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的形象不好,在民众的心目中,城管可用六个动词高度概括,即:踢(担子)、翻(摊位)、踩(菜篮)、拗(杆秤)、抢(物品)、打(小贩)。坊间传说城管、工商、收红包的庸医和上课不传道课后开小灶的教师为“新四害”,说其危害比传统“四害”老鼠、蟑螂、苍蝇、蚊子还要大。
城管在外界的形象不好,对城管更多的是漫骂和批评,形容城管的用语大部分是贬义词。主要原因是各地都发生了不少城管与商贩打斗事件,少数非主流媒体也在不断的加大对城管野蛮执法、暴力执法的炒作,认为商贩是弱势群体,同情了商贩,痛斥了城管,使得城管的形象越来越糟糕。如果你走在大街小巷,看到整洁宽敞的道路,看到道路两旁绿树如荫的绿化带,你有没有想到这是城管的功劳?
商贩经营的地方往往都是人流拥挤的地方,不少商贩只顾个人利益,乱摆摊点,占道经营,使本来就拥挤的道路更加堵塞。
走在被商贩们占道经营的马路上,你才能体会到商贩们的自私和可恨,你也许会想到城管的好处,但又有多少人能想到他们工作的艰难?
城管人有几怕。一怕风。怕大风卷走了垃圾桶,怕大风吹翻了广告牌,怕大风刮倒了路灯杆,怕大风掀翻了行道树,大风过后,树倒了、灯烧了、牌砸了、车翻了、房毁了、桥坏了、电停了、水断了、甚至人也失踪了……二怕雨。雨既是好东西,又是捣蛋鬼。我们县城的排水系统不畅,尤其是老城区,更是一逢雨天就涝成一片,污水进房,脏水上床,市民苦不堪言。三怕热。炎炎盛夏,太阳无情地发着它的淫威。树儿经不得曝晒,蔫了;草儿经不住曝晒,枯了;花儿经不得曝晒,谢了;路灯经不得曝晒,曝了;柏油路经不得曝晒,裂了;塑料垃圾桶经不得曝晒,自燃了……城区的公用设施因为高温而迅速老化,因为炎热而快速破损。那些顶着酷暑清扫大街的环卫工人,那些冒着高温浇筑路面的市政工人,那些肩膀上长着一溜水泡仍在抢修自来水管的抢修队员,那些站在高高的吊车上维修路灯的机电工人……
民间流传着有这样一则经典故事。说有位老大爷,早上出来遛弯儿,看见路口卖菜的菜叶扔的满地,又占道经营导致交通堵塞,于是这位老大爷义愤填膺,就给城管打投诉电话,接到电话城管人将菜摊清理了,老大爷很高兴,伸出大拇指直夸城管人:"为民办实事。”又一天,还是这位老大爷,经不住老婆嘟囔,就十分不情愿的出来买菜,到小区十字路口,发现菜摊没了,自己得跑到菜市场或者超市去买,于是就破口大骂:“狗日的城管,咋不考虑居民的生活实际啊,撵走了卖菜的,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买个菜还得跑几里地,真不方便……”
作为一名城管人,我在这则笑话里听出了无限的辛酸和无奈,内心涌起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是的,城管从诞生的那天起就由于其特殊的行政职能而备受舆论和大众瞩目,动辄被骂成是穿制服的土匪,成为民众情绪的宣泄出口,成为众矢之的,处境很是尴尬。虽然现在媒体为城管人正名,城管人的处境虽有所改变,但依旧很尴尬。
随着城管工作的深入开展,城管与小贩的关系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剑拔弩张,很多商贩也理解城管人的苦衷,大道理都懂,但是当牵扯到个人利益的时候,很多人就会丧失立场,这是人性的弱点,当城管人不让其在路边摆摊,不让其在路边停车,不让其放置落地灯箱广告的时候,你非议城管人甚至愤愤的诅咒城管人,可是你们想一想:他们的工作是不是为了他们个人利益?假如让你站在城管人的岗位上,你又会如何将商贩利益和城市的容貌做一个完美的权衡?
城管班子带头人为应对恶劣天气夜不能眠,走上街头查看市容市貌,思考工作策略,街上的数百名环卫工人都曾与之亲切交谈;数九寒天里,执法队员们凌晨清理早市,冻麻了手脚;炎炎夏日里,正午时分执法队员们拿着扫帚簸箕清扫贯穿城市东西南北的主干道,汗水挥洒一路;拆除破损广告牌匾时,柔弱的女城管爬上高高的梯子,双腿丝毫都不打颤……所有这些,城管人没一个人喊苦,没有一个人叫累。他们说:既然选择了城管,就已经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作为人生的座右铭。用勇于担当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将责任装在心里、扛在了肩上。
作者简介:薛宏新 男,中共党员。曾出版《小河的梦》《婆婆是爹》《可劲乐》等个人文集,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故事会》《故事世界》《民间文学》《今古传奇故事版》《传奇故事》《古今故事报》等数百家报刊网络平台,现供职于原阳县城管局,原阳县乐龄书香团成员,原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