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阳大安高平陵之思绪放飞
梦在远方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中华民族,几乎所有的乱世
都应该从曹植这首《七步诗》说起
中国人的内斗和不团结
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话题
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和秦始皇
“大一统的专制集权郡县制”
至今在教课书上都没有解释清晰
司马家族“坐天下”是中国人的不幸
“五胡乱华”几乎让长江以北的
中国的汉人“命悬一系”
如果没有“冉闵大将军”的挺身而起
我泱泱华夏或许只能偏安江南一隅
衣冠南迁的“怆惶北顾”
是社会精英“危难时刻的不负责任”
“杀胡令”的“是是非非”
浸染了多少北方汉族普通老百姓的
“血泪和情不由己”

对于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
“高平陵之变”
我迟迟不敢轻易动笔
因为与“百姓共天下”
还是与“社会精英治天下”
关乎着中华民族二十一世纪的
伟大复兴和崛起
做为一个河南汝阳人
我几次三番徘徊在曹叡高平陵墓地
我思接千载,我视通万里
我仰天长啸,我低头叹息
我幸逢“今朝繁华盛世”
我面对“美日勾结危机”
我企图通过“三国魏晋”的历史梳理
让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
的伟大思想
融入13亿炎黄子孙的“骨脉血液”
让哪些移居西方的“社会精英”
台独分子不再挟外自重,数典忘祖
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与虎谋皮
让真正有良心的中国人团结一体
自强自励,牢记使命,奋发进取
建设好,保卫好我们脚下
这片神圣的华夏大地

魏蜀吴三国
在中国文明进程中只不过60年
却因为电视媒体的介入
几乎一下子囊括了中华民族
有史以来所有的哲学命题
分明播扬着
轰轰裂裂的生命意志
传达普及着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政治逻辑
壮美而又英武
恢宏而又瑰丽
贼与寇,王与侯
荣与辱,是与非
得与失,功于过
美与丑,忠与义
真与假,孝与悌
术与道,邪与理
在时空里交互错乱,脉胳清晰
衍生智慧,摧生戏剧
演绎“说唱艺术”,谱写“流行歌曲”
直至《三国杀》
在科技动漫世界里
也成了“新生代青少年”
乐此不疲的游戏

曹操真算是一个强悍的英雄
他开创的“曹魏霸业”己在
陈寿《三国志》
习凿齿《汉晋春秋》的基础上
被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写进了《三国演义》
影视94版《三国演义》:
历时四年,总投资1.7亿
动用军队40万!改篇拍摄84集
出道即是巅峰
收视率高达46.7%
即便是再冷僻的陋巷荒陌
也因震慑,崇拜,窥测,兴奋
而惊叹汉族文明的博大传奇
很难想到三国之后与之相连的
“五胡十六国”
人类文明会倒退到
“蛮荒禽兽般”的不可思议
我泱泱大国,华夏文明竞在
司马家族“八王之乱”的内哄下
如此“一落千丈,斯文扫地”

二十四史之一《晋书》记录:
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
十分之六七。
这就是说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
留在北方的人命运如“浮蓬飘絮”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军队
所到之处皆“屠城掠地千里”
因为胡人不适应汉族农业生产
只会烧杀掠夺,不擅农耕技艺
军事征战中
难免陷入了“粮食紧缺”的危机
残忍的胡人将汉族女子囚禁起来
晚上把她们当做发泄对象
白天便把她们当做军粮,烹食充饥
清华大学历史教授雷海宗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史纲要》中
笫26章第101页清晰作记:
“羯族军队行军作战
从不带军粮,专门掳掠汉族妇女”
羯族人称之为“两脚羊”
他们丧尽天良的屠杀
和野蛮残暴的“反人类行为”
使整个中原变成人间地狱
这样“人伦下滑”的严重社会大倒退
历史学者也称之为
“永嘉之乱”“中原陆沉”、
“神州陆沉”“中原沦陷”“华夏危机”
我们没有理由
不让我们的后辈子孙
警钟长鸣,刻骨铭记

公元220年三月十五日
66岁的曹操,撒手西去
他有二十五个儿子
应该也算后继有人,父业子继
但众所周知
事情刚到曹丕曹植这里
就开始兄弟相争
打压曹氏宗亲势力
闹得凄凄惨惨戚戚
哪还有更多的力量?
去对付家族外部的司马懿
“三马同槽,余音犹耳”
“同室操戈,相煎犹急"
曹丕则与司马懿“私人关系”密切
从而为司马氏集团
战胜曹氏集团埋下了伏笔

公元226年
36岁的魏文帝曹丕
身患病疾,奄奄一息
曹丕立曹叡为太子
并让曹真,司马懿等顾命大臣
辅助江山社稷
曹叡在位“前期”励精图治
成功将诸葛亮的北伐有效抵御
多次打败孙权
魏国名臣刘烨
曾评价曹叡,仅次于秦皇汉武帝
公元234年
54岁的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五丈原在今宝鸡市岐山县地域
蜀汉再也没有能够
让魏明帝曹叡忌惮的人才了
而东吴虽有陆逊
却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在军事上失去战略对手的曹叡
开始大兴土木,
纵情酒色,骄奢淫逸

魏明帝曹叡膝下无子
所以曹叡才广选美女
并非曹叡贪图美色
而是因为他
他想抓紧时间生下儿子
将曹氏天下承继
可惜曹叡好不容易生下三个儿
三个儿子却都英年早逝,太不争气
有人说是人为
也有人说是天意
更有人说是曹丕篡汉的报应
谁也说不清这个历史问题
最后曹叡终于心灰意冷
只得决定将不是自己“亲生的”
皇子曹芳立为太子
谁也无法理解曹叡晚年
的惆怅和空虚
干脆醉生梦死
曹叡忽然觉到:
自己再励精图治也没有什么意义

公元239年
35岁曹叡托孤之举,己力不从心
甚至被刘放和孙资强行干预
孙资、刘放这一对
屹立在曹魏政坛
三十年不倒“秘书黄金搭档”
难免在工作中与“曹氏子孙”为敌
于是二人拼命向曹叡
建议由曹爽、司马懿辅政
劝说曹叡罢免“稳重恭顺”的曹宇
扶持“软弱易制”的曹爽为大将军王
力推司马懿为辅政王
原本是孙资刘放二人为了保全
他们自己
辅政王和大将军王
两个都是权力巅峰的职务
至于谁大谁小
还需要个人素质的综合考虑
这一桩桩,一件件
都引导着曹魏江山被司马氏代替

司马懿韬光养晦十年有余
用装病的方法
一方面让曹爽麻痹大意
一方面冷眼旁观
曹爽“作死般的”飞扬跋扈
在曹氏宗亲之间树敌
并且软禁郭太后,得罪外戚
公元249年正月
曹爽三兄弟带着少帝曹芳
当时曹芳己年满17
离开洛阳六十多公里
前往今河南省汝阳县太安工业园区
拜谒(yè)魏明帝曹叡之墓高平陵
司马懿趁机抓住洛阳城防的空虚
进入永宁宫征得郭太后同意
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命令司徒高柔持节
代理“大将军王”职事
占据曹爽营地
要求失去营盘的曹爽放下武器
他以洛水起誓
保证曹爽全家的安全
瓦解曹爽鱼死网破
垂死挣扎的战斗力
曹爽兄弟关键时候
惊慌失措,面面相觑
商量来,商量去
最后商量出来了一个结果:
不就是“不让做大将军嘛”
只要保住了性命
我们还可以回家当我的土地主嘛!”
于是曹爽兄弟向司马懿投降
决定放下武器
可惜司马懿不是一个厚道之人
两个月以后司马懿就把曹爽
牵扯到了一件莫须有的谋逆案里
夷灭了包括曹爽三兄弟
桓范等“八姓人家”的三族
为司马篡夺曹魏政权
扫清了障碍,铺垫了根基
高平陵之变二年后,公元251年
司马懿平息了
亲近曹氏的大臣“王凌”
的叛乱割据
不久就病死在洛阳,终年73岁
父业子继
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长子
与谪次子司马昭“三马同曹”
继承司马懿的遗志
坚持对“曹氏宗亲”打压排挤
公元254年
擅自专权的司马师步步紧逼
再次联合郭太后
以曹芳沉迷女色为由
废黜了他的皇帝位,改封齐王
另立曹丕之孙曹髦为
魏国的第四位皇帝
曹芳从8岁继位到23岁退位
共在位15年
做了15年的傀儡,受尽了人间委屈
退位后苟全了性命
西晋建立后,封为邵陵公
终年43岁,公元274年死去
曹髦(241年-260年)
从小好学,才慧早成,
颇有其祖父曹丕的风范和骨气
他被迎立为皇帝时
虽然才是一个14岁的少年
但他十分明白
他只是司马师控制的一个棋子而异
公元255年,司马师亲自率兵
平定忠于曹魏王朝的
毌丘俭、文钦之乱后,
在回师途中病死病疾
时年四十八岁
他的弟弟司马昭又将朝政大权接替

司马昭专权时
司马家族的党羽
早已遍布朝野各各领域
一举一动唯司马昭“马首是瞻″
小皇帝曹髦虽然年幼
却有少年英气
但他环顾朝野
却找不到任何可以依靠的势力
常常仰天叹息
甘露五年,公元260
曹髦无法坐视被司马昭废除
打算先发制人,专门将心腹召集
对他们说道: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吾不能坐受废辱
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自小骨子里带着皇族傲气的曹髦
带着仅有侍卫发起绝地反击......
曹髦的一举一动
尽被司马昭“掌控洞悉”
司马昭派亲信贾充直接对曹髦
亮处了刀枪剑戟
曹髦依旧无所畏惧
拿着宝剑指着众人
向贾充兵丁大喊:“敢动者灭其族。”
贾充手下见状,纷纷退去
眼看势态紧急,贾充迫不得已
只能暗示一旁的太子舍人成济:
“司马家事若败
汝等岂复有种乎?何不出击,
成济果断拔出长戈
上前杀死曹髦,喋血洛阳京畿
19岁的曹髦用死的代价
给中国历史贡献了一个成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也算得上一个殉国天子,死而后己
司马昭弑君后
立曹奂为皇帝
此时的他完全可以颠覆政权
自己登基称帝
但是他却因为杀了曹髦,心有余悸
司马昭想通过灭蜀成功
助他最后一步,登上皇帝的天梯
在灭蜀国的这个问题上
司马昭是非常坚持
而且急于尽快达到目的
公元263年底司马昭灭蜀成功
但机关算尽,身体不许
司马昭还没来得及指点江山
便身柒病疾
公元265年,灭蜀后不到两年
司马昭撒手归西,时年五十五岁
谥号文王
司马昭到死,也没真正当一天皇帝
同年十二月
其子司马炎协迫曹奂禅位
交出传国玉玺
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
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
破格准许他使用天子旌旗
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
享受“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
特殊待遇。
司马炎就这样成了
西晋“开国之晋武帝”
最终完成了将曹魏江山窃取
公元280年
司马炎派遣羊祜、杜预
率军南征灭亡了东吴
从而结束了持续近
一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完成了西晋历史上的短期统一
司马氏夺得天下的过程中
全靠一批世家大族支持抬举
如何处理和这些世家大族的关系,就成为晋武帝
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司马炎深知有野心的世家大族
究竟有多恐怖
因此他煞费心机,
反复权衡“西周封建制”和“秦始皇大一统专制集权郡县制”的利弊
司马炎的首要目的
是想在无形之中削弱
世家大族手中的权力
只有“分卦司马同姓诸王”
才能巩固司马家天下的江山社稷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
晋武帝司马炎分封了27人为王
将国家的稳定
寄希望于宗亲血缘关系
可是司马炎万万没想到的是
他亲自分封的这些宗室子弟
在前往封国就藩之后
不仅与各地世家大族沆瀣一气
而且还大肆任用
在西晋“士族制度下”无法出仕
对中央朝廷极其不满的寒族子弟。
在这些寒族士人的影响下
分卦各地的诸侯王形成了一个个
与中央朝廷利益相悖
的地方政治集体
已然威胁到了中央朝廷的集权统一
晚年的晋武帝毫无进取之心
不再如同此前一样励精图治
反而得过且过,昏庸之极
甚至闹出了“羊车临幸”
与臣子相互“炫富”的《世说新语》
根本察觉不到
各地潜伏的政治危机
公元290年
随着54岁晋武帝的去世
再加上智力堪忧
“傻子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登基
贾充之女,皇后贾南风擅权
西晋的内乱
一触即发,危在旦夕
而西晋政权也在16年“八王之乱”中
最终倒在了胡人的铁蹄
中华民族走进了分裂
三百年之久至暗时期
五胡乱华十六国及南北朝对立
直到公元589年
隋文帝杨坚
才曲折拉开了“隋唐盛世”的序曲
歌曰:
高祖提剑入咸阳
炎炎红日升扶桑
光武龙兴成大统
金乌飞上天中央
哀哉献帝绍海宇
红轮西坠咸池傍!
何进无谋中贵乱
凉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计诛逆党
李傕郭汜兴刀枪
四方盗贼如蚁聚
六合奸雄皆鹰扬
孙坚孙策起江左
袁绍袁术兴河梁
刘焉父子据巴蜀
刘表军旅屯荆襄
张燕张鲁霸南郑
马腾韩遂守西凉
陶谦张绣公孙瓒
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
牢笼英俊用文武
威挟天子令诸侯
总领貌貅镇中土
楼桑玄德本皇孙
义结关张愿扶主
东西奔走恨无家
将寡兵微作羁旅
南阳三顾情何深
卧龙一见分寰宇
先取荆州后取川
霸业图王在天府
呜呼三载逝升遐
白帝托孤堪痛楚
孔明六出祁山前
愿以只手将天补
何期历数到此终
长星半夜落山坞
姜维独凭气力高
九伐中原空劬劳
钟会邓艾分兵进
汉室江山尽属曹
丕睿芳髦才及奂
司马又将天下交
受禅台前云雾起
石头城下无波涛
陈留归命与安乐
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
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
后人凭吊空牢骚
2024年1月30号
于汝阳大安曹留庄高平陵草书

作者简介

梦在远方: 中学教师,崇尚简约,追慕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理念,高山仰之(止),景行行之(止),虽不能至,心向往至。
主播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