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史(史锡腾)

我是一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铁道兵战士,现在早已是耄耋之人了,但是,回想起在战火纷飞的越南、在陕南的崇山峻岭中修铁路的往事,心中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总是有着无穷的思念:经常梦到那里,总想再到那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因此,每每有机会出差路过那里,或者有战友提议前往那里,哪怕要绕路、要长途跋涉,也一定要实现这个愿望。尽管那里早已是物是人非,再也看不到原来的影子了。
这就是我们老铁道兵人常说的“铁道兵情结”。
可是在不久前,我结识了一位年轻朋友,发现他们对铁路的热爱和迷恋并不亚于我们,原来在三四十岁的新一代年轻人里,也有比我们还痴恋的铁路迷——铁路记忆追梦人。
热爱铁路的骁骁老师
去年夏天,一位梁姓年轻人通过北京的梅梓祥战友的介绍加我微信。经过短期微信往来后了解到,他是广西南宁一所大专学校的老师,在桂林也有求学生活十年的经历。我1968年参加铁道兵,从军经历的第一站就是桂林:那年3月份起,在桂林奇峰镇参加了两个月的新训。他给我分享了桂林瓦窑车站(即平山桂林南站,那是我们新兵到达桂林下火车的地方)的照片,以及对今天奇峰镇的一些印象来给我追忆。说起当年我在桂林经历过的地方他都如数家珍。
小梁老师经常利用学校放假没有事的机会出来走走,估计最近要经过武汉。因为他之前看了我在网上发表的《友谊关外的难忘岁月》和《越过秦岭是巴山》两篇文章,知道我是一位老铁道兵,所以想和我见个面。
家人知道了,都有点不放心,都说:“这个人你又不认识,万一……”
我铁道兵帮助越南改造的三条轨铁路
(米轨和准轨通用)
不过我心里清楚,这个年轻人绝不是骗子,他以前在微信中就和我讨论过“当年的凭祥有没有机务段这个单位建制”的问题,因为我在《友谊关外的难忘岁月》文中曾经提到过,曾在越南看到从祖国开来的蒸汽机车上有标有“柳局凭段”的字样;也和我谈论过越南的米轨铁路问题,并给我发过几张当年在越南使用的蒸汽机车、米轨铁路及后来经我们铁道兵改造成的三条轨的铁路照片……
他对我们援越抗美部队改造越南米轨铁路的状况居然比我还清楚!
1965年12月,我国第一列准轨(轨距1.435米)火车开到越南谅山火车站
我们终于在汉口女儿家附近的地铁站相见了。这是一位身材高大,身体微胖的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为了方便见我一面,他特地选择在汉口火车站下车。他给我带来一包广西中越边境龙州出产的桄榔粉(口感类似藕粉)作为见面礼物,我也请他到一个小饭馆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餐。我们一老一小居然很谈得来,谈资无非都是窄轨铁路、凭祥附近的小车站、当年在越南使用的老式蒸汽机车等等。而且他对这些机车的产地、型号等,说得头头是道,连我这个老铁道兵都自感不如。甚至对于我作为汽车兵当年在越南驾驶过的卡车嘎斯51 、吉斯150也如数家珍,据说这都是在研究火车头知识时捎带学到的。
作者(左)与骁骁在武汉地铁合影
我们在那个小餐馆里足足坐了一个多小时,假如不是因为怕影响人家生意,估计还要继续坐下去。最后我把他送进地铁回武昌,以便到武昌火车站继续他晚上的铁路旅程。
一晃半年过去了,不觉又到了学校放寒假的时候了。这天晚上,我又接到了他的电话。他说,他乘坐的火车明天早晨到武昌,问我能不能和他见个面。并说,他只是想见见我,并把一件东西送给我,不会耽误我很多时间。他跟我开玩笑说你女儿家离汉口站近,这回到你自个家离武昌站近,怎么来都方便。由于武汉人被疫情弄怕了,加上最近确实有不少咳嗽发烧的,我们作为老人,多少有点自我保护意识。于是我和他约定在单位门口等他,并且在对面一座商场的咖啡厅找了个位置坐下。
《百年米轨的故事》封面
他首先从背包里拿出我写的一部小说《史可法全传》让我给他签名。我很感动,这部小说出版已经六年多了,也不知道他是在哪里买到的。然后,他又拿出一本薄薄的,但却是精装的硬壳封面书来,说是送给我同我的外孙一起阅读。
历史上的各种型号的机车
我看了看,原来这本书是本儿童绘画本,书名叫《百年米轨的故事——滇越铁路之旅》,作者丁目也是小梁的铁哥们。说是儿童画本,但是内容可不简单,这本书全面介绍了110年前由法国人在越南海防和中国昆明之间修建的米轨铁路。这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同时也是一条国际铁路。铁道兵走到哪里,都会给当地遍个“十八怪”,云南十八怪中就有“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和“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说法。其实这两怪把滇越铁路的精华概括出来了。
滇越铁路在崇山峻岭中盘旋穿越
书中画出了这条铁路全程的走向和地貌。其中每一段轨道,每一个车站,每一座桥梁都画得清清楚楚。而因为山高险阻,当时无力开凿隧道,便在山上像盘山公路一样修了绕来绕去的(延)展线,展线也在途中画得清清楚楚,说得明明白白。这本画册将这条铁路从起点昆明起,越过中越边界河口,一直画到越南的海防止。其内容让我这个稍懂一点铁路知识的人看了一目了然。
米轨铁路在中越边境河口与老街越过界河
草草翻完这本书,我心中便决定了:这本书我不会转交给外孙,我要自己留下了。
有关铁轨、机车、车站和展线的知识
不一会,又来了一位年轻人,估计是他邀约来见面的武汉铁路迷。他和我打了招呼后,两人便开始交换藏品:几张几十年前使用过的硬纸板火车票、几张不同型号的机车和客车车厢的照片。而他们从包包里拿出来的收藏夹也让我开了眼界:里面从最古老的硬纸板火车票到后来的薄纸火车票一应俱全,而且这些车票的起止站点不光是几个大站,大多数都是我闻所未闻的小站。还有河南、河北地方窄轨铁路的小站票,湘桂铁路沿线的小站票,汉丹铁路和黄石几条铁路支线的小站票。估计这些小站的票才是他们最宝贵的藏品!
各种老火车票
我终于明白了,他们每年两次乘火车周游全国,首要目标并不是为了到各大城市各大景点去旅游,而是探索、记录铁路给这些城市带来的特殊历史和人文记忆;为了拍一些特殊机车、特殊车厢(如双层车厢)、无名小站的照片,为了收集一些起止于无名小站的车票。他们真正可以算得上是火车铁路迷啊!
各种老火车票
祝这些火车铁路记忆追梦人一路顺风,收获满满!
利用在武汉等车的时间,参观已弃用的沙湖车站
【作者简介】史锡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主任技师(正高)、武汉大学副教授。祖籍江苏扬州,后随父母在湖北武汉定居。1968年3月应征入伍,成为铁道兵队伍中的汽车兵。1974年退伍后,在湖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后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回医院从事医疗器械工作。热爱文学创作,著有《友谊关外的难忘岁月》《越过秦岭是巴山》等作品在网上发表,并有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小说《史可法全传》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近130万字。
(编辑:山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