是个聪明能干的人。她常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嘴是懒蛋,手是好汉。”要求我们脚踏实际干事,干一点就离成功近一点。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秋天捋棉花,一天能捋两老笼,从不喊苦叫累,像个铁人。晚上回到家,简单吃个饭,就连轴转,和家人一起剥棉花,其他人累了,都去睡觉。为了不耽误第二天晾晒,她坚持剥不完不睡觉。

母亲既为婆家生活吃苦受累,也不忘娘家父母。她整日黑不当黑,明不当明地忙活。在母亲的倡导下,九零年全家人齐心协力,盖了两拱砖混大瓦房。一次她为家里的活计忙了一天,天黑了还要去服侍病床上的娘家母亲。由于雾大,母亲迷了路,好不容易见了一个豆腐房的人,一问才知道已经走过头了,最后才好不容易到了娘家。

母亲简直就是个干活的机器。到了一零年,母亲已是儿孙满堂,本应安享晚年,可她啥活儿都不放手。种麦时她要待在地头监督,给包谷上农家肥,她要跟着干,掰包谷她不落后。母亲八十六岁不拄拐杖,家里啥事都要操心,常问娃们过得怎么样。本应我们干的活儿,她也不歇着,不是在麦地里除草,就是在菜园子务菜。下午天还很热的时候,她又悄悄去打豇豆、摘辣椒,怎么劝说,她总是那句话:“我宁愿侍候人,不要人服侍我。”到九十二岁时,生活还能自理,耳聪目明,思路清晰。下午总要到外头转一转,晒晒太阳,不知道她年龄的人,还以为她有七八十岁。晚上睡前不忘洗脚,也能记住吃药,还叮咛关好门窗。

母亲是个坚强的人。2021年6月8日,母亲不慎摔倒,致使左股粗隆骨骨折。因年龄不能做手术,只能在家里保守治疗。伤骨动筋一百天,在养病期间,她几乎天天喊着要扶她下床,那怕坐轮椅也要到外面去转一转,她说:“好人睡成病人,病人睡成死人。”我们怕影响接骨效果,往往不让她下床外出,她宁是要起来,甚至骂我们不孝。有一回,她还指着我说:“再不扶我出去,等我好了,非打你不可。”我只好遵旨照办。四十九天之后的7月27日凌晨4点30分,母亲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享年93岁。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勤俭持家的母亲,一个勇敢的母亲,一个聪明能干的母亲,一个坚强的母亲!
昨天,她还为家庭、子孙劳心伤神,今天就突然离我们而去。虽然她走了,但她的音容笑貌,时时刻刻还浮现在我们眼前,她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时时刻刻还萦绕在我们的耳边……
母亲,您安息吧!
儿子:刘正军
2024年2月2日
【作者简介】:刘正军,西安市临潼区退休教师,从教42年,记录生活点滴。临潼区影协会员,作品偶见于报纸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