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一组
朱和顺

文化与阶级
有一种看法,在某个时期曾经是流行的看法,即:凡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剥削阶级的东西,他们的制度文化生活必是落后的东西腐朽的东西,是剥削阶级特有的东西,无产者必须一概摈弃之,故当初迪斯科舞一兴,便以资产阶级专有之嫌而遭舆论抨击。后来有人论证,此舞并非资产阶级专享,究其源正是穷人所兴,此论一出,迪斯科舞之爱好者同情者大畅,于是迪斯科舞盛行国中。。
其实,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剥削者被剥削者,都是人,在这个属性下,他们有着共同的求生求乐之欲望,就文化和享乐而言,人类文明所创造的许多有益的文化成果和享乐方式本应是人类所共同拥有共同追求的,只不过在阶级社会里,剥削者凭借其权力和金钱而将其独占罢了。我们憎恨剥削者,憎恨他们的腐朽生活方式,从而憎恨其所拥有的文化,这在被剥削者受压迫者时可以理解的。而我们却忘了,我们只所以造反革命,就是为了把本应该属于全人类属于被剥削者拥有的东西夺回来,我们要将资产阶级剥削阶级的独占变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共有。须知,真正可恶的可憎恨的不是那些曾经被资产阶级剥削阶级所享有的那些文化成果,而是这种“独占”。而如今,我们竟不愿去接受去享受这些本应属于我们拥有的东西,这实在是一种奇怪的事情了。
反之,穷人的东西就都是好的吗?否。穷人的东西也有许多糟粕,正如马克思所说,悲惨贫困的生活也造成了无产者许多不良的道德,不良的文化,尽管这些是剥削阶级强加给他们的,但我们也决不能有理由说,这些是可以继承的。
关于人的“阶级性”
我想并非一切人和人的一切活动都具有“阶级性”,仅仅是处在阶级对立过程中的人和阶级对立范围内的人的活动才具有“阶级性”。
比如剥削者的奢华、懒惰是剥削阶级的一般特性,劳动者的勤劳、简朴是被剥削阶级的一般特性。抛开阶级对立来说,人还有共性,比如爱美(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同前所提有质的区别)。
此外人的有些活动具有多重特性,这主要依其所处场合的不同。比如,勤劳,即是阶级社会中被剥削者的特性,但同时又是人类本来应有的特性,只不过在阶级社会中又有其表现形式的特性罢了。再比如,游玩喜乐,本来也是人的固有特性,在阶级社会中被剥削者独占了。上述两特性必将随着剥削制度的彻底消失而于全人类中得到其无论从何处说都是最合理的表现形式。
当然,有些东西注定是“阶级性”的(作为历史的特征)。剥削者的奢华,毕竟是剥削的产物,最终将被人类所不齿。被剥削者的愚昧毕竟是被奴役的结果,也将最终为人类所摆脱。
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态度之变化可为很好的说明。
前清政府为什么就比较强硬呢?除了清朝那时是处在上升时期这个客观因素外,就是因为执政皇帝本人比较强硬。后清政府为什么软弱腐败了呢?同样,除了清朝已到了其发展的后期这个客观因素 外,主要的就是执政皇帝本人是软弱者。设若后清时还是康熙、乾隆那样的皇帝执政时(这本来不无可能),清政府则不至于软弱到几乎处处屈膝退让的地步,中国那时也不至于败落到几乎被人完全控制的地步。固然,资本主义胜于封建主义。但这种优胜地位,只是在某一民族连贯性历史上和全部社会的总和上的优胜。国与国之间,民族和民族间的战争,则往往就不一定单单取决于这种生产关系先进与落后的对比。特别是对于那种虽处在落后的生产关系阶段上,却有着广阔的国土,充分的人力物力的国家就更是如此。中国就是这样,而且就当时中国的国力来说是完全能够应付了那时在中国发生的所有侵略战争的。对于战争来说,生产关系的落后在当时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只是缺乏先进的军事装备,而各帝国主义在这方面的优势,也只不过是在两方军事力量对比上物质的差比而已。中国地大,物博,人众,有了相当的文明历史,人民反侵略情绪高昂,加之中国人本来勇猛善战,平力而战,中国是不会战败的,至少是不会败得那样惨重的,这从当时的许多战争来看,是完全可以得到这种证明的。其所以实际上败了,就是因为由于特殊的原因使得一些软弱无能苟求个人欢悦的人,如道光帝、那拉氏、李鸿章等人有机缘掌了国政,致使中国与各帝国主义国家在态度上发生了重大的差比而造成的。
可见即便是在那虎狼成群风雨如晦的年代里,也有能看到民族振兴前途的人。所幸的是从古以来无论何种逆境,中国总有那么一批不折不挠矢志奋斗的人,有赖于这样一批人,中国才总是一次次从厄难中挣脱出来,不断前进着。所以,无论环境如何劣,条件如何坏,要在是否有这样一批有爱国兴邦之心,有舍身为国之志的志士仁人。
革命与人欲
革命的起因就是因为人欲被一小部分人(贵族外族)所垄断,小部分人的人欲发挥到了极致,大部分人的人欲被剥夺,而只能忍受“人不欲”。
革命的目的当然也就是恢复大部分人的人欲。
当然在革命过程中,革命者的革命和人欲不可兼得时,会主动暂时或彻底压制一些人欲。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