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连里过大年
刘庆文
人生最美是军旅,军旅最难忘的是新兵连。每当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都会回忆起当兵时第一次在部队里过大年时的情景,那是1977年2月,在塞外山城——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山坡的一个军营里,经过一个多月的新兵连军事训练,我们在部队过的第一个春节,也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乡,到一千一百多公里外的北方当兵后的第一个春节,流下了想家的泪水,也体会到了部队大家庭的温暖。
新兵连的生活一直是紧张而又忙碌的,就是在快过年的前几天,连队里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仍然按部就班地进行,丝毫没有放松的迹象,甚至比平时还多了2次夜间紧急集合。
2月16日,除夕的前一天晚上,熄灯前班长通知我们:在接下来的3天时间里,连队不安排正常军事训练,时间由各人自行处理,但是每天只能吃两顿饭,分别是上午九时和下午四时,开饭前大家可以自愿到炊事班去帮厨。
2月17日,除夕那天,吃过早饭后,我将衬衣和穿在身上摸爬滚打一个多月的外套洗干净晾晒后,坐在铺上分别给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一口气写了10封书信,向他们汇报了当兵一个多月来的学习、训练情况,并向各人致以春节的慰问。
下午4时,连队聚餐开始。到部队后的第一次年夜饭一改平时以土豆、萝卜、大白菜为主,只见素不见肉的囧态,猪、牛、羊肉,鸡、鸭、鱼、蛋等各种佳肴都上了餐桌,丰富得让人不敢想象,比未当兵时在老家过大年时吃的还要好得多。等各色菜肴上桌后,营、连首长分别发表了新春祝福,干部、战士们都以饮料代替酒水,互相祝福着,高喊着“干杯”!然后一饮而尽,可以想象,百十号“纯爷们”集聚在餐厅,那气氛是十分热闹沸腾的。聚完餐以后,大家以班为单位,坐在一起开了一个小型联欢晚会,我们1排1班的战友来自五湖四海,全班10个人,带兵班长是河北省邯郸市人,9名新兵分别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苏等5个省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每人出一个节目,有唱京剧的,有说天津快板的,有唱民歌小调的,轮到我,我朗诵了毛主席的诗词“七律·长征”,大家高喊再来一首,我又背诵了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一诗,说实话,当时我对毛泽东主席公开发表的全部诗词,都能背得滚瓜烂熟。
夜里12时,当“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全城时,我们听到了紧急集合哨声,正当新兵们不解时,班长要求只穿衣服不打背包,原来是集合到军部礼堂去看电影。在电影放映前,各个连队照例要拉歌,比赛哪个连队歌唱得响亮,唱得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接连看了3场电影。
2月18日,春节早晨,仍然以班为单位,大家聚集在一起把脸盆洗干净,用来和面、伴馅儿、包饺子、煮饺子,看到桌子上摆的那些我们亲手包的饺子,大家都笑了,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大的、小的、长的、短的,还有翘边张嘴的,虽然不好看,可它是自己亲手包的,吃起来有着别致特殊的意义。
吃过饺子,我约了老家一个村里和我一起当兵的礼国,他在3排9班,向班长请了假,分别逛了军部那儿的军人服务社和张家口市百货大楼,买了一些日用品,还到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万里长城第一门——张家口市著名景点“大境门”去游玩,在“大好河山”题字下留影纪念。
在春节的3天假期中,我每天抽出半小时时间,到训练场上进行军事科目的操练,还到炊事班去帮了2次厨,和战友们在一起谈笑,打扑克、下象棋,每天晚上熄灯前还坚持写一篇日记。
离开部队已经过去40多年了,然而在新兵连时的第一个春节的回忆依然记忆犹新,虽然未能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独特的经历有着别样的温情。在部队里每年的春节都是在这样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放松之余不忘战备,娱乐之中不忘守纪中度过的。在部队过大年,那是实实在在的大年,一个大家庭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