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冻人风景纪行之三》
蔚县代王城遗址,暖泉古镇(3)
河北蔚县与山西广灵县交界。蔚县可不是一般的县份。尤其对于山西人。华夏5千年,纵横八万里,说历史文化,黄河岸东的山西省可圈点的太多。地球人最早的祖宗4500万年的"垣曲曙猿",180万年前就会用火的芮城西侯渡人。到4千年前开辟国家的尧、舜、禹、汤等先帝。山西的这片土地长粮食不一定很肥沃,倒是生长大神挺有养分。

如果不说远古,但数有文字以来的历史文化,山西有一句高度浓缩的概念描写本省的过往,称"南绛北代"。绛,是说中条山麓的绛县,文化上也可称"旧绛"。三晋是战国时期分裂了晋国的三个诸侯国,赵、魏、韩三囯。往前推,春秋年间晋国起家的老窝子"车厢城"就在古绛县。晋献公,晋文公把晋国做成春秋一霸。后又从中条山脚下迁都到今天侯马、新绛,曲沃一带。统称为"南绛"是抽象的,是概括了这一大片地区的。说的都是2500年前后的历史。至于"北代",现代人以为雁门关山下的古代州,即代县。其实代县的历史发迹故事是在千年前的宋辽时期,不足以构成"北代"的文化抽象。真正的"北代"是指今河北蔚县的古代国。古代国管理着今山西大同,朔州及塞北的广大地区。历史上前后有三个代国存在。古时从3000年前的商周开始,第一个代国就有了。直到战国时赵襄子将它灭掉归了赵国。第二个代国是战国后期,赵国的残兵败将据此想东山再起,终还被秦国消灭了。第三个代国应是刘邦建立西汉之后分封的诸侯国,汉文帝刘恒还曾在代国做了几天代王。所以说蔚县是"大代",忻州市管辖的代县只能算"小代"。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了。一部"北代"的演绎史,浓缩了北山西一段时期的历史与文化故事。
所以山西人去河北蔚县旅游不光是读河北,而是真正的读山西,追文化的根系,溯历史的源头。蔚县后来称蔚州。后晋时期的儿皇帝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就包括蔚州。北宋年间过了雁门关的北山西就是辽国。反正在中华的版土之内,辽国也不是外国。尤其明朝时期,蔚州归了大同府管辖历经300多年,直到清初才独立设了宣化府。
蔚县在明清时期可是最重要的边关重镇。这里距离都城北京不远,阻挡北方的游牧民族侵扰,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在今河北省的文物国宝级栏目中,蔚县占据着醒目的位置。全国2千多县份,县域内有一两处国保级文物已然不软。蔚县有21处文物获"国家重点保护"。后来不经意的一查,竟是全国县份中的独一无二。连文物第一大省的山西也没任何县份超越蔚县。这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太多了。对长城一线的古堡,有位外国专家过来考察过。他留下一段惊叹,"在世界的东方,存在着一个人类的奇迹。这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在长城脚下,存在着另一个奇迹,那就是蔚县的古城堡。"蔚县号称有八百古城堡,八百祭祀庙宇,八百各样风格的戏台。虽然历经岁月已残存不多,仍是一大奇观。

所以我们这次路经蔚县,也是拣重点看看代王古城遗址,看看与晋商文化密切相关的暖泉古镇,属蜻蜓点水了。
从涿鹿县直接导航到蔚县的代王城镇。这是一处很大的村庄。居民有上万。村路纵横交错。商周时期是代国的都城,后来逐次降格为代郡,代县,始终是蔚州的政治中心。
在代王村吃了一顿农家饭,非常可口。饭后问老乡,代王城遗址在什么地方。老乡说走几步村街,眼前就是。
所谓的重点保护文物"代王城遗址",与村庄的农户交叉搅和到一起。很不象景点,残破不堪,支离破碎,恰恰是保护了代王城的原始古香。这与国内多数地方花费大批资金给古物做装饰做包皮,搞的历史遗存面目全非大相径庭。
据介绍,2千多年前的代王城可是规模宏大,绕一圈有20华里。如今还有多段的城墙存在。墙垣堆土也没刻意圈留保护,顺其自然融于烟火生活其间。许多农户在城墙顶部,墙下盖了房屋,牲畜圈栏。我们顺着古城墙绕了半个小圈,凭吊了代王城的遗风。人文历史的东西全在意会,睹物遐思。如果还想了解的更多一些知识,还得在书案上做功课。

多年前曾经去过欧洲的古老大都会罗马城。那里的珍贵文物保护就是任原始遗址与岁月的烟火相伴。不做人为包皮。用围栏圈起来,不做任何人为的裱装。原汁原味的与日月增岁。到了现场感觉,反而古风扑面,追思之幽情自然而生。
从代王城古城遗址岀来,也没进蔚县城,擦身而过。然后就直奔到蔚县南部的暖泉古镇。
暖泉古镇在塞北大同,张家口一带名气是很大的。外乡人去了感觉,老城墙老阁楼老院子老街巷尚存,有回到明清年代的穿越感。山西人去了尤其有亲切惑,仿佛闻到了地道的家乡气息。研究晋商文化的尤其感兴趣,已划为河北省管辖的暖泉镇与晋商是脱不开的纠葛。
晋商在明清时代,曾号称与犹太人商帮,意大利威尼斯商人,享誉全球的三大商帮之一。明末清初达到了辉煌的顶点。清初的雍正皇帝这样评价过山西人,太行山右边的山西人,重利甚于重名。人家岀了优秀人才,首先选择的是做买卖发家。然后才考虑到衙门做官吏。至于中等人材以下,才去读书应试改变命运。山西人重商的氛围是封建时代少有的。所以震惊世界的商业王国直到今日仍为称道。
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英雄城的意思。明清时称库伦。库伦建城400年不到,怎么来的呢?这大概和山西祁县人有关系。祁县人的古方言土语说,围起来的一片地方叫"圐圙"(念,库伦)。百度上解释是蒙语移植过来的。事实上呢,先有晋商的祁县"大盛魁公司",后才有的库伦城。与包头城一样,先有乔家大院卖草料和黄豆起家的"复盛公",后才发展出一个包头城。

人类进化到今天,总是打着不走牵着走。总是有一些甘为人先的英雄在黑暗中探路。
晋商面子上很辉煌,实际经营的很恓惶。山西明清时期的创业多少艰难险阻,不妨走一次他们曾经的路径。当时晋商壮大是靠贸易起家。走西口,是经过右玉县的杀虎口进入蒙古草原。走东口,即是走大同左面的暖泉古镇,从张家口的大境门出关。当时的交通条件多么糟糕,驼背马拉驴驮人步行。每天行程几十华里。晋中商帮到河北蔚县暖泉镇有800华里之多,没有十天半个月过不去。
暖泉古镇基本是晋商喂养大的。客栈驿站缘一缓,下一站就要出口外的,不是简单的离开家乡。草原沙漠行路,茫茫无尽期啊。流点汗不算什么,这条命保下来是前提。到了归化,到了库伦,然后还到俄罗斯的边城恰克图,才能看到白花花的银两。富贵险中求啊。

暖泉古镇是当时晋商的一座驿站,更是大本营。有钱的财东纷纷在这里置地盖房。岀了家门若干天了,好好的跌歇几日,整饬粮草马匹,长路在前。商贾云集,货物集散。后来这里逐渐发展为贸易城。鼎盛时热闹非凡,象今天广东东莞的厚街、虎门镇一样,成为繁华的国际性贸易旱码头。
5、6百年过去了,还好,暖泉古城没有遭到彻底的拆毁破坏,较好的保存了古镇的城墙城门还有老街。高门宅院不少。能想象当年这里有多热火。晋商把茶叶,布匹等土产带岀去,然后把带洋字儿的欧洲货带回来。洋钟洋表,洋车,洋油,洋曲灯,洋瓷盆,洋炉子,印刷的洋片……。
数九寒天,来暖泉古镇旅游的人稀少。古街只有少量的几处作坊在经营。我们来过了,留下了脚迹,也算是文化了一回。历史性的知识,书上念多少恍如隔世。身临其境,捕捉的不仅是实物,还有灵性的气息。

老城墙,老街,老房子,老树,包括残破的老砖老瓦,伴随他们的一代代故人已逝作古了,留存的信息却无言的向后人传递着过往的密码。用心读即有收获。
想来真是,生命就这么短暂,前脚迈岀去是未来,后脚走过了就成了历史。所以人一定多出来走走,走多了自然成了格局。
张家口一行的"冻人风景",还真是收获多多。
(完。202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