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幅在评奖、评诗时,作用有多大
雷海基
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得奖的诗词往往是篇幅长的,诗点评多是短诗,两者受到的区别很大。试举四个例子分析,两个大赛资料取自中华诗词学会官网,两个诗点评取自比较有名的微刊。。
“正山堂杯”首届“三茶统筹”诗词大赛,2023年10月8日共收到稿件1800余首,通过初评、终评、合议,最终评出获奖作品47首(特等奖空缺),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30名,得奖率百分之二点五。
获奖共47首中,七绝占百分之四,五律占百分之四,七律占百分之三十六,词占百分之五十三,古体占百分之二。词和古体共占百分之五十五。等级奖中,词和古体占比高达百分之五十八点八
第六届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诗词楹联大赛2023年11月2日公布。收5615件,诗2588首,词1534阙,联1426,赋67。获奖127篇/首/副。优秀奖100篇/首/副。
诗组49名得奖,获奖率百分之一点九
总结,五绝2,占百分之四,七绝10,占百分之二十点四,五律10占百分之二十点四,七律20,占百分之四十点八,排律、古风5,占百分之十点二。律和古体占百分之七十五点六。绝句只占百分之二十四点四。不到四分之一。
词组赋39名得奖,得奖率百分之二点五
总结:中调10占获奖的百分之二十五点六,长调26.占百分之六十六点七。赋3,占百分之七点七。小令没有得奖的,
总结:卢冷夫等八人共评68首,五绝6首,占百分之八点九。七绝31首,占百分之四十五点六。五律10首,占百分之十四点七。七律12首,占百分之十七点六。词6首,占百分之八点八。曲1首。占百分之一点四。绝句合占百分之五十四点五。词、曲只占百分之十点三。
诗点评,《九华鉴玉》2023年32期点评)
总结,段维等六人共评39首,五绝15首,占百分之三十八点四。七绝18首,占百分之四十六点一。五律2首,占百分之五点一。七律3首,百分之占比七点七。曲1首,百分之二点五。绝句合占百分之八十四点五。
分析一下,评诗与评奖,评诗绝句一个是占百分之五十四点五,另一个占百分之八十四点五。两者平均占百分之七十。可见,评者喜欢评绝句,应该是读者也喜欢绝句。
评奖,诗与词比较。“正山堂杯”国首届“三茶统筹”诗词大赛,是诗与词合一起评奖,七绝只占百分之四,词和古体共占百分之五十五。五律与七律比较,七律获奖数是五律的九倍。可见,评委最喜词和文字长的古体,其次喜欢七律,最看不上的是绝句。
获奖的词的篇幅比较,中调10占获奖的百分之二十五点六,长调26.占百分之六十六点七。赋3,占百分之七点七。词和赋合计占百分之七十四点四,小令没有得奖的。也是篇幅长的占便宜。
在同一个赛事中,诗的获奖率百分之一点九。词的得奖率百分之二点五,词高于诗。应征作品,难道是诗写得不如词,小令写得不如中调、长调,中调不如长调?
比赛评委喜欢篇幅长的,诗点评人喜欢篇幅短的,这不是个别现象,差不多每次评诗词奖都如此。我想不会是诗与词作品的质量差这么多,从实际情况看,诗的质比词可能还要好些,产生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个。
一是举办赛事方喜欢篇幅长的。二是多数评委喜欢长的。三是对诗信息量的认识有偏差,认为信息量等于文字量,文字长的信息量大,价值也大。其实,诗的信息量,有诗内意,还有诗外意。诗内意,是有限的。诗外意是无限的。衡量作品,主要对读者的吸引力,看读者喜欢什么。而不是文字多少。教育部编的《小学生必读古诗80首》,这应该是读者最多的诗,几乎都是短小的诗。不同方面评选的最受欢迎古诗,大多数是短小的。大众口熟能详的差不多也是短小诗。
解决这个不合理现象的办法很多,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赛事评委看诗,要以读者喜欢为标准,而不是只顾自己喜欢。正如产品,用户喜欢的,用户多的才是好产品。读者,是衡量诗的主要标准。没有读者的诗怎么有影响力。另一个是诗和词分别评奖,第六届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诗词楹联大赛就是这样的,保证了诗也能得到的获奖份额,不致被词挤占。如果再精细些,诗还可分绝句、律句个奖项。
2023年11月2日

诗评家简介
雷海基,江西进贤人,军旅诗人,著名诗词评论家,荣获全国第七届华夏诗词奖优秀论文奖,多次参加全国中华诗词研讨会、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中华军旅诗词研讨会并发言。著有《诗词快速入门指导》《古今名家论诗词语录》《好诗创作谈------雷海基诗论文选》《雷海基作品选·诗词卷》《雷海基作品选·理论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