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的记忆
作者:刘家胜
春节,中国传统节日。阖家幸福是家人们的愿望,凝聚于全民族家庭中的亲情和友情,体现出国富民强的力量。无论你在何方,都在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往家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千年的习俗,是中国人对宗族的血脉相连,是对故乡的挂念,是家庭与亲戚的融合,是寻根问祖,纪念先辈,这种风俗习惯延绵千年。又如前两年疫情期间,有在外务工人员归来隔离防控,既使花掉身上路费,也阻挡不住回家的决心。
春节的记忆在我儿童时代,盼望着过年能穿上新衣裳,过年能吃上大白馍白米饭。在那困难的年代里,低标准瓜菜带的岁月,口粮标准计划供应,粗粮细粮比例搭配,平时吃玉米糁汤,面粉省到过年吃,发给肉票过年供应。要想随意花点钱,等到大年初一早上,给大人们叩头拜年,才能得到几元压岁钱,那种感觉不言而喻。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擦桌子端板凳、烧开水、泡茶、热酒、端菜,都是我的活。一切就绪,看到大人们陪客人,我立在桌子旁,大人们发话了让坐,我才有座位,并且很有礼貌地招呼客人,这使我从小养成守规矩的习惯。
儿时的记忆是一种乡愁,是一种难以抹去的心结,又是对美好的期许。
春节的记忆在我中年时代,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不可缺少。每月几十元工资,解决不了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每逢春节提前安排发放厂工人工资和留守值班人员报酬。腊月是生意旺季,一旦放假,马上去安康找货车,到安运司货运市场采购,把所采购的灶具和工业日用品及年货运回我家。还有年货不全的就去旬阳,采购日杂和副食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神,扫烟尘,收拾屋内屋外清洁卫生,以及准备采买鲜肉鲜鱼和各种蔬菜。腊月是最忙的,也是最有收获的。腊月二七八开始发面蒸馍;还要整理货摊,清理盘点商品。家里有母亲指点,讲究老一套,要求每件事每个环节都要称心如意,还要新鲜美观。袅袅炊烟下的柴火灶所蒸的一笼又一笼菜包子、肉包子、豆豆包、糖包、油渣包各色各样的年馍,又软又柔又香又甜又漂亮,这才是家人们的皆大欢喜。
我对春联情有独钟,记得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请本街几位书法好的李老师和陆老师,谁有空就请谁给我家书写楹联。老师到家后先让坐在火盆边,烤木炭火,泡上好紫阳茶,老师喝过两道茶水,手也暖和了,掏出春联笔记本,让我挑选适合的,那本子记载几千幅楹联,按主家职业身份入选,若你是老师,就有“书香门第”,若你是医生,就有“妙手回春”,若你是商人,就有“财源茂盛”,若你是农民,就有“耕读世家”等等,各类齐全任你选,我选了几个后,就起身把几张红纸放到大桌子上,按格式大小切剪粘贴,然后研墨,老师取出毛笔,一气呵成,苍劲有力的春联字体,所看的人都拍手叫好!然后老师约我于正月初一中午到街上走一圈,欣赏多家的春联字体及内容,看看各家大红灯笼高高挂,院内外喜庆程度,这是对春节文化活动的崇高赏识和境界。
张帖春联上下对整,不出差错;放年炮不能卡壳,那是不吉利,总之要顺和,事事如意。过去的灯笼是本地艺人扎的,楹联是请人写的,现在只要有钱,就能买来心里想的。三十晚上的火,正月十五的灯,都要红起来!亮起来!大门口帖着一幅幅楹联,还有光泽四溢的红灯笼,一街两边红红火火,红红点点,夜幕灯光下闪灼其华,微风轻轻吹过,光影摇曳,衬托出一片春意盎然的风韵。
家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细胞,衍生出来的亲缘,多少个家庭合起来,形成磅礴之力!多少个四世同堂,多少个举家欢庆,其乐融融共享家庭宴会。这种价值观念延续千年。三十下午祭祖上坟,先给老先人送亮,然后是全体家人的晚宴。由家人们己备好的七碟碟八碗碗,摆好盅子筷子,主妇们把各自拿手的好菜,荤的素的,酸的甜的,冷的热的,红的黄的绿的白的各色各样美味佳肴,一道又一道端桌,就开始张锣放烟花爆竹。炮声不约而同响起,整个棕溪沟炮声隆隆,烟火弥漫。这时,热好的家乡柿子酒、拐枣酒和甜杆酒醇香四溢,满满一桌稻花香,醉人心扉,那种清香沉浸在阖家幸福之中。
除夕之夜,孩子们吃好喝好后高兴串门了,三三两两走向街头放炮玩耍。大人们在火盆边品茶聊天拉家常,看看春晚评头论足,有的家庭约几个搓搓麻将,有的把菜肉馅料和面皮放在小桌上包起饺子。待到新年钟声起起,爆竹声中辞旧岁,到处都有隆隆炮声,到处都是灯红酒绿,五彩斑斓的世界。这时,就有人掏出手机,开始发红包了!看看谁的手气好,抢的快,抢的多。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等着大人们给发红包,那种除夕夜的快乐一直镶嵌在心间。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礼尚往来,亲友圈问个好,亲戚家走动一下,是最佳时机。正月初二起,开始给岳父岳母拜年啦!姥姥家早已把又圆又大的油包子馍馍给他们女儿留着。娘家人热情款待女儿女婿们,内弟们陪着喝酒划拳猜令,不醉不归。这是一种亲和的礼義和美好的期许。
时光匆匆,离开棕溪老家已经十几年,那种乡愁岁月渐行渐远。随着蜀河汉江电站移民搬迁,我们兄妹六家先后住在旬阳。每逢佳节倍思亲,回望昔日母亲在的情景,也看看离开老家后哥哥姐姐和三弟离世,倍感珍惜时光,亲人们常走动,正月天相互邀请,侄儿侄女们你到我家,我到你家,共同聚餐,有时去宋家岭农家乐园,你来我往热热闹闹。白天走亲访友,夜晚去祝尔康广场,去河堤河滨公园转转,看看“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到处张灯结彩,灯火阑珊的景象,到处都是轻歌曼舞,花鼓子曲连天。
漫漫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新起点,一个又一个新环境,怀揣美好希望,一路前行,一路驻足,不一样饮食习惯,不一样的生活阅历。近两年我们在汉中西乡过春节,不同地方,不同年味,不同风俗,这里人们习惯吃热面皮,火锅味麻辣鱼川味菜。吃过年饭后,带着你的家人们漫游在牧马河廊桥水城,或去樱桃沟乐园樱花湖乐园。美丽茶乡山清水秀,道路宽阔,风光秀丽,到处都有好看景点和茶山,樱桃花开时,那是一幅最美的画卷。
春节的记忆在人生旅程中彰显各个阅历,生涯华章;记忆着春节里人间烟火;记忆着时代变迁中的追求和向往。在欢度春节喜庆的日子中,永续着春节的欢乐和浪漫。
【作者简介】刘家胜,中共党员。《世界文学》签约作家,陕西旬阳市棕溪镇人,蜀河中学六六级老三届,下过乡上过三线建没,曾在旬阳县棕溪区综合厂工作。现在是旬阳县太极城研究会会员。热爱文学,在各类平台发表二十余万字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