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
作者:梅泊鑫
渡,是一种格局,是一种修行,更是一种智慧。
过年了,朱士岚老师就忙着为各社团单位、朋友和寺庙写对联和福字,把美好的祝福和爱心传送。

石头罗汉显图纹,五百神猷万古闻。
一沼蛟龙涎紫雾,半檐鸾鹤篆朱云。
风摇窗牖寒光碎,玉射书台墨迹昕。
觉悟维摩开大智,衣襟带得白荷芬。

“我五年前就发了一个愿要收集500个罗汉石,有愿就有力量,缘随愿来,这五年我己收齐了500罗汉石,甚至收藏了700多个石罗汉。”朱士岚老师说着脸上漾着自豪的神情。朱老师一边指着展出的十八罗汉石一边向大家解释,这是江西奉新潦河石,石头呈现着灰白黑图案,像中国的水墨画,线条优美稳定独特。仔细端祥站立着的罗汉有低头沉思的、眺望远方的、抬头望月的、背手行走的、扭头答话的、拱手作揖的、托钵的、有经行的;坐着的罗汉有盘腿打坐的、在诵经的、抚琴的、敲木鱼的、品茗的;有侧身吉祥卧的罗汉、有半躺着的,还有的跪在垫子上拜佛的,罗汉大多都身着僧袍,各种姿势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朱老师怀璞居工作室,墙上贴着他自己依照500罗汉石的形态创作的禅意图,他用古黄色的土纸按罗汉石纹理象形画的,体现古朴原生态的拙味,追求自然天然,反朴归真的意境。
这些罗汉石都是朱老师在全国各地市场淘的,江西靖安、奉新、上饶、广西三江、广州汕头等地都留下了朱老师的足迹。也有在山川河流边捡的。配的底座有云南的沙棘枯树根,也有自己捏的陶泥。石罗汉的种类也多样,有黄蜡石、玛瑙、和田玉,潦河石等石种都是天然造型。

清诗入画耕,一笑复倾城。
笔健风神逸,心闲气概平。
云龙时变化,鬼斧巧精明。
何幸知名士,高人好隐声。
朱老师爱上玉石是受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江西师范大学吴子南教授的启发,朱老师7岁得吴教授师传学绘画,吴教授鼓励朱老师走进大自然去观察,从石头、根艺的图案、颜色中参悟绘画之道。因此,朱老师和奇石根艺结下了不解之缘,朱老师认为,奇石的一些纹理线条、物象的构成很有立体感、雕塑感和厚重感,非常精彩,有些线条、水墨神韵,浓淡层次非常高妙,很有美学价值。朱老师潜心临摹石头上的画面,精致的线条,探索水墨意境,感悟大自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造化,书画的学养很多得益石头的造型,提升了绘画功力。朱老师之前看八大山人的画理解不是很透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发后,现在看八大山人的书画,就比较明白其中的意境。

朱老师画的鸡,线条流畅优美,墨色浓淡相宜使主题鲜明,意气高昂。朱老师的山水画则气势宏伟奇异,有高远、灵秀、俊逸之感,山川瀑布,云雾草木,更有江南山水的意境。庄子认为“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也就是通过将自己的心灵置于天地之外、事物之外、名利之外的禅修方式,“无我”的精神自由状态。此种精神状态是在吴教授传授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大自然的洗礼和多年的积淀实现灵性的升华。只有广阔的山水空间能够远离尘世,让人“乘天地之气,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让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在庄子眼里,能够以心灵悠游于广阔的天地山水之间,实乃天下圣人的典范。

朱老师绘就《九贵图》系朗照禅师所传之法,画着九条鳜鱼远近、大小、高低、全都朝一个方向游去,寓意九九归一,和谐吉祥之意。而朱老师的书法多用绞转之笔,使气不使力,古拙苍劲,质朴天然,心性流露气韵生动,得奇石根艺之神韵。
水响听潮音,难逢万古心。
浮香烹茗笑,絮语伴诗吟。
客去茶烟歇,莺归竹露深。
相投成挚友,但使众人钦。
朱老师现在的工作室在江西南昌赣江北边蒋巷湾子村,一座两层楼的老式旧屋,北边一排排老屋,东边是一片菜田,西边和南边是街道和一栋栋粉刷一新的农村独楼,一派田园风光。朋友们都喜欢亲近朱老师,我的印象里朱老师谦虚、低调、和气、有包容心,朋友来都是热情接待迎来送往,以平常心待之品茶论道从无厌烦。
春天这里的野花和地里的油菜花盛开,我和闺蜜来剪辑盎然的春意,之后大家边品茶边向朱老师讨教佛理;夏天的翠竹令人凉爽,见者为其高节而生敬仰心。荷花纯洁素雅令人徘徊,羡慕其高贵神圣,借景抒情,继而向朱老师请教书画真妙;秋天屋后的柚子树结满了柚子,朱老师带着我们用竹杆去打柚子,然后腌柚子皮吃。一年四季花开花落,这里的景色随着四季的变换,都是朱老师的素材和众生缘。冬天大家最喜欢的是围炉煮茶,炉子是朱老师用鹅卵石和旧木板自己做的,近2平方米大,炉子上面用树干吊着茶壶,然后大家烤红薯烤水果吃,到吃饭的时间就吃火锅,当然,有各种蔬菜,有时到门前的菜地摘新鲜蔬菜。因为朱老师是吃素食,所以就用素食招待大家,没有一点荤腥菜。

有一天,我遇见了做自媒体的倪先生带了两个助手来采访朱老师,他拍了朱老师的500罗汉石和书画后,放下手中器械就坐在围炉边吃红薯,烤红薯的香味真诱人,要不是为了采访工作他早就想吃了。大家边吃边聊兴致勃勃,谈天说地,兴致盎然。
老房一檩伴田头,怀璞贤明照素秋。
醉墨含香衣袖染,痴心洗玉海天俦。
世人只道书楹好,高士安知自性修。
身在红尘了空有,一心一径渡归舟。
这天,我们在围炉的时候,有一位做民俗设计的老板带着女助手来了,他在怀璞居后面租了一栋老房子做工作室,我们喝茶寒暄,女助手请朱老师为工作室写楹联,装饰房间用,朱老师满口答应。之后他们又向朱老师借锯子等工具,朱老师马上起身帮他们找来工具。朱老师很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只要自己能办得到的,几乎是有求必应。有些寺庙的牌匾,门前的对联都是朱老师虔心撰写。

朱老师的一位老同事十几年都没有联系,这时打来电话也赶来围炉品茶,他聊到孩子刚研究生毕业在上海工作,已经25岁了,正焦急为儿子买房子找女朋友的事操心,都60多岁了还想找份工作补贴家用。朱老师说,我儿子在广州工作,没买房子也没有找女朋友,但我不着急不操心,儿孙自有儿孙的福气,这世间的俗事不用过多操心,顺其自然,我们就是保重自己身体健康快乐就好。同事很惊讶不理解他的话,儿女大事做父母的能不操心吗?朱老师开导他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因缘到了就去做,用不着我们去操心。朱老师用大乘经典的法理开释对方,经过一番倾心畅谈同事心开意解欢喜离去。朱老师待人很诚恳,平易近人,没有艺术家的那股傲气,我认为是得益于佛法,朱老师是虔诚的佛弟子,潜心研究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 ,并得其心法运用于现实生活。
一进怀璞居堂屋正面墙上是朱老师写的一个大大的‘渡’字,渡字一撇垂下仿佛瀑布奔腾顺流而下,案台上一条白细沙装置的河流,东头是一个山石造型,山石各处有几位修行的罗汉石和高塔,顺河流有一小舟上载有一个玛瑙石人在渡河西行,和墙上流下的瀑布接应,浑然一体,从此岸到彼岸,寓意深厚。朱老师说,我们人也一样自渡而渡他,渡他也是渡自己。
近几年朱老师放弃物质生活的追求,专门研究大乘经典。发愿自己要从生死轮回中解脱,通过自身的修行,广结善缘力求与道合真。法理上悟道后朱老师更是发菩提心积极的和大家结法缘,从心灵上教化世人,为之清心疗疾,运用智慧悟性为他人指点迷津。
朱老师在学习书画的技法上是师渡,而自己得到书画的造诣后,再领悟更深的禅意妙境,达到自渡而渡他,也无所渡的境界。

朱士岚 男 1965年11月生 江西省王阳明研究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花协盆景赏石分会理事;广东省文化协会美术专业委会创研部付主任。

作者简历:梅泊鑫,曾用名梅雪平,字明璆,号合鑫居士,笔名梅骨慧心。国家电投集团江西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干部退休。被当代文化艺术人才库作为"文学人才"论证诗人。《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全球汉诗总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女子诗社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吟诵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南昌市作家协会会员;金秋文学社会员。个性签名:诗词随性情而抒,文章顺因缘而作。
【最美中国年•全国作家诗人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483284.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