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味是家乡的情
唐剑锋(山东)
年味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说法,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有人说:年味是家乡的情;有人说,年味是家乡的味。甚至没人站出来反对。绝大多数赞成这种说法,好像家乡有一种魔力,每逢春节,都会把远方的儿女“拉”回来。回到家乡,甚至有一种“醉了不想醒”的感觉。
《东周列国志》中有一句话,叫做:“他乡不似故乡亲”。可能是水土不服的缘故,作者才发出这样的感叹。水土不服是指因旅游或其他原因到一个新的地方时,由于气候、水质、海拔等多种环境和饮食因素突然改变,身体不能立即适应,所出现的多种不适症状。不瞒你说,我现在还水土不服。十多年前,我来到女儿居住的这座省城;当时,很多人还挺羡慕。
在女儿居住的这座省会城市,至今生活了十多年。而且早年我曾在这里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按说,并不算陌生。在这里,我也结交了一些朋友,有了自己的“圈子”,也有自己的事情做,却总有一种还没有完全融进去的感觉,不时会想起家乡的人,家乡的味道。在这里,妻子、女儿、姑爷、大小外孙都在身边,是什么让我与这座城市总感觉有一种距离?一时也说不清楚。当春节我回到家乡时,吹拂着故乡的风,喝着故乡的水,听着乡音,看着故乡的高楼大厦和熟悉的公园、马路,还有认识的和同过事的故人,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家乡的风把我吹醒了,原来我在他乡患了水土不服征。于是,对大诗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了全新的理解。当你有了杜甫先生那样的经历,才会明白先生的用意,理解先生的心情。在我遥远的记忆里,“家乡的月亮”特别亮,特别圆,特别大。这个印象,已深深烙在了记忆深处,甚至形成一种思维惯性;以后,就是来到“他乡”,也总以为这里的月亮,没有“家乡的月亮圆”,没有“家乡的月亮亮”,没有“家乡的月亮大”。尽管也知道千里之外的月亮,我家乡的月亮和杜甫时代的月亮,是一个月亮,还是感觉家乡的月亮不一样。
有了这样的经历,你才会明白年味是对家乡的情。有一首叫做《故乡情》的歌,唱出了人们“回家过年”的理由:“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难锁我童年一呀寸心。故乡的土故乡的人,故乡有我一颗少年的心。”“他乡人也亲他乡土也好,难锁我少年一呀寸心。故乡的爱故乡的情,故乡有我青春的歌声。”“他乡也有情他乡也有爱,我却常在梦里故呀乡行。”原来患水土不服征的,并不是我一人,也不是少数人。
“回家过年”的路,处处都是年味。一首《他乡不是故乡》,唱出所有人心中惆怅:“如今独自他乡回看身后模糊的样,没有了乐乐丫丫独感伤。他乡不是故乡你站在暖阳下竭力的眺望,寒夜的孤灯下照映出你当初温柔的模样。愿我微薄力量能变成你回家的那点亮,一生的路很长很长那些曾经受的伤,终会化成回家路上的光。”贺敬之《回延安》中写出回家心情:“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最好的家乡情,是“回家过年”。也只有“回家过年”,才能了结心中的惆怅,才能找回童年的记忆,才能让年味更浓更烈。就是今年“回家过年”,明年也“回家过年”,也不能了却心中的“故乡情”;宋代才女李清照在《菩萨蛮》中,就这样写出自己的思乡之情:“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一首叫做《归乡》的歌曲这样唱到:“西窗的雨,归来的你,醉在故乡斜月里。”
进入手机时代、网络时代、高铁时代,让“回家过年”的路更短,让“回家过年”的情更浓。这是一种情,一种酒,一种美,一种善,一团火,一种爱,一声祝福,一种牵挂,也是一生一世的情。是情就会“剪不断,理还乱”,才把每年的“回家过年”,酿成世间最纯最浓的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