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稿融汇:韵芘胡桂芹
社长林耀平投稿授权发布
林耀平先生引人入胜:林耀平自传长篇《我的经历 无法复制》第三部之《朗朗书声》

朗朗书声
作者: 林耀平
上部写了我的“惨惨童年”,是真的惨了还惨,在死亡线上走了一遭,好在活过来了。
我是一九五七年夏天出生的,到了一九六四年八月满六岁以后正好赶上九月份读一年级,真的没“浪费”一点时间,若是九月份以后出生就麻烦了,还得等上一年。
我读小学是在邻近的莫家小学读的书。以前读小学是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合计九年制。不像现在,统统都加码了: 小学六年,初中和高中都是三年,上完学都十八、九岁的成年人了。
记得我们上一年级语文课的内容是学习 “口、耳、目、手、足、站、坐”这七个字。那时候的农村孩子,一是没有幼儿园,更没有学前班,哪弄得清楚这七个字?如果现场问:“嘴巴在哪?”个个都知道;如果问“耳朵在哪里?”人人都清楚。但如果说: “口”、“耳”,恐怕谁也不知造。现在看起来这七个字是太简单不过的了,但退回去六十几年前,“鬼才晓得哦!”所以,那七个字,个个都是生疏的深奥的字。到了一九六七年的一年级语文第一课内容变了,变成学六个字了: “天、地、人、你、我、他”。这是过去的事了,暂且打住。
值得一提的是: 莫家小学的教室,据说是用的该村最大地主的房子,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没收了地主房而充公改成的小学校用房。这栋房子真的非常漂亮、高大、大气,不用说别的,就是屋里所用的木头柱子,真的够大够高够庄重,我六岁以前还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柱子。
讲到地主,还真的需要多说几句。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政务院(后改为国务院)于一九五零年八月二十日发布了《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将农村划分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五个等级。所谓的地主就是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为生的人;所谓的富农就是占有一定土地,有一部分土地租给别人,有的也全部出租,但自己参加劳动;所谓的中农就是有一部分土地,另租一些土地,一般不剥削人,有的还受别人剥削;所谓的贫农就是有一些土地和农具,有的则无土地,统统靠租别人的土,地耕种,受别人剥削;所谓的雇农就是有的有极少量的土地,有的一点土地都没有,全靠给别人打长工、短工和钟点工赚取一家人的生活费,他们生活在当时农村的最底层。
关于各种大大小小的“地主”还真需要多哆嗦一下。过去由于受“以阶段斗争为纲”左倾思想的影响,把地主都描写成“十恶不赦”的坏人,实则并非个个都如此,他们大都是好人,或者说是比较好的人。我妻子的爷爷就是广西榕县黎村镇珊萃村的大地主,当时她家仅长工就有六、七十人。之所以她家有这么多的长工,其根本原因还是她的叔公(小爷爷)官位太大了,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新桂系”的二号人物,即:“李黄白”中的黄绍竑。黄绍竑曾先后任广西、河北、浙江省主席、国民党内政部长、陆军上将等,也是抗战著名将领。一九四九年四月“国共和平谈判”破裂后主动留京跟随共产党走,但在“文革”中受冲击而自杀身亡,甚为可惜。
话又说回来,当时多数地主都是好的。据我妻子讲: 虽然她爷爷家里有六、七十名长工,但她奶奶依旧天天下地,与打工的人一样光着脚去干活,不像电影里宣传的那样: 地主婆穿着绸缎衣服、花鞋子,拿着个大烟袋到处指手划脚,一派不可一世的“老娘天下第一”的样子。许多大地主之人恰恰相反,除了他们自身比别人多些文化外,往往都是德行好、吃得亏、能吃苦、善解人意、善待他人之人。据我岳母说: 她的家婆(我妻子的奶奶)“不仅对我好,而且对别人也好,哪像一些电影描写地主婆那种凶神恶煞的样子。”老奶奶在容县珊萃村时与村里的人说话办事都是和声和气、平易近人的。一句话: 她老人家不欺负任何人。
闲话少说,转回到我上小学的时候。在莫家小学的五年,其他事情大都没印象了,唯独有两件事终身难忘。一是去注册。那时的我,最大的特点是胆子小,走到莫家村时,远远地在莫家村莫冬发家的墙角看学校门口有没有人?若有人在走动则不敢去,看到没人了才敢去注册。我估计许多农村的孩子都是这种心态,因为实在是见的世面太少了。二是注册完学杂费余钱的处理。记得那个时候的一个学期的学杂费在四块钱以内,如果家长给了五块钱,那肯定会有余钱的。记得是上三年级的时候,我注册完后剩了五分钱,我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问自己:“五分钱还交不交给爸爸?”心里一直在打鼓。最后我还是如实地将五分钱交给了爸爸,因为毕竟家里确实太穷了。
我上小学的成绩还可以,在班里属于前十名这样的水平吧;但自从在旦家读初中以及在雁山中学读高中至毕业止,我的学习成绩就不行了,在班里基本上是中等偏下的水平。主观原因就是可能生来就笨,胆子又小,怕事,不懂的也不问成绩好的同学,更不敢去请教老师;客观原因是“文革”开始后,都在搞政治运动,“反修防修”,为应对苏联的核打击,还要挖防空洞,半天上课半天挖,或半天搞其它劳动。因此,我在整个九年的学生时代,真的没有哪位老师让我印象深刻的。这并非我不讲感情,不讲情份,没有感恩之心,是真的没有学到更多的东西。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还是怪自己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方式方法不对头,怪不得老师。因为师者,都是一片忠心的,对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一视同仁的。
以上就是我在校九年的大致情况。
我今天之所以在“学界”有一些成果,与部队这所“大学校”、军校及“社会大学”有直接的关系。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林耀平先生简介:
林耀平,男,一九五七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法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出身草根,从军二十六年,其中任团政委六年,空军上校军衔。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十二年,在团、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二十六年。长时间从事“党、政、军、警、民”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职时现场成功处置、化解多起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被百姓誉为“人民好公仆”,现还收藏有锦旗。现任桂林市职工大学客座教授、桂林市红色学院导师、桂林市国防教育研究会讲师团团长、桂林都市文学社七星分社社长、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社长、多家文学社荣誉社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桂林市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和七星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喜欢写作、体育、文艺和教育。发表文章一千多篇,其中80%以上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或媒体。著书、主编十三本,共计三百八十多万字。其中,退休三年出自己的书七本,超过一百三十万字。十多年来在桂林市十五个县、区讲授儒道、读书、素质、法治、孝道等党课、思想教育课几百场次,获众多高度赞扬。一个村干部说:“我听了四十年政治课,没听过这么精彩的”。自二零二二年二月以后,每月都登上“二五财团”和“大华集团”讲坛,讲授“党声党课”和“传统文化”课,且场场精彩。在“二五财团”百期“党声党课”的授课质量评比中,技压群芳,勇夺第一,骄人业绩,非常耀眼。 此外,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独立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在越挫越勇中走向辉煌》论文(4435字)获桂林市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征文一等奖。目前正在撰写、发布自传体长篇《我的经历 无法复制》。
中国桂林都市文学社书画文七星分社 机构
社长:林耀平
终身荣誉社长:黄家城(桂林都市文学社总社社长)
荣誉社长:
黄蓓蓓 徐文斌 文长海 敬新谱 韦天喜 龚志林
常务副社长:尚玉洁
副社长:
涓涓溪流 李孔逢 李运德 巫兰 孙炎宏 李席林 徐新能 杨爱国 云横秦岭 覃滋高 吴律醒 苏平峰 桂太平 加阅 董芝 王瑞逸 张振球 张学超 王庆福 肖永传 韦天喜 唐奇芳 李文涛 赵荣新 隆光诚 廖家驹
顾问:
蒋官军 周卡宁 雅兰 赵淬 王学志 随风 雅兰 东方 胡自立 唐祥玉 祁培成 周牧游
编辑:
韵芘胡桂芹 敬新谱 苏平峰 吴律醒 徐新能 张振球 王学志 随风 东方 胡自立 唐祥玉 祁培成 周牧游 涓涓溪流 李孔逢 巫兰
责任总编兼审稿:胡桂芹(韵芘胡桂芹)
主播副社长:
艳阳花开 老革命 虹 何伟生 宁卫 清风
主播顾问兼文学顾问:
艳阳花开 虹 优雅的女人 一梦 清风 伊岚 山谷幽兰 张华 幸福的女人 美丽阳光 玫瑰伊人
