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伺母笔记
作者:裴育民
母亲今年99岁了。三年前不小心摔断了右胳膊,是三个妹妹无怨无悔地照顾了母亲的生活。前年国庆过后,因年龄大了,双腿无力行走,开始坐轮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妹妹们依然日夜照管着母亲的生活,尽着女儿们的那种赤诚孝心。
去年春节,我与两个弟弟商议,考虑到妹妹各自都有家务事情,照顾母亲应该由我们兄弟姊妹分别都承担一些责任,也减轻妹妹们的负担。大家也都同意,确定每周有一人回家照顾母亲,星期天下午交接班。
妹妹们知道我虽已退休,却仍然担任着市上社团组织的领导工作,常有集体活动,而且已是70多岁的人了,说是不要给我排班。我说:“我是你们的兄长,我得起带头作用,照样给我排班,至于研究会的工作,我合理安排就是了,不但要给我排班,而且我要带头值第一班。”
就这样,从去年正月十六开始,我带头值第一班。当我专程回到老家,站在母亲面前,她脸上绽放出了喜悦的笑容。从这一刻起,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就真切的还原了我的另外一个身份——母亲的儿子。忙碌了几十年公家的事儿,现在才真正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尽一片孝心,也感受着尘世间最真挚的母爱,以儿子的名义侍奉期颐之母,体验家中有娘才是福的温存。
初次专职照顾母亲,开始我想的有点儿简单了,内心的意念还没跳出母亲生活不能自理的现实困境。真的日夜陪伴在母亲身边,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么轻而易举,实际伺母过程中的艰难是难以诉说的。
我得每天为母亲做三顿饭,为她端吃端喝,送茶倒水,也得洗三次锅碗瓢盆。好在我退休后就专门学会了做饭炒菜,这也许是一种先见之明吧,是冥冥中想着要回报母亲的恩德。
老家的厨房是在后院,全开间的,没有封闭的门,夏天尚可,冬天基本和露天做饭没有两样,锅上案板上滴水成冰。前些年,我们说把厨房装修一下,母亲坚决不许,说是习惯了,农村人不讲究,都是这样,我们只能依了她。母命难违啊!但做饭确实不暖和,冷就冷吧,这也是人生的历练,权且把他当做年轻时农村艰苦生活的重新体验!
到了晚上,为了便于照顾母亲,我就与她睡在一张大床上,随时可听见她的呼唤。每晚我得起来两三次为她接尿倒尿。冬天门外有些冷,我得穿上棉衣倒尿,再睡时,时间被切成一段一段,好大工夫睡不着。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吃喝拉撒穿戴都得人来伺候啊……
一天晚上,母亲大约在12点左右说她心里难受不断呻吟,我摸了摸她的额头,好像没有发烧。我问:“你啥地方难受?”她说心里难受。我知道母亲患有昏厥病,但她说心里难受,让我不知所措,深更半夜,叫村医人家也睡觉了,我想再等等看情况再说。半小时后,她仍说同样的话。于是,我穿上棉衣,坐在床边为母亲揉肚子,试着看她是不是肚子不舒服?揉了有20多分钟,她呻吟慢了,还说:“地下冷,你上床给我揉。”我便坐在床上继续为母亲揉肚子。大约又过了20多分钟,母亲竟慢慢的睡着了,我才停手了,见母亲再没有什么不适,我又脱掉棉袄躺进被窝里。但没有睡意,
怕母亲再反复,约一个小时后,我也不知不觉的睡着了,这大概是在夜间3点左右了。
体能上的劳累是一个方面,而环境的变化则是另外的一种不适应。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有些家庭也搬到城里居住,整个村子呈现出空荡荡的样子,缺少了人文生机。每到晚上,这个屋子就是我和母亲,母亲每晚七八点钟就睡了,而我这几十年,晚上12点前基本没早睡过,那种万籁俱寂的安宁,还有心理上的寂寞与孤独让我很不适应,但却难以避免。
就这样,一年来,我与弟弟妹妹们精心照顾着母亲,虽然都很辛苦,但我们觉得各自都尽到了做儿女的责任,内心无愧。该轮到我值班照顾母亲时,我把社团组织的工作提前安排,或推后进行,或者委托其他副会长负责,基本没有影响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伺候母亲的家事也没有耽误,我回家伺候母亲累计已有50多天。
我与弟妹们轮流回家伺候母亲的行为让母亲很感动,她说:“你们这么精心管护我,我一生的辛苦没白受,我以后死了,你们都不要哭,因为你们都尽孝了。”母亲说的这话,让我想起一位朋友,他对母亲生前十分孝敬,无微不至的照顾。其母去世后,他自拟对联贴于门头:“在世时问寒问暖端吃端喝实打实;去世后敲锣打鼓哭天喊地空对空;横批为:厚养薄葬。”
这副对联深刻而睿智的诠释了孝道文化的精髓,也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告诫如何善待父母晚年生活。
堂兄润会几次见我说:“你在外当领导,每个月都回来照顾老母亲,黑明都陪在老娘身边,不怕苦,不怕脏,一般人很难做到,村上人都说你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
堂弟民众说:“伯母几次给我说,你哥晚上睡在我身边,也不嫌弃我。”我说:“那是我的亲娘,是她给了我生命,把我养大成人。她现在到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更是我们报答她恩情的时候,我再苦再累也得照顾好母亲啊!
有次伺候母亲后回到咸阳,碰巧几位朋友相约聚餐,老马见我眼睛肿胀便问:“老兄没有休息好吗?”旁边的老张知我回家伺候母亲才回来,便说:“老兄刚从农村照顾老母亲回来!”老马说:“那还要你亲自管?”我说:“我娘,我不亲自管,谁来管?”他说:“雇保姆呀!”我说:“母亲不让雇,再说合适的保姆也不好找,还让人不放心。”他说:“那你也得注意呢,毕竟你也是古稀之人啊!”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知道我回老家管护母亲,他去我老家看望老人,颇有感慨地说:“我以为你回来只是搭个手,有人管老人呢!没想到你一个人黑天白天都在伺候母亲,这么冷的天还亲自一天做三顿饭,太让人感动了。”我说:“没啥,我的几个弟弟妹妹都是这样做的,他们比我做的还要好!我从内心感激他们。”
我觉得母亲生养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这种养育之恩是终生难以回报的。如今母亲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去照管她,这是做人的道德,也是子女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也是人的本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都知道感恩父母,难道人不知道孝敬双亲?对父母亲没有孝心的人,谁还与他为伍?有哪个人愿意与他成为朋友?一些人在外求神拜佛,岂不知父母就是我们眼前的佛,也是我们最大的保护神,尽到了孝道,就会一切安然无恙。
人生是有时限的,生命也许是有定数的,这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接续过程。一代人接替一代人,这是人类生存法则。我们所能做到的,是尽量努力延长生命,从生活、保健、医疗、心理等方面提高父母生活质量,就可以延年益寿。正是因为如此,母亲才成为我们这个4000多人口大村子唯一的百岁老人。
如今,母亲思维依然清晰,还是满口全牙。她几次给我说:“三十年前儿女靠父母活着,三十年后父母靠儿女活着。”母亲还时常说她感到一切都满足了。
退休了,我又回到母亲身旁,为她尽最后一段人生岁月的孝心,尽管很辛苦,但我无怨无悔,相信弟妹们也是如此的情怀与真诚的做人品格!
2024年2月1日
作者简介:裴育民,笔名雨石,陕西省兴平市人。曾先后任县市党政领导职务数十年。退休后,痴情于阅读和写作,《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著有散文随笔集《生命留痕》《岁月散记》《青山依旧》,作品获得“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优秀作家奖”。视写作为晚年的一种生活方式,乐在其中。
【最美中国年•全国作家诗人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483284.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