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书
文/胡润农
眨眼又要过年了,我忽然想起儿时过年的情景,贴春联放鞭炮,大年初一由大人领着去给族中长辈拜年,有糖果吃,还能赚几毛压岁钱,不用写作业,与小朋友们打梭跳绳捉迷藏,玩的可开心啦。但最难忘的是听书,正月是农村一年中最闲的时候,人们忙碌了一年,难得休闲,因为出了正月就要春耕了。这时总有一两个人牵头请说书先来说上几天书,报酬是挨家挨户凑点山芋干和玉米小麦之类,给多给少都行,大家也都乐意给,因为可以听书了。
晚饭后,人们不约而同来到生产队的牛屋里听书。牛屋里很暖和,因为要保证耕牛安全过冬,一般都要生火取暖,所以牛屋里充满了烟熏火燎的气味和牛臊味,再加上老人们抽旱烟,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实在难闻,但习惯了也就无所谓了,听书要紧,也就顾不了许多了。我们小孩子最活跃,在人缝里挤来挤去打打闹闹。经常被大人们捉住拧耳朵掐屁股,逗的大人们哈哈哈大笑。这时候,牛屋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人到的差不多,说书就开始了。只听檀板一响,说书的先来一段开场白,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顿时雅雀无声,接着坠琴悠扬的响起来,伴随扬琴的音乐,说书先生就开始说书了,经常听的是岳传,随唐传或水浒传,有时也来点时髦的内容,宣传新婚姻法或者是八字宪法什么的,不管什么内容,人们总是听的津津有味。
说书的伴奏有许多种,有单用小锣鼓的,叫公鼓锣,有单用坠琴的叫琴书,如果再加上扬琴就叫唱蛮琴的。我们小孩子听不懂书的内容,就爱听那坠琴和扬琴的音乐,听的多了,还能随口哼唱出伴奏乐的乐句。总之在这样人多的场合,我们小孩子可以耍人来疯,赶热闹,听不懂书可以欣赏音乐,几个小朋友依偎在一堆乱麦草里挤着,听泛了也就睡着了。经常是一觉醒来才发现是躺在自己家床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能渐渐听懂说书的内容了,常常把听来的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让他们佩服的五体投地。听书也学到不少知识,这反映在我的作文中,那些说书的先生们语言十分丰富,听来了就不知不觉地用在作文中,让语文老师感到很惊讶。
自从有了收音机,说书退出了历史舞台,每天中午可以准时听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人们再也不用挤在充满牛臊味的牛屋里听书,后来有了电视机,人们可以在大年夜吃完年夜饭后,全家围在一起看春晚,节目髙档精彩,但多年后,我仍怀念儿时的年味,屏幕上的帅哥美女表演的十分精彩,但我总觉得那些不属于我们,他们离我很近却又十分遥远。
我怀念那充满烟火味的牛屋和那牛屋里悠扬的坠琴,怀念那些民间艺人表演的简单接地气的琴书,写到这里,我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悠扬的坠琴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