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味的记忆》
作者 陈生波
“过新年,人人笑,见面说声新年好。新年好,快乐的新年多热闹。无论男女和老少,穿新衣,戴新帽。大家乐,乐陶陶。大家欢迎新年到……”
这首极具画面感的老歌,带我们走在寻找的路上。因为这首短短的歌谣里,不仅仅容纳了几代人共同的记忆,也经由快乐与丰收的传承,成为了许多人难忘的情感归宿。
时间转眼40年过去,当我们走在寻回的路上,随着岁月向前飞奔,一颗童心却愈加强烈地跳动。在这繁华而又亲密的世间,总有一份牵挂会让你不顾一切地前行,去寻找那段光亮的旅程。
小时候,我们一年中最盼的应该就是过年了,大年初一清早,都会换上一身新衣服。记得那时,我的新衣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名字——老母猪服(姥姥给起的),瞅瞅这儿、摸摸那儿,满是喜悦。姥姥赋予了新衣特殊的年味儿,可具体的含义至今也没弄清楚。那时候就盼着过年能吃上一顿好的。要知道那个年代可不是顿顿有肉的哦。除了肉,还有奶奶山东老家的卡莲子枣馒头。那形状真是各式各样,有年年有鱼、金猴献寿、五谷丰登、和合二仙、福禄寿喜和十二生肖,惟妙惟肖,好精彩呢!那种扑鼻的红枣的喷香,嵌着吉祥与如意。那时的对联,也没有现在这样金光闪闪,都是爷爷和大大手写的。爷爷出生在民国元年,曾经是个商人,愿意学习、什么四书五经、儒文教典都懂一些。大大是生产队的会计,字写的可好了!“福星高照”四个大字尤为惹眼,遒劲中带着绵柔。
除夕的早晨, 妈妈就起来用白面打浆子,然后就喊我和弟弟起床:“大波、二州过年贴对联了。”我俩拄着下巴,望着那窗上的冰花,听着外面嗖嗖的风。还真有点腾被窝不愿意起呢!可再大的烟儿炮也无法阻挡过年的高兴劲儿。我和弟弟吱溜儿就爬起来,把被往脚底下一甩,穿上衣服,脸都顾不得洗了。急匆匆地把对联放在桌子上,刷上还冒着热气的浆子,乐颠颠地拿到外面,弟弟举着我来贴。刚要贴,凛冽的寒风像是作弄我们兄弟俩儿一样,只听弟弟说:“哥,浆子冻上啦!这可咋整啊?”我说:“那能咋整,重刷呗!”就这样,哆里哆嗦地又回到屋里,再刷一遍浆子。这回,寒风似乎给了俺俩一个鼓励的微笑,“粘上了!粘上了!”弟弟甭提多开心了!淌着大鼻涕,眉毛上的哈气都成了白霜。我俩互相瞅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记得那时放炮仗,繁华牌的香烟,我抽一口,他嘬一口,点着小鞭儿。最好看的烟花有三种,一种叫大杆子,学名魔术弹;一种叫窜天猴,学名太空叫;还有一种也是我们的钟爱----地尜儿。这三种烟花,既能上天,又能入地。窜起来、转起来又亮又美、五光十色,就像西游记当中的二十八星宿所拥有的魔法与神通一般。还有就是磕头了了,可不是磕头的意思哦!我们那时都那么叫,这名字有意思吧!其实就是小蜡烛、红的、粉的、黄的、蓝的、绿的,颜色很纯正。说起磕头了,可不能不提他的搭档,那就是大萝卜,过年时爸爸会用罐头瓶和细铁丝、木棍做成小灯笼,然后在瓶底放个4公分厚的萝卜片,在中间抠个洞,然后把磕头了放在洞中,我们就用这在寒风中晃晃悠悠的小灯笼到一起长大的玩伴家串门。那种光亮映得我们小脸通红,还正和火红的春节相衬呢!说来有意思的是,它的形状是螺旋的,我想:工人师傅们一定是以此预示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吧!
冰花的晶莹剔透,那真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北方冬夜的神奇,屋里炉火的温暖,玻璃窗在这寒冷与温暖的间隔中,孕育着朦胧的遐思,绘出一幅幅逼真的图案。
尽管这些东西现在看起来有些简单老土,但却是那个年代我们最珍贵的记忆。如今的生活多了很多娱乐,却少了很多快乐。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但每天都真真切切地快乐地闹腾着。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新衣服与那些美味佳肴已习以为常了。我们赋予年味的气息也渐行渐远了。
我的印象中,其实年味很简单。那就是和爸妈,弟弟一起贴对联福字,就是上下打量着过年穿的老母猪服,就是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就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是一家人围坐在火炕上吃着饺子,就是大年初一的鞠躬拜年的约定,就是把压岁钱放进小猪罐的兴奋,就是全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哈哈大笑的知足感!
时间在变,年龄在长,代表年味的物质也在变,唯有不变的是我们过年时内心甜美的祈盼。盼望着一家人永远平安幸福。
每每想起这样的句子,“滴水穿石。穿石的,不是水,而是时光。”那些时光打磨的卡莲般的记忆,在颂锦华年里不快不慢地行走着,内心的思念就像年轮一样一圈一圈的环绕。逝去的是光景,留下的是映痕。
从懵懂时的渴望,到且过且珍惜的淡然,或许改变的并不是年味儿,而是一种心境。蹦蹦哒哒的快乐,哆哆嗦嗦的嬉闹,是亲情与向往的融合。红灯门前挂,有钱没钱,都得过年。
在我记忆的河床上,在我美丽的家乡,年味儿更多的是一种向往和祝福。过年奔家,拱手作揖,时光心语虽滤掉了许多物质的元素,但却沉实了更深的亲情,积淀了中华民族的康庄伟业。
“如果你真的需要什么理由,一万个够不够……”给努力的奔波找一个温情的借口,那就是回家过年!
“大波、二洲起来贴对联喽!”妈妈的声音还是那样的亲切而温暖......

作者简介:陈生波,笔名陈逸飞,黑龙江省绥滨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绥滨县作家协会会员,绥滨书法家协会会员、鹤岗市诗词楹联协会理事、鹤岗市吟咏诵读协会会员、婚礼策划主持人、大型活动撰稿人。第六届中国婚庆艺术节最具才华金奖获得者。作品见于文学期刊《北大荒文学》、《鹤岗日报》、《东北网》、《奥里米文艺》等期刊和微刊媒介

主播简介 : 箫笳,鹤岗市图书馆志愿者。自幼酷爱影视配音,喜爱有声书的演播。愿以书养心,以音悦耳,简单生活,恬静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