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皖南之约(王红军)
皖南的风光一直是我眷恋的地方。明朝晚期一位人物,足迹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留下了60余万字的珍贵游记;他是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这样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在黄山游历的所见所感,对黄山的自然景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他的笔下,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他对黄山的描绘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印象,认为黄山景观独特,胜过其他名山,有“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之誉。这句话后来被演绎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成为赞颂黄山的最著名语句,他与马可·波罗并称“东西方游圣”。
刘海粟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画家,刘海粟曾十次登黄山高度评价黄山最美,世界名山都比不上。他对黄山的赞美则体现在他的画作和言论中。刘海粟擅长画山水,他的山水画受到黄山的影响颇深。他曾多次亲赴黄山写生,黄山的奇峰异石、云雾松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画作中,黄山被赋予了艺术的再创造,呈现出一种超越自然的美。刘海粟在评价黄山时,也表达了对黄山景观的惊叹和对其美学价值的认同,认为黄山的美是独特而难以用画笔完全捕捉的。
唐代大诗人李白三次登访黄山,宋太祖在陈桥兵变前,密访“翠微寺”麻衣和尚,卜问吉凶前程。明代文学家、刑部尚书王世贞曾带两浙100多位文人游黄山,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龚自珍,国画大师张大千,张学良曾临时关在“正道居”(叶涛居)三天,地质学家李四光,周恩来在叶挺陪同下登过黄山,陈毅元帅、郭沫若、老舍,红色摄影大师吴印咸等有记载的名人有75人,他们留下大量文献。

当旅游大巴到达安徽黄山市境内已是下午2:30分,导游安排先游芙蓉谷、然后吃饭,最后看篝火晚会
与少数民族表演者互动。芙蓉谷,又名春谷,位于我国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耿城镇辅村,是黄山北麓一道神秘的大峡谷,也是世界名山黄山的主要景观之一。峡谷全长10公里,上至黄山北海和西海,下至黄碧潭。这里群峰嵯峨,怪石罗列,原始森林茂密,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游玩芙蓉谷,建议您在夏秋两季前往,此时秋季气候宜人,景色醉人。
行走不远就看到芙蓉谷三字,在一处瀑布左上方十分醒目,景观雅致,涓涓涧水向下流淌,大家争先恐后在各种角度拍照。芙蓉谷大名早以知晓,谷因水而有灵气,水因谷更美,水质如九寨沟,清澈见底。也看到各色观赏鱼在水中畅游,再前行山径边上,看那翠竹密密地耸立于山石边上,形成一道风景,心情也跟着欢畅起来。今年的水不太丰盈,行走间看两块石型如海狮和海象;传说黄山远古为海洋,海象与海狮于此嬉戏,后海水退却,因恋芙蓉谷美景不愿拔足。于是留下相依相守,也给芙蓉谷留下了一个美丽传说。
行走间遇一怪石,上书“觅春石”,只照了相。没细看继续前行,经过野人寨未急着进去,在涧沟处与建明兄相遇合了张影。在山清水秀芙蓉谷,你将看到众多形态各异的池潭,它们碧如翡翠,波光闪烁,斑斓纷呈。这些池潭直径约10米,深约5-6米,如同娇艳的芙蓉花,充满青春神韵。谷中的池潭均有巨砾环抱,石上片片凹凸冰川磨面,恰似片片花瓣,与池中丽水相映衬,构成一幅幅美妙的水景幻境。芙蓉谷的水源出自芙蓉峰白马源、散花坞谷溪、丹霞溪和九龙溪。

在游览过程中,您还可以欣赏到谷中奇峰怪石的壮丽景色,感受原始森林的神秘氛围。此外,芙蓉谷还有许多冰川潭砾交错溪中,每隔数米、数十米远便有一彩色池潭。这些池潭边还有小瀑垂悬,流玉飞珠,飘雾香甜醉人。游玩芙蓉谷,如安排4小时的游览时间较宽松,在这里,您可以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导游又带我们去野人寨看表演,但要买一个牛角的挂件10元参观,也算门票吧。我们看上刀山,脚踩碎玻璃表演,在三D场馆拍照,看鹦鹉表演及人体彩绘,书法家现场书写书法作品,并现场拍卖等。表演结束后,导游召集我们到景区门口饭店吃饭,吃完饭,带我们看篝火晚会互动,大概有1小时左右。从表演吞火、相亲、歌舞到少数民族姑娘互动与游客跳起来,感觉真的开心无限.......
次日行程是游黄山,早上起得很早,吃完早饭出发,6点10分左右到达黄山后山西海大峡谷,因为是新开上山线路,陆续赶到的西海的游客,达3千余人,一路拔高爬了7.5公里,才到索道缆车站。黄山面貌是后山秀,前山雄;到缆车站时就开始下雾,能见度头四十米距离吧;我们平行了一段路,路过刘海粟和康熙石刻,以及白云宾馆,从白云宾馆处又拔了一次高,直奔黄山第二高峰1860米光明顶标志碑处,手摸石碑很激动,也让我联想起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胜地。
我们在光明顶,休息了片刻下来,问明工作人员莲花峰与迎客松方向,并继续前行,行走间看到两块象龟象蛇的石头,在离百步云梯不远处守着;时近中午感觉饥饿,在百步云梯转台处,停下来用了20分钟时间补充能量,然后继续登百步云梯。听导游讲,古人一直认为天都峰比光明顶高,当时科技又不发达,天都峰因无处可上,实质天都峰海拔1810米。虽然现在开发了,为了安全考虑,导游一般不带也不建议登。
我们到了黄山1864.8米高的,第一高峰莲花峰拍些片片,但四周都是雾,如同仙境。黄山最出名的首选迎客松,但前山的雄伟,在云雾中也难见它的真面目。黄山市这个也不算落后也不算发达小城,它不是沈从文笔下的与世隔绝的边城,也不是急功近利的大都市。但他的清新空气含氧量特高,吸着这里空气与花香,是那么的舒畅,水质如九寨沟的水,远离化工污染,凭着响亮的品牌,中国---黄山,向人们展示黄山之美。

黄山不光奇峰、怪石、温泉、雪景,但最引眼的是奇松,都长在干旱的悬崖上,展各种风姿,笑迎天下宾朋,行走间终于看到了“迎客松”很兴奋,排了一阵队才完成拍照留恋,不光是雾还下了小雨。翻过了螯鱼峰、一线天等山峰,坚持到了半山寺已较累,停下吃东西补充能量;在中午2点半时间打电话问导游,不做缆车走到景交站坐时间够不够?导游讲够,吃过继续向下走。可以讲一天中,除了吃饭时间,其于都在爬上爬下,到了南门景交站买票坐车下到出口。正好是下午4点55分,大部分人坐缆车又转景交下山,只有我们十人是登上去的。5点10分时间人员全部到齐,感觉导游安排时间是合理的。
第三日行程,早6点半出发塔川与西递,车行50多分钟到达塔川,这个小村庄只有十几户人家,村里不见象样的洋房,路边的旅馆饭店要建的好一些。清一色的普通徽派黑瓦白墙,小村庄依山而建.苻合风水学。三面缓坡中间有县道柏油马路,两辆大巴会车勉强通过。虽临黄山,但没有瀑布、怪石、山峰,但有翠竹,红枫,桕树。这样村庄,安徽有无数个,秋高气爽的时候,这地方是色彩魔幻的仙境,是绘画摄影的绝佳地。
城市快速发展,也削弱了对环境保护,我们原来是农民,现成了市民,但现在很想成为农民,想过田园生活。休假去这些原生态地方,实质是去寻根,那一缕炊烟,那高墙天井,那翻水车,那牛棚里取暖听故事,那油菜花等;正向你伸手呼唤,在村里与一大叔交流,他问我喜欢这里?我回:“退休也想过这田园生活,种点瓜果蔬莱,养些鸡鸭狗,划着小船,听听夏日蛙声,去体验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生活”。

塔川这个原生态景区,被定为摄影基地,每年各个季节,都有摄影爱好者与画家来写生与采风,一个隐藏在安徽省黟县深山中的小村庄,以其秋天的色彩斑斓而闻名。我有幸在中秋时节踏足这片土地,感受那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留下了深刻的感悟。
走在塔川的乡间小道,我被两旁的乌桕树所吸引。那些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红叶似火,与金黄的稻田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塔川,我看到了徽派民居的独特风格。那些古老的建筑,粉墙黛瓦,简洁而典雅,散落在山间田野中,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这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登上塔川的观景台,我俯瞰整个山村,连绵起伏的群山,如同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山间的稻田、民居、树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此情此景,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观与宏伟,也让我对生活中的美好有了更加珍惜的态度。
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积极的态度。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美好不仅仅在于名山大川,更在于那些平凡而温馨的瞬间。我们从景区出来,车不见呢,打电话给导游,因南来北往车多,乡道路又窄,我们车被交警,警示到宏村停车场停。我们与飞龙、双、阳光、梦想、永和等步行三公里到宏村停车场坐车去西递景区。

黟县西递古村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皇佑年间,即公元1047年。该村的发展始于明朝景泰中叶,并在清朝初期达到了鼎盛状态。因此,西递村至今已有近960余年的历史,曾经有过这样说法:“宏村是一幅画,西递就如一首诗”。
西递名字由来,因河水西流经过村庄,称西川;因古有递送邮件驿站,得名西递;西递又被称为桃花源里的人家。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地,被誉为“中国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这里保存着大量完好的古民居、祠堂、牌坊等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我有幸踏足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走进西递,仿佛踏入了一个历史的画卷。古村落四周环山,两条溪流穿村而过,民居沿溪而建,错落有致。那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光滑而坚实,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漫步其中,仿佛可以听到岁月的脚步声回荡在时空的长廊。
西递的古建筑是这里最耀眼的明珠,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无论是雕梁画栋的民居,还是庄严肃穆的祠堂,都展现着古徽州人的智慧与审美。我走进一栋保存完好的民居,细细观赏着每一处雕刻,每一幅壁画,仿佛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气息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西递不仅是一个古建筑博物馆,更是一个活着的文化遗产。在这里,我看到了古村落的生活状态。村民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勤劳而朴实。他们在古井边洗衣服,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老人们在阳光下悠闲地聊天。这些平凡而温馨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延续和生活的真实,满满的烟火气。
在游览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西递的历史故事。这里曾是徽商的故乡,他们以贾而好儒,形成了独特的徽商文化。徽商的繁荣带动了西递的发展,使得这里成为了徽派建筑的典范。漫步在西递的街道上,我仿佛可以看到曾经的繁华景象,听到商贾云集的喧嚣声。
西递,这个古老的村落,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在这里,我不仅是一场美丽的自然风光之旅,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文化的探索。西递,你是一首凝固在时间中的诗,一幅描绘在岁月里的画,你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让我印象最深的仅存下的是一座胡文光刺史大牌坊,资料介绍是13座,文革时砸掉了12座,我问为啥还留一座。导游回:“当时上面画有毛主席像,所以没有人敢砸,所以幸存了下来”。关于这个牌坊特别交待一下,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恩准敇建这座石牌坊。 牌坊通体采用“黟县青”大理石。历史上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的,现存的这座牌坊最为雄伟精致,堪称明代徽派石牌坊的代表作。

走在西递景区,踏着厚厚的青石板路,忽然间看到三位女游客穿着旗袍,拿着油纸伞在拍照,我也抓拍一张。突然间好象唤起我尘封的记忆,看那些沧桑的建筑,记载着多少传奇,从西递走出去的是多少年少轻狂,但带回的是功成名就,黄山毛峰、宣纸、砚台、毛笔、墨水及西递小巷,徽派建筑黑瓦白墙及马头墙,形成特有风格;西递比宏村开发慢,但风格有区别的。宏村是富商集住地,而西递是官宦集住地。导游讲的印象最深的一户“退一步想人家”的绣球楼,二八娇娘如果健在的话,也有190多岁了吧。
西递的大姓是胡姓,村中的胡氏宗祠内设有私塾和书院,为胡氏家族的后代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胡氏家族不仅鼓励子孙勤奋好学,还以自己的文化底蕴为荣,对文人墨客倍加推崇。这种重文的传统使得西递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也为这座古村落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我们陆续游览了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青云轩、尚德堂等较大的古民居。西递的古建筑群中,我们可以看到商贾们留下的丰富痕迹。这里的房屋和商铺都充满了商业气息,展示了古代西递人在商业方面的智慧与才能。而这些古建筑也成为了西递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吸引着游客们前来欣赏和品味。西递的街道和建筑布局合理,充满了古朴的气息。这次旅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山川的壮美和古建筑的魅力,总体来讲安徽景色诱人的,这次完美收工,期待第四次,第五次.......入皖。

作者简介:王红军、曾用名王子,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人,业余喜读各领域书籍。爱好登山、器械运动、旅行、摄影、美食、研习中医药。敬仰文学,擅用文字与图片抒发情感,追求文学里蕴藏的哲理与美好。在文学的世界里,聆听先贤的低语,感受岁月的沉淀,共享文学的盛宴;今生宏愿足迹踏遍神州大地。中国摄影网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江苏省摄协会员,江苏摄影特约采编,江苏省民协会员,连云港市镜花缘研究会理事,连云港市新闻摄影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海州区民协副秘书长,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武术协会会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