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在自己的小城里旅行》有感
文/张亚萍
与爱云姐做邻居已经十多年了,只知道她文章写的不错,也从一些报刊上读过她发表过的文章,感觉情感细腻,文采斐然,而且很接地气。我常常想着什么时候能向爱云姐讨教一下,但是一直不好意思开口。
偶尔一次机会,我从同学那里得知,爱云姐出文集了,回家后就赶紧对老公念叨了下,老公知道我是想看爱云姐的文集,但又不好意思开口。于是一次在小区门口相遇后,他就对爱云姐说我想看看她的文集,姐听到后很高兴,随即就从家里给我取了一本书。拿到书后我要付书钱,可是,她怎么都不收,说难得我们既是邻居还有共同的爱好,这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并鼓励我也多写文章,多参与文学采风活动。
拿到心心念念的文集后,我发现里面内容非常丰富,有散文四十篇,还有现代诗、七律、古风、轱辘体等旧体诗词一百余首,文集里面的作品都是在各种报刊发表过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她不但精通散文、诗歌,而且还有几个获奖小品剧本,我不由得更加佩服她了。
她的文章不仅专业而且严谨。身为一名在农业战线工作二十多年的我,只知道千塬的西瓜种植水平比较高。她在“香漫千塬”里写的“肥料可饮用,”我竟然还是第一次听说,再细看文章原来是“光碳原浆肥”。据说这个光碳原浆肥,是在严格遵循农作物自然生态规律的前提下,应用“提高作物周围二氧化碳浓度便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科学原理,精选了多种既有可为作物提供高效营养,又可高效吸附二氧化碳的物质为原料,经科学配方后,采用物理方法组成的新型清洁肥料。它能以光碳原浆为媒介,以太阳能为动力,捕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供作物吸收利用,在阳光照射下制造叶绿素,积累作物生长必需的碳、氢、氧三要素,有效吸收、合成、转化土壤中的氮、磷、钾等有机成分,充分推动作物的孕育、生长、成熟,达到增产增收,恢复作物原生态品质的目的。看到这里我惊叹不已,如果没有深入调查了解,怎么会写得出如此专业的文章呢?
她的文章注重细节描写。《又见腊月那种花》从几位剪纸非遗传承人剪窗花开始写起,回忆到小时候外婆坐在炕上和村里的媳妇们剪窗花的情景,文章既有外婆剪窗花的细节描写,又有小时的她和外婆嬉闹的场景,在那寒冷的腊月天,家里、炕头上、院子里面传出来的笑声,何尝不是表达了她对外婆深深地思念之情呢!同时,她通过对几位非遗传承人剪窗花细节的描写,也喻示了我县非遗文化不但被传承而且正在迈开步伐努力走向全世界。
散文《云之语》是她在老公生日之际写给老公的,她没有说一句“老公,我爱你!”但是字里行间却体现出了她对老公深深的爱,在自己爱的人面前耍小脾气,在老公面前胡搅蛮缠,这些不正是一个女人爱的体现吗?尤其是遇到车祸时老公选择保护妻子那段让我泪流满面,都说就连科学家也论断副驾是最不安全的座位,每个司机在危险来临时候都会本能的选择自保,而她的老公却偏偏选择了保护妻子。我常常想是什么样的感情让她老公在灾难面前选择保护妻子?她的老公怎么就例外了呢?这难道不是“爱”吗?
她的文章细微处显大爱。读完散文“提前的年夜饭”不由得我红了眼眶,里面写到杨倩的父亲在抗击非典时被感染离开了人世,而多年后,杨倩却偏偏也喜欢上了医生刘诚,其母亲由最初因为刘诚是一名医生而不同意刘诚做自己的女婿,到最后劝女儿推迟婚礼,提前吃年夜饭送女婿刘诚去抗疫一线,既体现了杨倩母亲为人母的护犊情结,也刻画了杨倩一家为大家舍小家的大格局和大情怀,同时也歌颂了抗疫期间,我国千千万万个像刘诚一样的白衣天使在国家危难时出手相助,大疫显大义的精神。
她的文章处处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作为燕伋文化研究会的秘书长,她对燕伋文化研究的相当透彻,“燕伋的几个‘第一’”里面讲述了燕伋从最初遵父遗言,从秦国到鲁国去留学,拜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为师学艺,到后来二次赴鲁再次向导师解惑,随孔子周游列国讲学时,常年为孔子挑行李、挑书籍,车前马后服侍老师。学成归来后在千水之滨开设学堂,宣传儒家思想十八载,期间,每天讲完课后,都会来到学校后面,遥望着老师的居住地,用衣襟撩一包土垫在脚下,最终形成了“中华尊师第一台”,到后来侍奉病重的导师,不仅详细了历史而且传颂了“尊师重教”精神。
她的文章情真意切,素材皆来源于生活。文集里面的《娘》《父亲》《我妈在朋友圈》《父亲曾经是骑兵》《我的婆婆如娘亲》这些散文记述都是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饱含她对亲人的感恩之情,字字句句表达了她对亲人深深的爱。
她的文章文采斐然,在我眼里家乡“善变”而“冷”的春天,在她的笔下竟然那么美,善变被她比喻为一个任性、刁蛮的小丫头;冷被她比喻为一位穿着棉服步履蹒跚的老奶奶。家乡的春天还是那个春天,但是好像变美了。
她的文章爱家乡爱生活,“在自己的小城里旅行”一文里,她写到了千阳的苹果、民俗园、刺绣、荞面饸饹、大肉泡馍、锅盔、面皮、甑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小吃。诗人艾青曾经说过:“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如果爱云姐不是对这座小城爱的深沉,怎么会写出如此美文呢?
和爱云姐做邻居十几年了,邻居间常常有夫妻吵架、婆媳吵架、或者训斥小孩的,但是在她家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类似声音,只是偶尔经过门口时,能听到家里面传出来的阵阵欢声笑语,我就知道那是她的父母来县城一家人聚在一起了。我常常叫她姐,确切的说应该叫师姐,感觉师姐一直是那么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善良、勤奋。

她的这本文集里面还有好多篇散文和诗歌都很美,但我对诗歌是门外汉,她的诗歌里面写风、雨、雪、植物、人物、事件、心情和交友,这里面都有浓厚的诗情画意更有她对生活、家人和祖国的爱。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读她的作品对我来说的确是一种享受,让我感悟到了好多的人生哲理,同时,也让人充满了向上的力量,她本人也一直在用她的善良、勤奋感召着身边的人。
作者简介:
张亚萍,70后,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千阳县燕伋文化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热爱生活,喜欢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点滴,用笔抒发心中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