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仙居方里村 春泥诗社有情吟
——春泥诗社莱西分社组织部分社员赴莱阳拜访名家学习
2024年2月1日,天寒地冻,虽然预报的雪没有到来,但是冷风却如约而至,慷慨地向天地间万物播撒着颤抖的力量。
春泥诗社莱西分社的社员们却依然热情高涨。他们在社长宋向辉的带领下,奔赴莱阳市方里村,拜访了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莱阳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词作家孙美清老师。
参加拜访学习的人员有春泥诗社莱西分社85岁的顾问董金娟、春泥诗社莱西分社顾问于许成,春泥诗社莱西分社网络文学社社长倪中敏,春泥诗社莱西分社顾问、莱西市国画家邢振京,春泥诗社莱西分社副社长童德芳,春泥诗社莱西分社文学社社长谭哲胜,春泥诗社莱西分社诗词朗诵会会长田百合,春泥诗社莱西分社执行秘书长谭旭东。
入会人员在孙美清家里听取了孙老师的讲解,孙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以及文学创作中的有感而发,即兴灵感创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内容生动有趣,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掌声不断,大家深为孙老师热爱生活扎根乡村,矢志不移从事文艺创作,尤其是歌词创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深感钦佩。孙美清从2001年开始歌词写作,处女作《如果你想潇洒》发表于《词刊》2002年第一期,《生命的碑》入选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歌词,《男子汉》发表于词刊2004年第十期,2005年在全国首届原创词曲(陆城曲)拍卖交流会中荣获艺术成就一等奖,并作为男高音歌唱家薛建洲的主打歌曲,2017国庆黄金周金波随”我和我的祖国”栏目组演出并于央视CCTV1台综合频道及CCTV15台音乐频道播出。2018年6月17日父亲节期间又在央视”民歌中国”演唱。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的《浩然正气螳螂拳》有多个版本传唱。为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莱阳梨为题材创作的《老梨树》、《梨花怨》、《心随梨花开》号称梨乡三部曲。音乐作品(作词)在全国及省地级创作大赛中多次获奖。截至现在在《词刊》、《歌曲》、《儿童音乐》及全国省级刊物发表音乐作品百余首,有八十余首作品被广泛传唱。
入会人员田百合、倪中敏 、邢振京、童德芳、谭旭东、谭哲胜以及八十五岁的董金娟老师、于许成老师等,都畅谈了自己听取孙美清老师讲述的感受,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于许成老师向孙美清老师赠送了他著写的《元素周期律与人生》《数字周期率与人生》《全息周期律与人生》三本书。期待孙美清老师通过他广泛的影响力和人脉,将“中华元素文化”推向社会,走向世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春泥诗社莱西分社部分社员作品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2024年2月1日拜访孙美清老师
倪中敏
今天清晨,我们一行9人怀着特别期待的心情,跟随青岛春泥诗社莱西分社宋向辉社长一起去莱阳拜访一位名人。
这位名人能够让我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拜访,到底是何许人呢?他到底高明在哪里呢?带着疑问不知不觉到达了目的地,刚一下车,当走进主人的屋院,就得到了这位热情似火、声音爽朗的名人热情地接待。
我们落座后,他热情洋溢地讲了小时候逃学跳窗学武功的经过,他遭到老师责罚和被老师暴打等场景,一幕幕真切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我们好像都回到了孩提时代。接着他的一首带着佛性的“水渡”吟诵,水的升华和沉沦…将我们的国学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将人生演绎的栩栩如生;水可以化为潺潺的小溪,可以蒸发为云朵,也可以化为飞流直下的瀑布或湍急的河流,奔涌澎湃,激荡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我们的国学文化,有六千多年的历史,现在被西方国家冠以伪科学、文华糟粕、封建迷信,我们被这个紧箍咒死死的压着,使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在世界上没有了话语权!难道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因此而截流吗?我们痛心!我们不甘!我们的中华文化,有太昊伏羲的太极,有周文王的周易,有孔子的十翼和中庸之道,有老子的《道德经》等伟大经典。
领导人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周易》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显示出领导人对这一民族千年经典的熟稔和重视。领导人在讲话文章中6次引用了老子《道德经》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领导人引用的这句名言,体现了他的实干兴邦思想。
2015年11月,领导人在会见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外方代表时指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2021年3月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领导人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1年5月31日,领导人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推进新形势下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指明了方向。中国核心术语是解读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工具,也是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支撑。以中国核心术语推进中国话语体系构建,通过不断提炼、阐释概念内涵,持续扩大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感召力,可在与世界文化对话中增进理解与共识,增强国际话语权。”
可以看出,我们的领导人既提出了高瞻远瞩的理念,也提出了世界科学文化难题。这真是天佑中华,现在,于许成老师经过18年学习创新,提出了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中华元素文化”,他把东西方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各宗教文化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结合领导人在国内外提出的一些重大理念,融会贯通,实现了科学知识人文化、人文知识科学化,实现了科学知识中国化、万物理论易理化,实现了科学读懂中国、造福世界人民,于老师的“中华元素文化”理论体系,是一个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能够被世界各民族人民都能够接受的新文化理论体系,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讲的是新话,是新概念、新表述,使中国具有了话语权,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与孙老师的交流座谈中,我们都感到无比的自豪、无比的骄傲、无比的兴奋,为了使我们的中华文化能够早日走向世界,我们各抒己见,相互学习,心潮澎湃,我们相信星星之火一定能够燎原!
非常感谢,是胸怀大爱的宋向辉社长,把我们这群志存高远、怀揣着同一个中国梦的天子骄子汇聚在莱阳方里村这块宝地,奏响了科学与人文融通的乐章!这美妙的音律,响彻了整个屋子,相信很快就会响彻到中国,响彻到世界。
而我们拜访的这位名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不为岁月惑,胸有凌云志。誓把国学研,倾尽绵薄力。现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化厅授于“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等许多荣誉称号的孙美清老师。
人生
——有感于《元素周期律与人生》
孙美清
(白)小时候,爷爷常常对我说: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地上便有多少个生命
每当有流星殒落
人间便逝去了一个生命
同时,星星殒落的方向
便又诞生了新的生命……”
常为流星喜呀常为流星悲
新生的逝去的究竟又是谁
人生谁能够记得上轮回
把握当下好好修为
莫叹命运苦呀莫叹生活累
劳筋骨饿体肤其实无所谓
苦其心志是天将降大任
珍惜时光不言疲惫
前世修得今世缘
今世相见弥足珍贵
蒙得他人敬一尺
回报他一丈三春晖
因为
——访词作家孙美清先生
田百合
因为一部叫《少林寺》的电影
斑斓了少年懵懂的视线
因为班主任的黄胶鞋
踢疼了少年敏怯的尊严
因为见过了山水的眼睛
再也耐不住现实的灰暗
因为离家出走的那一晚
挥了挥衣袖 只带走一支钢笔
和一个少年 澎湃的信念
因为这些年吃了些苦 也
遇着些爱
因为知道365天的日子
吵着骂着是一年 唱成歌
也是一年
因为那支笔总爱自说自话
因为少年的心事一辈子不肯停下
因为老师当年那一脚的疼痛
早已转化成 丈量山水的勇气
和谱写生命的歌曲
因为人是有思想的芦苇
因为活着
因为我们有喉咙
不是为了哭泣
而是为了歌唱
所以……
多重身份点亮了每一个他
——歌词作家孙美清印象
谭哲胜
他是农民
不仅每天忙着和玉米高粱大豆谈心
和它们讨论一场风的价值
而且还忙着给音符那些小蝌蚪找到一个家
创作二十多年来
硕果累累
有八十多首传唱作品
不止于此
他创作的歌词在央视播出就有三首
这个秋天
他的歌词《生生不息》
又成功入选央视一套
《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
这束光
瞬间拨亮鸟鸣
照亮了山东的每一朵浪花
每一个汉字
和每一朵被夜空涂黑的云
曾经
用一首《男子汉》照耀了生他养他的这块儿土地
也照耀了每一棵代表男人的植物
如今
他不仅仅是他自己
还是齐鲁文化之星
也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还是一个画家
画的不倒翁是一绝
而且,每一个不倒翁都会配上一首诗
最重要的是每一首诗都不一样
现在,他又多了两个身份
一个是鱼塘老板
一个是生活的垂钓者
那些鱼就像是一个一个音符
正在为他的歌词排兵布阵
对了
他更是我诗歌的启蒙老师
我们已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可以要好到在他的家里住上几日
美清,这个名字也许就注定了
他的美和高度
我想
山东如果除了红色的标签外
从前一直在低音区上
那么现在一定在高音区上
起码,孙美清的每一步都叫
——前面
且有叮咚的回声
孙美清赞歌
谭旭东
孙美清 词坛闪耀星
才华横溢 心灵纯净
一支笔 绘出人生风景
无数感人故事在他笔下诞生
他用文字编织梦想的翅膀
在音乐的天堂自由翱翔
每首歌曲都是心灵的激荡
啊,孙美清你是词坛的栋梁
他用真情书写生活的色彩
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爱的思量
他的作品如同璀璨的太阳
在音乐的大海中熠熠放光
他用文字编织梦想的翅膀
在音乐的天堂自由翱翔
每首歌曲 都是心灵的独白
啊,孙美清你是词坛的栋梁
向孙美清老师学习
董金娟
春泥诗社莱西分社由宋向辉社长带领我们十多人,慕名拜访莱阳方里村一位名人——孙美清老师。
当我们走进孙老师的家,就被他的字、画,深深的吸引,啊!好美啊!大家赞不绝口。
当他介绍他写诗的情景,我真感觉到孙老师思维敏捷、出口成章,意境也很美,非常佩服!
他们夫妻满腔热情的待人,我们非常感谢!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
当谈到于许成作家的“中华元素文化”时,他很感兴趣,并下定决心要好好拜读,要和大家一起把“中华元素文化”的学习推向世界,使中国在世界上有话语权,实现科学读懂中国,造福世界人民的伟大宏愿。
七绝二首(通韵)
童德芳
(一)
拜访词作家孙美清
僻静小村存彦哲,不求名号重敲歌。
屋头月影西山后,踏雪谁留来访辙。
(二)
词作家孙美清其人
谈吐之间见小真,竹风梅质立松人。
扎根乡土唱乡土。淳朴词章谐五音。
七律·拜访方里村孙老师感
宋向辉
源自仙居方里村,春泥诗社有情吟。
登临始见阴阳貌,放下才知天地尊。
案上新书添气象,壶中陈酿锁乾坤。
清风明月幽兰醉,墨韵留芳千载存。
注:
孙老师:孙美清,词作家,曾用名孙美青。现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化厅授于“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山东省组织部、宣传部授于“齐鲁文化之星”,莱阳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统战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美术家协会理事。
新书:于许成老师三本260万字的书,中华总工会(国刊)首发于许成老师的理论,于许成老师于2023年被评为“十大年度人物”。
撰稿:谭旭东
审核:宋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