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来天欲雪”
——读伊沙“河岳英灵集”之《白居易》
诗人伊沙新著《白居易》,是他“河岳英灵”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中的其中一部。第一部是《李白》,已著作完成并发行,第二部便是《白居易》,新近出炉,炙手可热。两部诗人长篇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伊沙的好兄弟、诗歌同行马非无疑是最重要的助推者与策划人。
何为“河岳英灵”,这得从唐朝进士与隐士殷璠编的一本诗选《河岳英灵集》说起,殷璠在这本开创性的唐人编唐诗选本序中说:“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如果说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24人皆河岳英灵,那本书未编入的杜甫,后来居上的白居易肯定更是,因为在后人的排序中,殷序言中三个名字之外的李白早跃据英灵中的第一位,杜甫第二,而白居易,当得第三,这不是我说的,应当早成公论。
伊沙这部《白居易》写得就是中唐那个诗歌写得明白晓畅令妇孺皆懂的大诗人,后世但凡喜欢诗歌者,谁不会背几句《长恨歌》与《琵琶行》呢,这似乎也印证了白诗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这个明白晓畅、情深意切。宋朝一位僧人叫释惠洪的,他的《冷斋夜话》中也记过这样一笔:“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这段话看起来不像表扬,因为落在了“鄙俚”上,但抛开这些纷纭众说,从个人读诗感受来说,喜欢白居易诗歌的无不是被他这个明白晓畅浇灌得通体舒泰,巴适得紧,这就是白居易独有与独特的魅力,我想也是伊沙为其作传写小说的原因之一,他把诗写到了人的心坎上,时代与心灵的最深处。
用了几天时间把这本大著读完——一本同样明白晓畅、情真意切的好小说,而且感觉越到后面越好,精彩连连,让人不忍释卷,待到即将掩卷,不觉已泪湿双眼,“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一位唐朝皇帝竟然能把白居易诗歌的巨大影响力写到极致,那份怅然与缅怀真不是能装出来的,人们对白居易的怀念出自真情实感,正像他用一篇又一篇真情实感的文字打动了世世代代无数读者的心。这就是诗歌的魔力与神秘所在,它不同于任何文体,它是用思用情用血与歌吟打造出的清泉活水、灵风妙音,足以滋润一代又一代爱诗者的心。白居易——伊沙,公元八、九世纪的古代诗人与公元二十、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诗人,这场心灵的交流与对话何其难得,又何其盛大与美妙。
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到“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围绕着一首首长诗短章,写尽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境遇情感,同时也把一个诗歌时代的底韵和风采呈现出来,那是因诗歌的辉煌被一层一层镀了金的唐朝,那是把诗当命、当前程、当家学、当荣耀的唐朝,仅此诗歌一脉,就可以造成一个盛唐!遑论其他。而能把一个伟大诗人的成长纪写得有生有色,其实是活色生香,因为什么?真诗人最解真诗人,大诗人也最懂大诗人,长大于长安又定居于长安的伊沙,就像李白、白居易这些不世诗才的隔世传人,用小说家的细节掌控能力,用他的诗笔、文笔、史笔、心笔把这些伟大的灵魂重新召唤出来,赴一场豪华的诗歌盛宴,这场盛宴的名字早已起好,就是那令人动容不已的——河岳英灵,现代版的散发新的光彩的河岳英灵。
作诗者的光荣,何尝不是为时代赢得的光荣!
有时常常想,我们这些不再写古诗的人,从古诗与古代大诗人身上可以汲取怎样的营养,借他人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为自己当下的写作续命?伊沙的诗歌创作与“河岳英灵集”系列小说的写作,可能是最好的榜样!他每创作一部这样的诗人小说,都是先有“创作谈”系列组诗,然后,当创作思路已了然于胸时,诗、文交错并进的创作历程正式开始,一手小说,一手诗,不可阻挡,推土机一般滚滚向前,正如他正在创作的第三部“河岳英灵集”——苏东坡所言,“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创作者伊沙,从这些中国古代的诗歌英灵上汲取了怎样的营养与精神启迪,只有伊沙自己知道,我们能读到与知道的是这三部问世与待问世的小说,及其创作谈系列诗作,但也足够了。
值得注意的是,伊沙每创作一部“英灵集”,就带起一个阅读与创作热潮,由李白而白居易,由白居易而苏轼,拿我本人来说,也是效仿着伊沙,把六卷大部头的苏轼全集搬出来置于床头手边,日日跟读,日日研磨,追随着伊沙的创作,来深悟一个大诗人的创作之根、之源、之魂,这是写作者取之不竭的精神鼓舞与智慧加持,传统何曾有过过时,过时的只是不思进取或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不敢创新与没有突破的懒人写作,真写作者能从天末微风与遥远古代汲取的营养与现代与眼下当一样多。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读着这样的人间好诗,人是能不饮自醉的,伊沙的一部部河岳英灵集读下来,读者诸公不受影响,不得心灵的愉悦与实惠,又怎么可能。
君儿 2024.1.12
来源:君儿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