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林整理
张淑梅历经十年时间创作的长篇小说《桃李原》,讲述了淮北地区在二十世纪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真实画面,展现了广大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奋斗和牺牲精神。该书由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于2024年元月出版,可喂是“十年磨一剑”。

图为作家张淑梅
一原桃李映山河
——我写《桃李原》
张淑梅
美丽的蓝沱河缓缓流过淮北平原。这里桃李盛开,每当春回大地,原上一片桃红梨白,美景如画,故此处称桃李原。在上下河桥周围分布着十八湾人家,其中就有桃花湾与李家园。陶家的陶椒红与李家的李文涛自幼青梅竹马,素有宝黛之情。
20世纪上半叶,战争风云席卷中国,即使淮北平原的乡下桃李原这里也难免劫难。李文涛与陶椒红等年青一代想拥有自由美好的婚姻,李文涛的父辈想拥有绿豆湾那样的一块土地养家糊口,陶椒红的父辈想做好自己的酒生意,财主李阵星想扩大自己的势力,陶椒红的婶婶那样的土匪想永久的过着占山为王的悠哉自由的日子,可是,抗日战争的爆发粉碎了不同阶层人们美好的愿望,李文涛、陶椒红等年轻人及其身边的亲故都纷纷投入抗战中,接着又卷入解放战争中。
战争中每个人都难以独善其身。处于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就是斗争,即战斗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爱恨情仇,家国与个人休戚相关,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是寻常之事;处于战争年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可以这样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家国故,二者皆可抛!以李文涛、陶椒红等为代表的众多民众为民族、为家园牺牲了自己的爱情,青春,甚至生命,谱写一曲悲壮的青春之歌,待祖国山河依旧桃李盛开之际,他们笑在花丛中。
在这部《桃李原》里,我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有的是我的亲人,有的是我的乡人,绝大多数是我没有见过的,是从亲人或者乡亲们讲的故事里得来的。小说里的这些人物多是普通的革命者,他们的英雄事迹以及名字并没有载入史册,大多都是默默无闻的革命者,可谓是无名英雄,但他们的鲜血洒进家乡的大地上,忠骨埋进祖国的土地里,一寸青山一寸血,他们的爱国精神,牺牲精神不灭,当为我们后辈永记。正是他们的勇于战斗,勇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祖国才得以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后人换来和平的生活,祖国大地再次呈现山河依旧、桃李盛开的盛况,五星红旗迎风高高飘扬。共和国的国旗那鲜艳的色彩上也有他们血染的风采啊!我怕日驰时久,我怕这些无名英雄的英雄事迹随着流水般的岁月泯灭,从家乡人们的记忆里与心里永远抹去,就跟他们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上一样的消逝,那是多么的遗憾!我既然知道他们的事迹,我若不把他们的英雄事迹传播于世,我有种愧疚感。于是,我在工作之余,挤出碎片时间,在键盘上敲打,敲打的是文字,眼前脑海里呈现的却是他们的音容笑貌,我与他们对话,与他们交流,与他们同哭同笑,就这样,我一敲就是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终于待得花开有时来。
《桃李原》发表也历经磨难,但无论怎样难,她终于发行面世,我心理上卸掉一块石头,我在心理上无愧于先烈们了。但愿一原桃李映山河,于愿足以;一原桃李映家乡,但愿春来,祖国大地处处桃李盛开,我们陶醉于美景,过着和平美好的生活之际,姑且想一下下这些英雄们的事迹,若能这样,于愿足以。

一原桃李映山河
张淑梅
个人简介:张淑梅,笔名梅舒或梅一舒,安徽淮北市人,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民革党员,淮北市作协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淮北市诗词学会理事。有散文《大雁塔的高度》,《梅花小城》《丑鹅》等发表于《行参菩提》《《西部散文选刊》《中国作家》等刊物。创作长篇小说《桃李原》(由言实出版社出版)
约44 万字的 长篇小说《桃李原》终于于2024年元月出版发行,出版社为国家一级出版社——言实出版社。下面就简介一下《桃李原》的故事梗概以及我写作《桃李原》的初衷和写作时的感想与感悟——
责任编辑:青芽
文/张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