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心中的神魔
——庞余亮文学分享有感
霜降石
最近都是雾霾天气,阳光仿佛总是差了点意思,驱散不了人间的阴影。又或许,那些仅仅只是心头的困顿和不安。
春色渐近,白鹭待飞,在白鹭湖小学的报告厅,庞老师和小朋友分享了他的《西游记与好作文》。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也认认真真地旁听了一回,记忆中的童年,仿如湖水般激荡着,快要溢出来。
其实,少时的我经常和父亲去家附近的勺湖公园,那也是我们小学春游秋游的首选圣地。那时候文通塔还可以爬到顶层,湖边的垂柳也还可以摘下做成花环戴在头上。
又想起那一年去河下的吴承恩故居,就是在那里,《西游记》诞生了。最近也有断断续续在看某个公众号写的关于《西游记》的另类视角的解读,颇为有趣。
可在庞老师眼里,《西游记》原来是这样的,它处处是生活,反映的是身边的人,这可太有意思了。
据说有一种说法,叫做,小学生觉得幼稚,大学生觉得刚刚好。这回应该是,触碰到了小学生的high点,孩子们一下子就闹哄哄了起来。
刚刚还是小白鹭们的他们,现在又成了孙悟空。原来,唐僧是妈妈(班主任老师),猪八戒是身边的他,孙悟空竟是我自己。
庞老师问大家,六耳猕猴去了哪里?众说纷纭间,有个声音,掷地有声。六耳猕猴是我们心中的杂念,是另一面的自己。能说出这样的话的孩子,真真是孺子可教啊。
心无杂念,是有多么难得。尤其是,对于已经变成大人的我们来说。也许,定心真言(紧箍咒)对悟空来说,是令人头痛欲裂的束缚,对之又爱又恨。
那面对世间各界纷扰的我们,它就成了一种下定决心的毅力与勇气。唯有铲除心魔,才能重回正途。
要始终相信,既定的目标,即使路途遥远,历经艰难险阻,也依然在那处,等着我们,去遥望,去靠近,去征服。
在这个意义上,就像101年前,乔治•马洛里回答的那句话(为什么要攀登),因为山就在那里。目光所及之处,皆为梦想之地。
在成长的道路上,会经历很多境遇,但印象深刻的,一定是受困其中的逆境。面对人生中的迷惘与不安,只有不断地思考,汇聚点滴的微光和温暖,稳步提升自己的能量,才能拨开迷障,翻越藩篱,成就更强大更新的自己。
2024年1月12日 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