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耐力
----《道德经》启示录之二十四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
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
第24章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i:四声)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24章译文:踮起脚跟用脚尖站立,是站不牢的;脚步跨得太大,是走不了太远的;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反而建立不了功勋;自高自大的,反而不可能长久;能从“道”的角度衡量,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剩饭赘瘤,惹人厌恶;所以懂得道的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思绪流萤:
老子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这是说一个人无法用脚尖站得稳定;这里引深而言的“耐力”,意在诠释人的站立与行走,除了平衡的要素之外,还需要“耐力”的保持。
“耐力”,是人进行某种社会活动时呈现出的耐久能力,亦是衡量人长期做某件事情或某个动作所需坚持的持久指标,一般可从人身体素质和意志等方面,判断人在旅途中所为之事的持久支撑力。
人的生活,不全是酒的甘美,也非全是咖啡入口时的苦涩,关键看喝的人如何品味?每个人都喜欢和向往随心所欲的生活;殊不知,随心所欲的内容,往往不是有品位的生活;人生重要的是做好自己,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而生命的最大杀手,便是路上的忧愁和焦虑;因为,痛苦源于不充实,有了生活的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所以,人要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然后为了这个目标,去付诸持久耐力的坚定意志和奋进努力,才会渐成希望的“景色”。
人生目标,应是能让自己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如是这样,人生因为经历而美丽,就不要再去犹豫和耽搁,须立即行动;然而,既使每个人都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好的效果,可人生路上总会遭受一些挫折,甚至在所难免,而一次次的挫折,既考验了人的意志,又易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前行;于是,人们就需要有一种倔强的脾气:叫“百转千回,绝不放弃”的“耐力”;为了人生“不放弃”正向的追求,尽管人们在追求生存和发展目标上,一路匆匆,不想委曲求全,也不愿给自己留下遗憾,且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边宠爱自己、一边矢志不移地经营着一个独特的自己;而且,路上也会遭遇逆境,如经常试图逃避或把问题赶走,不能以“一贯持续”的耐力,去努力做到最好,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焦虑,情况也会越来越糟糕;可见,持久耐力,是选择追求、放飞梦想和努力拼搏的基础和渐进所在。
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当自己选择了一项愿持续打造和开发的事情,虽然明知不容易,可也应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当然,途中有的人会迷失方向、有的人会挺起胸膛、有的人会屡败屡战、有的人会极力躲藏、有的人会迎难而上……其实,人生路上的挫折,也是特殊的人文风景,跋涉之中,能以积极心态面对的人,自会主动参与、开发、雕琢所遇的“挫折风景”,进而营造出自己的丰盈心境、明媚神情和精彩故事;当然,人在奔跑的路上,向前看是梦想和目标,向后看是检验和修正,有时也需要偶尔停下来沉淀一下自己,因为宁静才能思考致远;人生需要反思,常回头看看,亦能在品味得失和在甘苦中升华自己;适时调整自己,保持不哀、不怨、坦然的状态,是在苦乐和起落的生活中,学会挥袖从容,暖笑无殇,保持持久耐力的的自调“加氧”,亦是应对失败和挫折,继续乐观自信、坦然宽容、应对褒贬、谦虚清醒、化解烦恼、平和释然、抵御痛苦、增加愉悦的“自我保修”。
人生路上的苦与乐,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苦,一面是乐,而人是活给自己看的,不必蜷缩在客观障碍的阴影下,过多地在意旁人的评价;因为,自己如裹足不前,有人会偷着笑;自己若挣开束缚,前方会春暖花开……所以,一边保持耐力、一边提升自己,无论外在的形象,还是内在的修养补正、性格完善、能力提升、心态培育、意志磨练等,都能迫使自己在遭遇逆境时奋起,在绝境中重生,努力前行,缩短自己与成功的距离;同时,亦不管路上遇到的暴雨下了多久,雨后都会见到彩虹;不管自己有多么悲伤,仍要始终坚信,幸福就在前方;如此,人生以耐力拼搏的前行路上,所做事情应承认:没有人会一直顺风顺水,有时也难免出现败走麦城的时运,或难免会有陷入低谷的时段;所以,需要方法去维护持久的耐力;但是,有些人的不幸,需要关心和安慰;而有些人,旁人可装作一无所知,因为内心强大的人,自会耐力持久,旁人明知不问,看破不说破,亦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况且,和善的无声挥洒,也是最好的修养。
智者真正的修养,不仅是具有宏观的道德,更有细节的温度,使人的关系充满温情,生出暖意,也使人在不失尊严的同时,将事情去做完美的努力。例如,曾国藩以大学士、两江总督治军于安庆,开幕府揽人才,一时称盛;有个叫杨长年的幕僚,写了篇《不动心说》,呈给了曾国藩,曾国藩读完,置于案头;当时,曾氏门下有一得意门生李鸿裔,看后就从旁题诗,予以讥讽:“二八佳人侧,鸿胪大鼎旁,此心皆不动,只要见中堂”;可是,曾国藩却说:“那些人以此为名,我就以此来要求、拘束他们,何必去道破他们内心的想法呢”?这看出,曾国藩悉知人性无纯粹的圣洁,应因势利导。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俗语还说:“揭人不揭短”;不管什么情况下,不轻易去揭人的短处,是因为世上没有无过失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也都想隐藏起来,因为那是人最脆弱的敏感之处;所以,智慧的人都懂在对的时间说对的话,既便晓知真相,也不会冒然出口,因为随意说话,就会暴露自己的“耐力”承受程度等内心所处状态,或可能失去转换命运的机会;当然,有人善于调侃自己的弱点,亦可另当别论。
客观地看,前行路上,人总会遇见很多与自己相关的人,无论他们是谁,都是自己生命中该出现的人,有的人教会自己成长、有的人带给自己力量、有的人影响自己命运、有的人改变自己人生……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处理好自己与什么样的人结伴前行,就会有什么样前程的人生;许多人生走过来的年长者认为,与优秀的人为友,自己会变得更好,走的更远;与靠谱的人同行,自己会事半功倍,收获成功;与懂自己的人相处,自己会活得轻松,将不负此生……一生很短,做人很累,选好同行的结伴之人,人生路上才不会乏味;这也看出,人要想保持生命跳动的耐力,就须学会有节奏地消耗和充盈活力;因为,生活有节奏,日子才有趣;内心无杂念,身心才轻松;但是,多数人都在过量地消耗精力,却没有重启元气的能力;那么,如不想自己持续的疲惫不堪,就要学会善待自己,努力做到忙中有序,不穷忙;闲中有趣,不自耗;如此,才能储蓄耐力。
而要想摆脱自己穷忙的状态,须谨记三点:一是规避无计划、没重点和毫无章法的工作方式,结束无效的瞎忙;二是跳出消磨神采和心力的繁杂琐事,不再苛责地自我较劲(比如,一日三餐不规律,作息日夜颠倒,没时间管理自己健康等),让自己适时地喘口气,汲取阳光的滋养;三是关闭梦想天边玫瑰园的畅想,变为只注意身边正待侍弄和绽放的鲜花,戒掉“不急”的拖延症,按计划地推进5、4、3、2、1的事情,才会在有耐力的努力中,逐渐迎来良性循环的人生。
可见,学会按计划行事、治愈消耗、释放热量、立即行动和保持耐力,自己往后的余生,才会出现自控而不急不躁、耐力稳健持久、接续迎接光芒的人生。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人,在北京工作近30(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官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题材的作品,主要著作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