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书生,让我如沐春风
文/杨浩然(山东)
【引子】不知不觉间来到2024年2月1日。忽然翻到魏书生老师给我的题词,就想写点啥。时光随风落,流年不停歇。举目极远望,万事莫蹉跎。北风凛冽,流年飞逝,我们欢笑着前行,岁月原是千般美好!我们加快迎春的步伐,带上最美的心情,满怀最美的期待,迎接春回大地!一月再见!二月你好!再出发!加油!

魏书生是我最佩服的教育家,他的名字,在教育界是个标杆,读他的书,看他的演讲,让我这最爱挑剔的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发自内心的敬佩。
真正和魏书生老师见面,并与他合影留念,请他给我的小作家学员们题词,还是在四年前吴伟会长组织的语文研讨会上。
魏书生老师风趣幽默的演讲,那叫一个接地气,如同听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魏老师眼里,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老师缺乏爱心,缺乏智慧。能让我入脑入心的演讲还真不多,那些说假话套话大话屁话的所谓专家,还有那些装腔作势故弄玄虚令人作呕的个别领导讲话,我是深恶痛绝,心里早就问候他老祖十万次了。听魏老师的演讲,那却是如沐春风,心里舒坦。
而最近听了一个领导特别深奥的讲话,那水平却高没的说啊,直听的人云里雾里,或是叫我们去品味领会吗?你看是这样的:
“下一步一定你放心对不对?那么我说一个什么呢,咱们谈这个问题,那么,我觉得啊应该说,我相信还是说这个咱们说,啊,所以我觉得什么啊,就是,哎,你不要这个什么,这个,应该说啊,在不久的将来,咱们说,你这个一定,只要咱们说,就是说,下一步一定你放心,对不对?”
我那个去啊,各位看官,你听懂这位主席台上高高在上打官腔做指示的领导说的人话吗?就几个字:无与伦比!语无伦次!
今天早上看了一个视频,真话不讲,假话不想讲,只能说:“我不知道”2023财经年会上社科院经济专家李扬,在回答女主持人提问时说“我不知道”,然后匆匆离场!主持人也笑眯眯的幽了一默,“感谢李主任的精彩回答”。原来“我不告诉你”也是精彩绝妙的回答。

还有前一段东北那嘎达的什么文联什么文化局兼什么广播电视局局长大人那个“四母探郎”的讲话,叫人捧腹大笑。原来杨四郎还有四个娘哎!我当时不由的写了几句打油诗。(【老戏新剧要登场,《四母探郎》是独创。贻笑大方又何妨?桂珍局长美名扬。《四母探郎》为哪桩?四郎听了笑断肠。文旅局长额她娘,主持念稿太荒唐。局长大人业务强,眼神不好请原谅。《四郎探母》国粹剧,妇孺皆知耳能详。小本毕业非文盲,指导业务不外行。看不惯的靠边站,四郎他有四个娘】)
真不知叫你听天书一样的讲话领导是怎么上去的?
没对比就没伤害啊,书归正传,咱还是回到魏书生老师演讲的话题。人家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摆事实,讲道理,叫人心服口服。
嘿,举个“栗子”,魏书生老师说啊,概括起来那些确实学习差的孩子有这些本事,一是顽强的意志,二是抗挫折的能力,三是心胸宽广不记仇。要是展开来讲,真有道理。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百六十行,缺一不可。学习上的差生,应该叫做学困生吧,最大的本领就是叛逆,叛逆的地方就是差生的蓝海啊。别看差生学习不咋地,但是多数脑子好使。社会上经常流传这样的段子,什么优秀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给当了老板的曾经的差生打工。
活了几十年,碰到让我最佩服的老师之一,是魏书生老师。真正的好老师用善心体验出来的教学径验。听魏老师给上课,决不会打盹,厕所都不舍得上呢。好教师不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要开放式的师生互动,才能激发调动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寓教于乐,才是最好的。那年县里组织听我讲课,我的学生可以随便下位,满屋里活动。学生争先恐后抢答问题。课后评课,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说,听我的课,不是在听课,就像赶集,就像看戏,学生轻松愉快就学会了当堂课的知识,恐怕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坚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自于言论和行动的自由,而不是过于强调刻板的纪律和所谓的标准知识答案。
比如我会让学生反驳我的教学。我说可以把自己的童年记忆中趣事,记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有个叫刘军的学生直接站起来就说,老师说错了,蚊帐是挂在床上的,怎么能写呢?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马上“报复”他一下,微笑着跟这个学生打赌,我说你到黑板前面来,听写你一个词语,你学过的,但是你肯定写不对,刘军不服气。
“mi feng”怎么写?其实我跟学生玩个狡猾狡猾的,假如他写的是“蜜蜂”,我就说,不对不对呦,我叫你写的是“密封”,反之他要写“密封”,我就说叫你写的是昆虫“蜜蜂”。他闹了个红脸,我随手写出“蚊帐”和“文章”两个词,说老师和你玩个游戏而已。马上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今天我写的作文题目是《刘军出了个洋相》,就滔滔不绝把刚才的事情过程,口述成一篇作文。我表扬这名同学及时捕捉到作文素材大大的非常的好,说不能仅仅记录事情经过,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来,作文才有了思想灵魂。
我继续“抛砖引玉”,先讲了两个“邻居家”小孩的趣事作为引子,学生争先恐后口述自己的趣事,大家相互交流,实在觉得自己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不够有趣的,就向同学取经,谁的趣事多,就借用一个来,或者从书上查找一个来个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仿照写一个趣事。人家写《今天我骑牛》,你就写《今天我骑马》《骑猪》《骑羊》《骑火鸡》《骑大象》《骑骆驼》,打开思路,放飞自我,可以写实,可以虚构发挥想象,可以当场编造。
比如想象一下《骑猪》,猪会同意吗?怎么骑上去的?上去了猪会老实吗?猪觉得你是在欺负它,会不会跑,会不会把你摔了个四仰八叉,巧了掉进猪粪坑里,你屁股摔疼了没有,衣服上有没有猪粪臭味?你看不行回家没事找事,找个猪骑一骑,感受一下,不过要注意安全啊。学生都喜的眼泪都出来了。
你们写作文可以自己从大脑里想对号入座的内容,可以向别人请教借材料,也可以去主动找事做一做嘛。去年我给学生上这个作文课,《今天我真高兴》,马小龙就愁的哭鼻子,还跟他妈妈发脾气,我给支招儿,这不简单啊,你就炒鸡蛋。
结果炒了五个鸡蛋,没想到,第一次炒的就很成功,他弟弟和他抢着吃没吃够。他就是没事找事,结果作文就写起来不费劲。看着闹钟,28分钟,一篇460字的作文新鲜出炉,嘿,他妈妈给他变成电子版发我微信上,马上就发在我们《作文乐园》公众号上,转发阅读半天时间到了600多人,全校师生家长好多人都留言点赞,第二天马小龙的作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当范文自己朗读,可真高兴啊。
同学们再发挥想象力,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炒鸡蛋,那是自己亲自下厨做的,就难忘,就激动,就高兴。再者炒鸡蛋可能还有点小曲折,比如放盐放多了,把白糖当成了盐炒成了甜鸡蛋,或者鸡蛋炒糊了,使用煤气灶可能有什么安全隐患了等等等等,作文没啥了不起,写作文是最好玩的课程,是不是?你学会了炒鸡蛋,作文考试,《一件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难忘的事》《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我学会了————》,举一反三,都可以用的上。还害怕没得写吗?你找米下锅,有了材料,学会当厨师,有点手艺,孰能生巧,就有了拿手绝活。
作文不过小菜一碟。同学们趁热打铁,一篇篇好作文诞生了。每次我都让家长配合,觉得确实好的作文,变成电子版,我挑几篇,往全国报刊杂志投稿,每节作文课,都有中稿的。出成果,孩子们积极性就来了,没有发表过作文的是体会不到乐趣的。

如今我的学生也有好多成了教务主任,成了中小学校长,还经常在微信聊天时,谈起我的讲课,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对于现在自己教育学生也有深刻体会和影响,能让自己的学生认可还是欣慰的。而比起魏书生老师这样教育界的大家,更是让我们由衷敬佩和学习。
当了二十年语文教师和十年校长的我,对教育情有独钟,也是有自己的深刻体会的。教育应是有教无类,不应该单凭考试成绩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而应该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特长,并协助让其成长。
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很重要,“厚爱严管,科学严谨”,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不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一个老师最包容最成功之处!
人的天赋异禀,本有差异,怎能一刀切,苛求必须考多少分数。长期以来,教育片面看分分分,升学率论英雄,好多学困生被冷落,被挖苦,被嘲讽。实则教育方向和教师的失败。
教育上提倡的什么素质教育,这个提法本身就有问题。我几十年前就写文章批判,从片面抓升学率,后转到不伦不类的素质教育。人的素质千差万别,何为素质?笔者以为,素质者,有先天与后天之分。
先天素质好理解,是人的身体硬件系统,比如脑子正常不?肢体残疾不?一个没有右手或者因为小儿麻痹症导致手发育不正常的就影响书写吧?这里不排除个别身残志坚的,用脚丫子执笔或者用嘴巴叼着笔写字,是特例,是无法和正常人可比。那些励志故事毕竟是小众个例。
教育的目的不是都去上名牌大学!干嘛非要赶鸭子上架?跟魏书生老师学习,因材施教,多找找差生的优点,不要强人所难!办有良心的教育,有温度的教师!世界上没有废物,也没有废人!
后天的素质培养,也不难理解。一粒饱满的种子植入肥沃湿润的土壤,有适宜的温度,自然而然的能生根发芽,加上后天的除草施肥浇灌,茁壮成长是没问题的。学生要有好的教育资源,包括环境、师资等良好,自然就进步快,如虎添翼。不要片面讲勤奋和刻苦,我是注重方法和条件!我跟学生最常讲的就是不要过分钻研学习,那是浪费时间!你学的那点知识,都是有答案的,用得着你钻研吗?最多五秒钟考虑不出答案,直接请教!请教人!请教工具书!学习就是玩!玩的是速度!玩的是标准正确!在此基础上才去创新!学生要学会跟老师捉迷藏,学生自己出题,研究老师可能如何出题?学生自己搞出答案!这样积极主动,认真用心,还愁学不会那点破玩意?
回想自己的教学不拘一格,怪招频出,效果明显。这又发现魏书生老师对学生的赞美是毫不吝啬的,还是觉得有趣的灵魂是好玩的!甚至把多数人看做缺点的地方,魏老师也能从别出心裁的角度,发现闪光点,大加赞扬,放大成足够学生引以自豪的成就感获得感,从而激发兴趣。可真把一粒爆米花,夸成一个美丽的蛋糕。
实际上,多数教师应该有一个普遍共识,就是越是当年成绩一般的学生,日后发展的还相当不错,而且对于当年教过自己的老师格外尊重。而相反,老师曾经倾注全部心血,扶持起来的尖子生,以后就算成才了,往往根本不尊重自己当年的老师。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本来就优秀,是自己的本事大,无需感恩老师的教育培养。再举个“栗子”,我有个当年看似弱智的学生,现在四十多岁了,有次他骑着车,路上遇到我,他跑出去几十米远了,再回过头来,喊杨老师好!和当年一样!还是很亲切!而好多个我当年拿着当宝一样的叫他当班长当学习委员的,考了大学安排了工作,其实见了面也很冷淡,反而不如那些学习一般,走向社会还混的不错,成了老板的,对老师格外尊重,有人情味。
所以我由衷赞成魏书生老师,给所谓的差生找闪光点大加赞扬的做法。感同身受,说他们有顽强的意志,抗挫折的能力超强,心胸宽广不记仇的三大优点。魏老师不愧为当代教育界楷模,标杆,接地气的教育家!向魏老师致敬!点十万个赞!!!我对魏书生老师有高山仰止的感觉!

杨浩然,山东沂水人,历任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集团业务校长、北京文鑫教育写作学校校长、《传奇故事•校园作家》主编、《经典美文》执行主编等职,兼任中国教育科学院成功作文课题组执行组长、北大青少年手拉手立志成才全国作文大赛评委主任等。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故事等一千九百余篇。主编《小美文大智慧》《经典阅读》《月亮的温度》《小河轻轻对我说》《一棵小草的品格》《我和夕阳有个约》《雪与霜的记忆》《鸟儿的故乡在哪里》等文学图书二十余部,策划主编中小学作文、阅读理解、识字练字、诗词讲解等语文配套教材六百多本,三十多年来累计在全国各省市青少年报刊指导推荐点评学生作文发表一万三千多篇,个人出版小说、影视剧本、散文诗图书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