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 色 抒 怀
——黑龙江冰雪文化巡礼(2)
龚 强
据《黑龙江省志》记载,黑龙江省因本省最大河流黑龙江得名。黑龙江古称黑水,满语称“萨哈连乌拉”。“萨哈连”是“黑”的意思,“乌拉” 是“江”的意思。清代初期定名为黑龙江。
黑龙江省位于我们伟大祖国的东北边陲,地域辽阔,总面积45.4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六位。黑龙江的版图,形似一只昂首高翔的天鹅,加之黑龙江省三江地区和乌裕尔河等地是天鹅的度夏地,故天鹅被定为黑龙江省的省鸟,天鹅的形象也被广泛用作富饶美丽黑龙江省的象征。哈尔滨在黑龙江版图的腹地,故被称为天鹅项下的明珠。
解放后的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很快,而且黑龙江人又以勇敢、豪放、敢于战天斗地,勇于争优创先著称,黑龙江的版图又像一匹昂首翘尾,长嘶疾驰的骏马,故也有人据此将黑龙江比作奔驰的骏马。
黑龙江省的东端在抚远以东、乌苏里江注入黑龙江的汇流处(东经135°05'),西端至兴安岭北部的大林河源头以西(东经121°11′),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北纬53°33′),南至东宁县的南端(北纬43°25′)。东西长930公里,跨14个经度,时差约54分;南北相距约1120公里,跨10个纬度。黑龙江省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与俄罗斯的水、陆边界长达3045公里。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
黑龙江省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1月份的气温在-30.9℃——14.7℃之间,北部漠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到-52.3℃,为全国最低纪录。大兴安岭地区年平均气温在-4℃以下。全省冬季的结冰期将近六个月,寒冷而漫长。自然地理条件和寒冷的气候为黑龙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江河湖泊封冻后,冰层厚达两、三米以上,为制作冰灯、冰雕艺术品提供了丰富的冰源,也为开展各类冰上活动带来了便利。黑龙江每年山区降雪平均达200cm,最多可达300cm。丰富的降雪资源,优良的雪质,将近半年的雪期,为丰富和展示冰雪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群山巍峨,林海广袤,千里沃土,江河纵横,春天千枝吐萃,夏日郁郁葱葱,金秋硕果累累,冬日素裹银装,这就是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
黑龙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其神奇在于她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每年深秋10月,当江南大地依然艳阳高照,鸟语花香的时候,这里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雄奇壮丽的冰雪风光了。老天爷的圣手雕刻了黑龙江的天地人和,大自然的恩赐孕育了黑龙江的秀美河山,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们以其聪明才智,巧夺天工,铸就了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黑龙江冰雪文化。
黑龙江冰雪文化的发端已无从考证,但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形式的发展是一样的,她无疑是智慧、聪明、勤劳的品格结晶;她显示着集成、跨越、升华的文化律动;她体现了继承、发展、创新的往复循环;她彰显了热情、积极、向上的龙江精神。以历史的眼光审视黑龙江冰雪文化与冰雪风情,映入眼帘的是与众不同的风格与韵律,它透视出黑龙江辽阔地域的胸怀、折射出寒冷气候的刚烈、呈现出壮美风光的绮丽,展示出悠久历史的厚重。冰雪风情的形成与冰雪文化的发展有着自然的孕育,人文的基础和社会的动力。风格浓郁的冰雪风情是冰雪文化的灵魂,多姿多彩冰雪风情为冰雪文化注入了生机,活泼浪漫的冰雪风情令冰雪文化更具活力,美轮美奂的冰雪风情使冰雪文化更加动人心魄,魅力无穷。
黑龙江冰雪风情以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令世人瞩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升华,冰雪文化已逐渐趋于成熟,并已经与黑龙江人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了。这种升华与融合是经历了无数磨砺,在悠远、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体现了时代的前进与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如今的黑龙江人与冰雪结下不解之缘,已经离不开冰雪了。他们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使冰雪文化的蕴含更加丰富,更加厚重。一年之中有近一半的时间与冰雪为伴的黑龙江人,亲手打造出构思精妙,巧夺天工的冰灯;玲珑剔透,美妙绝伦的冰景;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雪雕;匠心独具,惟妙惟肖的雪塑。利用冰雪造福于黎民百姓,令人们尽情享受冰雪赐予的无穷乐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冰情雪韵赋予这片神奇土地更多的灵气,培养了黑龙江人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并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各种冰雪文化活动之中。黑龙江流域那充满神秘和灵气的黑土地是各族人民书写历史和文明的不尽长卷,是文化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文化是千年历史的积淀,文化是人文精粹的集成,文化是人类活动智慧的升华,文化是物质精神财富的提炼,文化是社会发展创新的结晶,文化是地域色彩的浓缩。黑龙江的冰雪文化不仅给人以享受和美感,还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黑龙江人把在冰雪中磨练的这种坚韧性格和顽强的斗志,应用到黑龙江的各项经济建设中,无论是农村、林区,还是厂矿、油田,随处可以体味到那种坦诚、正直、热烈、智慧的黑龙江民族精神,随处可以找寻到那种欢乐、淳朴、剽悍、向上的边疆民族印记。我们坚信:黑龙江的明天会更美好。
美,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千古永恒的话题,是一个永远追求的目标。勤劳、勇敢、智慧、唯美的黑龙江各族人民在与冰雪为伴的岁月长河里,在同大自然英勇搏击的传奇经历中,以冰的阳刚、雪的阴柔,为千里沃土记录了豪迈,为龙江大地抒发了情怀,为多娇江山标示了惊叹,为东方神韵谱写了新篇。
黑龙江人以创造性的思维,辛勤的劳动,巧妙地将灾害变为资源,变不利为有利,令废物变成宝藏,用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和奇妙的艺术构思,激活了沉寂的冰雪,展示了其多彩的风姿。透过源远流长又独辟蹊径的冰雪文化,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构思上,还是在集成上,都体现了黑龙江人的热烈、真挚、聪颖、豪放和激情,这里面隐含着春的萌动,夏的盛情,秋的丰硕,冬的刚毅。经过长时间的孕育、培育、养育和发育,经历多少代的升华和传承,独具风采的黑龙江冰雪文化逐渐形成。龙江儿女的大气魄铸造了冰雪大文化,龙江儿女的大手笔写出了冰雪大文章。
冰雪文化,世人瞩目;
冰雪艺术,魅力无穷;
冰雪资源,取之不尽;
冰雪情缘,令人动容;
冰雪美食,香飘四海,
冰雪绘画,曲高风清;
冰雪建筑,晶莹剔透;
冰雪习俗,其乐融融。
冰雪娱乐,多姿多彩;
冰雪运动,妙趣横生;
冰雪风情,令人神往;
冰雪佳节,普天同庆;
冰雪旅游,美妙绝伦;
冰雪神韵,世界称雄。
冬日的黑龙江大地嵌镶着黑龙江、乌苏里江白玉银边,腰缠着晶莹的松花江玉带。从省会哈尔滨到全省各地,到处有冰灯、冰景、雪雕、雪塑。在白雪的映衬下,俨然成了一座冰清玉洁,流光溢彩,晶莹剔透、精彩纷呈的冰雪百花园。(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