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採药趣闻(节选)
作者:张万平
朗诵:崔 莉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全国掀起了学习贯彻毛主席“六二六”指示的高潮,赤脚医生活跃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医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刺麻醉、鸡血疗法风靡一时,部队医院也纷纷行动起来,一支支採药队活跃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之中。
那是1972年六七月份,我们来到了吉林省抚3松县松江河林场。林场安排猎人老孙做我们的採药向导。老孙三十五六岁,中等身材,为人豪爽健谈。採药途中常常和我们讲发生在长白山原始森林里的趣闻逸事。
那时候长白山的豺狼虎豹基本看不到了,但时常有黑熊、野猪和大马鹿出没,小松鼠比较4多,蛇也不少,雨后去林子里採药要拿根棍儿“打草惊蛇”。老孙告诉我们:如果遭遇黑熊,一定要顺风跑不要逆风逃。熊脸上的鬃毛很长,顺风跑鬃毛可遮挡熊的眼睛。野猪是群生动物,跑 起来成一行,守猎野猪时,不能打头猪,因为头猪比较4壮实,有一对锋利的獠牙,要是和你玩起命来够你喝一壶儿的,而且是群殴!野猪不像家猪有人给洗澡,身上有很多寄生虫,喜欢在松树上蹭痒,蹭一身松油再在地上打滚,所以皮很厚,枪子不一定打得透。
那时,长白山原始森林已经大面积砍伐了,砍伐后种了大片的白桦树人工林,白色的枝干,绿色的叶子,一阵风吹来哗啦啦作响,像无数银蛇在飞舞……。最令人兴1奋的是:我们在白桦林里捡到了许多鹿角“中药材”。原来马鹿喜欢在白桦林活动,春季换角时就脱落在林子里,真是意外的收获呀!
长白山有很多蘑菇,什么草蘑、榆黄蘑、松蘑、榛蘑、黑蘑,元蘑等等,还有珍贵的猴头蘑。雨后是採摘的最好时机,因为这时蘑菇都长出来了。猴头蘑生长方式比较4特殊,树上长一个,相对应4的树下也长一个,很难採到。榆黄蘑倒採了不少,肉厚鲜嫩,和肉罐头一起炖或炒鸡蛋都很好吃。
我们到长白山採药主要是奔着“天麻”去的。天麻是多年共生草本植物,腐质土壤,生长喜阴,药用根茎,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天麻的生长很有特点,一根独梃,开小兰花叶子很少。和地瓜一样,一挖就是一大堆。
那天午饭后,我们在向导老孙的引领下,呈一字队形排开,寻找天麻。突然我在一棵大树下发现了天麻,那兴奋劲儿就像打了鸡血似的,也没敢言语,就自己闷头小心翼翼地挖,真是越挖越多,足足有二十来斤。
等我挖完抬头一看,大队人马都已经走了,我喊了几声没人答应,四周找了找也没人影。阴森森的原始森林只有我一个人了,大脑一片空白。“把我丢了”我意识到。于是我就像只无头苍蝇东窜一下西窜一下,来回奔走……。大马鹿、野猪等动物就飕飕地擦身而过,我也不知道害怕了,就想快点儿找到队伍。
大约折腾了一个小时,我头脑渐渐清醒了,想起向导老孙说过的话:如果你迷路走丢了,就找松江河,沿着河往下游走,就一定有人家。我们每次出来採药都是沿着松江河往上游走,林场在河的北岸,我们是过了河沿着南岸走的,我必须往南走才能找到松江河。
原始森林里看不见太阳,分不出东南西北。我身上带了把匕3首,就分别往四个方向探路,走个十米八米就在树皮上刻个记号,省的转向。一个方向走出二三百米听听有没有流水声,没有流水声再返回来向另一个方向找,就这样循环往复,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折腾了一下午,肚子饿的咕咕叫。早上出来带了四个馒头,中午吃了两个,还剩俩儿,寻思着,也不知道啥时能找到林场,还得省着点儿吃。听人说野兽怕火,就点了一堆篝1火,削了一根木棍,掰了半个馒头在火上烤着吃。啥饱不饱的,多喝点水吧,准备打持久战。一个人围着一堆火发呆,想我妈!想部队,想我的童年,想我的学生时代,我的花样年华才刚刚开始呀……嗨!真是思绪万千!又困又累,看着篝火那夜无眠!
天蒙蒙亮了,我仿佛听到了鸡叫声,竖起耳朵仔细听,是大公鸡在打鸣儿,我立马不困也不累了,像打了鸡血似的,兴1奋地向前奔跑。裤子挂破了,手臂划出了血也不知道痛。大约跑了四五百米,看见了潺潺流水的松江河,见到了缓缓转动的水车,我找到家了,我又回来了!
战友们紧紧地拥抱着我流出了激动的热泪!猎人老孙拍着我肩膀说:“你命真大!还能自己找回来!去年秋天有陆军在长白山打松子,一个和你年龄相仿的小战士就走丢了,最后连尸首都没有找到……”。

作者简介:张万平 70岁 退休医生。平时喜欢读读书,上上网,旅旅游,写写小故事。
朗诵者简介:崔莉 (网名猫姐姐) 退休医生。热爱朗诵,在声音中寻找美好和快乐。退休后师从执着探索演诵艺术的前行者,朗诵艺术家房惠庆老师,秉承“灵魂塑造声音,声音敲击灵魂”的朗诵理念,传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