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形成于1790年的四大徽班进京,逐渐继昆曲成为国剧。自梅兰芳访日、访美获得巨大成功,百多年来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和中国艺术的象征。
京剧表演的主要手段是“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统称四功五法,从幼年学起最佳。舞台表演中有不少高难的程式身段和功夫如:起霸、趟马,走边、踩跷、吊毛、前桥、蛮子、荡子、甩发、劈叉、卧鱼、探海、旋子、跪步、搓步、僵尸、枪花、下高、扑旗、铁门坎、朝天蹬、涮腰子、掏翎子、打出手、乌龙绞柱、三起三落、鹞子翻身……

京剧在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众多各具特色的艺术流派,最流行的有余派,马派,谭派,杨派,麒派,奚派,高派,王派,梅派,尚派,程派,荀派,张派,赵派,黄派,金派,郝派,裘派,叶派,姜派,萧派。这些艺术流派广为流行,至今血脉不断,仍然在京剧演出中占有主要内容。
京剧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包括老生,剧中的中老年男子,戴髯口也就是胡子。老生又分以唱为主的唱功老生,以做派为主的做工老生,有扎大靠会武功的文武老生。武生指有武艺的男子,又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红生,勾红脸,专演关羽、赵匡胤。

小生,剧中的青年男子,又分戴雉尾的翎子小生,戴帽翅的翅子小生,摇扇子的扇子小生,穷苦出身的草鞋小生,会武艺的武小生,不扮演男孩的娃娃生。旦,剧中的女性角色,包括正旦也叫青衣,扮演中青年女子,重唱功。花旦,扮演少女,唱做俱重。

武旦,扮演有武艺的女子。刀马旦扮演女将军,扎大靠。老旦,扮演老年女人。净,也称花脸。分铜锤花脸,重唱功,架子花脸,重做功,武花脸,重武功。丑,就是丑角儿、小丑,分文丑和武丑,文丑有袍带丑,扮演官员,方巾丑,扮演书生或谋士。武丑就是有武艺的角色,表演难度很高。另外还有邪恶丑、腰包丑、茶衣丑、丑婆子等角色,表演中诙谐幽默,还可以插科打诨,活跃舞台气氛,往往会博得满堂彩。
“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还能往细里分,更讲究更复杂了,了解个大概就不容易了,因为中国戏曲太博大精深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